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数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数字数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ocx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 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根据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在国家级示范校的基础上, 立足东丽,面向天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工学结合高要求、专业建设高品位、教育教

学高质量、就业服务高水平、学校发展高效益”的五高目标, “十三五”末期实现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跨越, 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通过本期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将我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

为一个全面、 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 成为一个网络化、 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建设,使全体师

生提高信息化思维能力, 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 遵守信息化交往规则, 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 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 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 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 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 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 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 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产学研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 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 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 精品文档 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 学习数字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生活数字化:构建便捷、高效、安全、健康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校内外主要消费流通、 学生入学缴费、 身份认证及门禁管理等一卡通,实现门禁、监控、报警联动的平安校园和节能、 控水、智能楼宇的绿色校园。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 使学校的教学、 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 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数字化校园。三、 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

1. 现状。 学校经过多次项目投资, 已基本建成三级网络架构, 万兆核心千兆桌面的网 络连接和有线无线校园全覆盖的网络格局。目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 20M,建有独 立的网络中心机房,配置有多台专用服务器,存储容量达 80T。学校建有网络安 全防护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水控电控监测系统,拥有 32 间 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云机房等硬件设施。学校现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多个 教学资源管理软件和实训管理软件等软件资源,教学资源达到 2T 以上。 2. 问题和需求分析 目前学校已存在的应用系统建设只是在局部部门的工作中使用, 使用功能简 划和全校一体化考

虑。学校有中职、电大、业余高中、老年大学和社会培训等学生类别,在培养方式与管理上有差异, 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设计。 对全校教育信息资源及应用体系构建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组织、协调、监督、激励、评价等工作还做得不够,导致各方面的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主动性不够, 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难以确保。信息化建设投入上重硬轻软, 在软件的使用上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与定期培训制度。 角色 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学生和教 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 师 全面; 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 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与生活服务。 为教师、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各个流程、所提供的信息被业务 单元切分,相互割裂,应用系统未能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使 得应用集成整合的难度加大。

. 精品文档 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多重登录界面,师生使用方便性不够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 各自维护和管理自 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 问网址,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 / 密码。同时,多个系统存 在多套访问页面,且界面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 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 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 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 但是教育资源仍然显得不够丰

富,对资源的深层利用考虑不足,没有与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教学 管理过程结合在一起,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随着 信息化建设而发生根本改变,造成了资源浪费。 师生信息化素养培训没有常态化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能够促进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教 学,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以前 信息化建设时,对教师有培训,但没有形成培训与考核体系, 学生的信息 化素养也没有有计划的进行提升。 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也影

响了学校信 息化的建设。 行政办公 业务系统建设不足 人员 重要岗位和工作仍然采用纯手工方式操作,效率低下,学校目 前在运行的系统更多的是下发系统, 自建系统较少或者采购时间较 长,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像教务管理、学生德育管理等 业务都还在采用纯手工的方式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也容易出错。 缺乏数据标准 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 给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带来困

难,各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

. 信息化管 理人员

精品文档 的需要,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 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

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有赖于落后的电话、 Excel 文档、人工拷备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

各个业务系统对相同的数据重复管理,效率低下 行政办公人员在多套系统中需要对相同的数据进行重复的管理,浪费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数据多源头管理,权责不清,造成数据的混乱和错误,当需要进行数据统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校对和整理工作,严重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上层应用造成了障碍。 现有办公协同手段单一,制约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 当前系统为行政办公人员仅提供了基本的查询、 统计等事务性的功能,尚

进行业务的协同、资源的 共享和待办的集中提醒,系统协同功能急需扩充。 缺乏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专业队伍

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

复建设,不利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但业务部门感受不到这种不均衡带来的压力

. 精品文档 学校各个部门信息化的意识有别,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

术规范和要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技术升级存在风险, 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校领导 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

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 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够

无法指导学校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目前学校使用的大多软件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具有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不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用,获取例如学校资产变化情况、学生就业率、各专业课程数量变化历史对照分析等主题的数据分析结果。 这些信息和数据是辅助校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学校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四、 实验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期任务:以硬件支撑平台建设为主,辅以原有应用系统的整合。时间为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初步实现网络化办公及教学管理,主要建设内容有 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网络基础平台升级改造、 中心机房升级改造、 网络 运维平台建设、 现有应用系统整合与数据迁移、 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 项目培训 等。二期任务:以业务系统建设及优化为主,辅以应用平台的使用及管理培训。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