蛰 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之理论构建
布日古德高巧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科尔沁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深厚歌舞传统的民族。广博丰富的民族歌舞,为借鉴西方音乐剧和发展 民族音乐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科尔沁地区音乐艺术与现代音乐剧相结合,寻求蒙古族原创音乐剧的创新,使其成为 科尔沁传统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新的载体,对于我国音乐剧创作“本土化”发展,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理论构建 分类号:JO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Ol1)Ol一0076—04
音乐剧是一fq ̄'t-来艺术,l9世纪末起源于英 国,2O世纪80__90年代风靡全球。“音乐剧是以 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 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 素的整合来讲授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 艺术娱乐产品。” ¨ 音乐剧是戏剧表现形式中最 自由的艺术形式,它文化内容多元化,表现手法多 样化。音乐剧作为“有情节的舞台艺术”,即任何 舞台表现手段都能用,包括民歌、民族舞蹈、民族 器乐、西方的美声、流行唱法等。“现代音乐剧在 向非西方国家传播时都最大限度的容纳了当地的 文化艺术资源,学界称为‘本土化’。如何创作中 国特色的音乐剧是当今我国音乐剧创作的重要课 题。” … 对于音乐剧“民族化”“本土化”的探 索,为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 液,彰显其艺术魅力,一直以来是我国音乐剧创作 的主要潮流。音乐剧作为当今人们喜爱的艺术形 式之一,至今仍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科尔沁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深厚歌舞传 统的民族。广博丰富的民族歌舞,为借鉴西方音 乐剧和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对 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的创作上,将科尔沁地区音 乐艺术与现代音乐剧相结合,寻求蒙古族原创音 乐剧的发展与创新,借助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 式,使其成为科尔沁传统音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的 新的载体,这适应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 的潮流,对于我国音乐剧创作“本土化”发展,进 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外来音乐剧“本土化”“民族化”创作,是当 代中国音乐剧创作与研究的中心课题。通过研究 欧美音乐剧的历史、结构、特点,来探求科尔沁民 族音乐剧的剧本构思、唱段安排、器乐演奏、舞蹈 表现的新思路,为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的传承 和高校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新的理念,使传统 音乐焕发出生机,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少数民族 优秀的音乐文化艺术。 在对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的理论构建上,力 图将科尔沁地区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剧相结合,
收稿日期:201卜O2—16 译者简介:布日古德(1980一),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助教。 高巧艳(1981一),女,河南安阳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硕士。 这在蒙古族原创音乐剧发展上是大胆的创新,也 是弘扬民族文化新的尝试,同时也适应了当代少 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潮流。 音乐剧的创作是一个庞杂和精密的艺术过 程,要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元素有 机地融为一体。音乐剧的创作主要包括剧本的创 作、音乐(歌曲和器乐)的创作、舞蹈的编创、舞台 美术灯光的创意与设计等几个方面。其中音乐和 戏剧是音乐剧创作的两个重要因素,舞蹈与舞台 灯光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1.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的剧本创作 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重要的载体,剧作 中的其他元素都以剧本为依托来展开。剧本的 创作要追求情节的新颖、曲折、感人、深刻并富 有哲理。只有搭建起完美的故事框架,提供扣 人心弦的故事线索,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创作 出富于深刻哲理的戏剧剧本,才能激起观众的 共鸣,得到观众的喜爱。剧本是音乐剧创作的 基础,是塑造人物形象,交代剧情的重要手段, 所以,剧本在整个音乐剧的创作中至关重要。 剧本的基本范畴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场 面以及对话等等。而鲜明个性的人物、曲折的 故事情节、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往往是一个剧本 成功的关键。科尔沁地区丰富的长篇叙事民 歌,为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科尔沁叙事民歌,旋律宛转动听,主题深刻,情 节动人,语言生动形象,深受人们喜爱,是草原 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科尔沁叙事民 歌大多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 而成的,绝大多数叙事民歌的歌名都是人名:如 《达那巴拉》《那布其公主》《乌尤黛》《白虎哥 哥》等。每一首歌曲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 故事,或悲伤,或相思,或哀怨……作为科尔沁 近代标志性音乐艺术形式,这些根据真人真事 改编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故事性强,艺术价值 高,很适合作为音乐剧剧本来谱写音乐剧,是音 乐剧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作为音乐剧的创作 者,在剧本的改编上,要注重故事本来的面目, 在保持原有情节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展现音 乐剧中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可以运用夸张 手法,进行改编和再创造,把能够凸显人物形象 特征的事件和场景重点着墨;分清主次,要为营 垒苎墨查蕉童璺 圭堡 垫垦 201f年(第八卷)第一期(总第二十七期) 黪 造戏剧冲突做铺垫,以达到戏剧性的高潮,从而 增强音乐剧的戏剧性表现的效果。 2.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的歌曲创作 对于音乐剧的歌曲创作来说,民族的、优美 的、动听的旋律是音乐剧歌曲创作中需要具备 的基本特征。科尔沁地区丰富的声乐艺术种 类,为音乐剧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短调“叙事民歌”“长调民歌”“胡仁・乌力 格尔”(说唱艺术)、“呼麦”等。特别是短调叙 事民歌:结构方整,故事性强,旋律感强,易唱 易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科尔沁地区标 志性的音乐文化艺术。比较有代表性的叙事民 歌有:《诺恩吉雅》《达古拉》《韩秀英》等。这 些叙事民歌有的可以直接在音乐剧中运用,有 的可以把原有歌词稍加改编或是在旋律上稍加 变化来运用。一般来说,“叙事民歌”适合呈示 音乐剧的主题,特别是具有蒙古族民族音调的 男女“爱情二重唱”的唱段,能够营造出音乐剧 中的抒情性场面。还有长调民歌:气息宽广、悠 长、演唱节奏自由,适合表现草原的辽阔、热爱 家乡、憧憬幸福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胡仁・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传统地方说唱艺术形式, 俗称蒙古说书,广泛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地区, 用蒙古四胡伴奏,通过说书艺人——“胡尔奇” 自拉自唱,将戏剧、音乐、表演三者融为一体, 是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艺术作为科尔沁地区 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已经跻身于我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行列中。在蒙古族音乐剧的创作当 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胡仁・乌力格尔”说 唱艺术,可作为“旁白”,用在揭示人物命运,预 示剧情的发展等场面上,都能收到很好的艺术 效果。“呼麦”演唱,适合在音乐剧当中,用于 祭祀祖先的场合。当然,也可以运用西方的作 曲理论技术,加入蒙古族特有的音乐调式、调 性,创作出符合剧中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的歌 曲。总之,在音乐的使用和创作上要与剧中的 人物性格相匹配,音调要鲜明,要凸显人物的个 性,要为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服务。在音乐剧 创作当中可以综合运用独唱、重唱、对唱、合唱 等声乐艺术形式,来增强艺术表现力。在歌曲 的演唱方面,可以使用多种唱法,如:意大利美 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从而增强音乐的 表现力、感染力。唱法要适应角色需要,要为角 色服务,一切唱法要为音乐表现服务。总的来 说,歌曲在音乐剧中处于灵魂的地位,歌曲的创 作要音调鲜明、扣人心弦、直达观众的灵魂深 处,唤起他们最强烈的情感共鸣。唯有此,音乐 剧才能获得成功,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1 3.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器乐演奏的安排 器乐演奏主要分为器乐独奏、为人声伴奏、器 乐合奏等形式。在音乐剧中器乐段落的安排使用 上,可以有借鉴地运用马头琴、四胡、托布秀、好必 斯等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以其音色圆润、委 婉、如歌如述的个性而极富感染力。它不仅能表 现凄婉、含蓄的情绪,亦可演奏明亮、高亢的旋律, 同时还擅长表现蒙古民族坚韧、刚毅的民族个性。 马头琴是最能体现蒙古族民族气质、文化内涵、音 乐色彩的民间乐器之一。在音乐剧乐曲段落的表 现上,马头琴乐曲,可以表现热烈的赛马场面,或 是宏大辽阔的背景场面,还可以作为人声伴奏乐 器出现在长调民歌的伴奏中。马头琴具有丰富的 表现力,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到这种乐器,是蒙古 族音乐剧中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四胡属于蒙 古族弓弦乐器,广泛流行于科尔沁等大部分蒙古 族地区。它的形制与二胡较为类似,有四根弦、用 马尾做弓。主要用于独奏、伴奏和合奏。最常见 的是作为“胡仁・乌力格尔”艺人说书时的伴奏。 四胡作为说书人的伴奏乐器,在音乐剧的表现上, 适合叙述具体情节、交代具体事件、介绍故事的经 过,在情节上具有过渡、转折的作用,可以使故事 的前后发展更加连贯、完整和生动。托布秀、好必 斯等乐器一般运用在器乐合奏当中,可以起到丰 富音乐色彩性的作用。 4.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舞蹈的编排 舞蹈在音乐剧中具有突出戏剧冲突、渲染 戏剧高潮、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在欧美音乐 剧中,舞蹈场面在音乐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舞蹈的场面直接影响着音乐剧的质量和成 败。科尔沁民间有着丰富的民族歌舞传统,如: 筷子舞、酒盅舞、顶碗舞、博克、射箭舞、安代舞 等。“筷子”“酒盅”“碗”等餐具,顾名思义与 宴会有关,因此经常出现在宴会当中,这类舞蹈 可以表现宴会宏大的场面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好客。流行于科尔沁地区的安代舞已经跻身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它起源于萨满教,原 始的安代舞具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祛魔消灾 的内容,而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 全民健身运动”, ¨ ¨可以根据剧情发展的需 要,有选择地运用此类舞蹈形式。在音乐剧的 舞蹈创作中,可以借鉴和吸取各种舞蹈艺术样 式,增加观众视觉美的享受,创作出具有浓郁蒙 古族特色的音乐剧。
5.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舞台美术的设计 舞台美术的丰富多变可以突出音乐剧的视 觉形象性,起到增强视觉冲击力的作用。“工 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 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提供给人们 历史、文化、社会、科技、伦理、生活、民俗等方 面的知识”。l4_ 科尔沁蒙古族的服饰、器
皿、勒勒车、蒙古包、图案花纹等工艺艺术,体 现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舞台美术设计 上,要注重这些民族工艺艺术的运用,如背景的 装饰,道具的使用等方面,在音乐剧中,这些元 素的使用,可以鲜明地展现蒙古族民族文化艺 术特色! 总之,创作有深刻哲理、可观赏的、有健康审 美格调的民族现代音乐剧,是当今中国音乐剧创 作的重要任务。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十分广 阔。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 和表演素材。探讨科尔沁蒙古族音乐剧的理论构 建,其意义是为当代蒙古族音乐剧的创作提供文 化思考,从而更好地推动音乐剧的创作,进一步弘 扬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