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
8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3-03-04T16:29:18.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 作者: 苏大勇1 裴昌录2
[导读]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娩妇对分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苏大勇
1 裴昌录2(1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 110036;2沈阳建筑大学医院 110031)
【中图分类号】
R61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28-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娩妇对分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分娩过程中除保证母婴安全外同时也
要求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2010年6月以来,我们对80例初产妇施行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初产妇80例,年龄21~32岁。足月单胎头位,无高危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方法:麻醉方法:产妇宫口开大至2~3cm后,取左侧卧
位,于腰椎
2-3间隙按硬膜外穿刺常规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侧置管3cm,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ml,观察5分钟,无异常现象,然后用
0.125%
罗哌卡因、芬太尼(药液配置0.75%罗哌卡因10ml枸橼酸芬太0.1mg+生理盐水10ml)8ml,5分钟后再追加注入8ml/次,直至宫缩
痛觉消失,感觉减退平面在胸
10以下,根据产妇需要每1~1.5小时加药一次,每次5~8ml,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娩出胎儿后继续使用2
小时,产妇离开产房前,拔出硬膜外导管。
2
观察指标
2.1
疼痛分类及判定法:WHO疼痛分级标准:1级无痛稍感不适。2级轻度疼痛可忍受。3级中度疼痛勉强忍受。4级重度疼痛不可忍
受。
2.2
整个产程中严密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和胎心率、宫缩、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
3
结果
80
例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疼痛为1~2级者80例,有效率100%。第二产程中疼痛为1~2级者72例,有效率90%,均无恶心、呕吐、皮肤
瘙痒等不良反应出现。其中
7例因产程进展缓慢改为剖宫产完成分娩。此法对总产程无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分娩方式,胎儿安
全,无呼吸抑制等。
4
讨论
在确保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开展分娩镇痛以减轻母亲分娩时的痛苦,是未来发展趋势。无痛分娩时由于疼痛减轻,软产道放松,宫颈
扩张快,故不影响宫缩及产妇运动,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痛分娩孕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
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而对第二、三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几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中胎
心率变化等无明显影响[
1]。本组病例中,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后5—10 min起效,镇痛基本完全,总有效率达100%,满意率达90%以
上。提示此麻醉方法效果好。在此方法中,待产妇在宫口开全停用麻醉药,暂停镇痛恢复腹肌及盆底肌张力,防止产妇在分娩时不配合,
影响分娩[
2]。胎儿娩出后重新给药,直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3],降低了麻醉药量及浓度,
减少了不良作用,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作用于分娩镇痛,可解除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生育质量。在产程中有产科和
麻醉科医师的双重监护,更好的保障母婴安全。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等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祥,张美荣,胡文晟et a1.分娩硬膜外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物配比伴多普勒超声观察对子宫~脐带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中国麻醉与
镇痛,
2002,4;173
[2
]徐世元.产科镇痛方式选择与并发症.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06;545.
[3
]张渺.杨慧霞等.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影响的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6:365.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