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XXX XXXXXXXXX
纵观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以宪治国的理念。人治的时代已离我们而去,如今
的我们处于法治的国家。法律的权威不容侵犯,如何让法律落到实处,让大众相信法律的正义,让大众能
用法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当法的观念形成一种文化的存在的时候,当法成为民众的信仰的时候,问题就不
将是问题。究竟如何让法治成为大众的信仰?
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依宪治国、重大决策终身制、人民陪审员、政法委工作的转化、立案审查转换
为立案办理等多个对依法治国起到重要作用的多个决策。明显,这些决策的制定对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了法的权威性。法律,如果做不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其权威性就
会在民众心目中大降,让人民如何去相信法律。如果一个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存在司法的干预,那这个案件
就做不到司法公正。我们的党曾经存在小部分权力机关人员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影响案件的进行,导致
司法的公正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四中全会报告提出了决策中很大部分
在限制司法干扰,让法的威望在民众心中树立。信仰,源于对事物的尊崇。
当然,仅仅是法律的威望不能够让大众产生信仰。如果民众连法都不懂,谈何信仰。知法才守法。所
以,大家有必要识法,就目前来说,中国法治的普及程度比较小,大众对法的认识也比较窄。提高民众的
法治意识,个人的行动势在必行,每个民众都应该积极主动接触法的观念,认识法的重要性;当然,政府
有责任对法律进行宣传,积极营造法治的气氛。只有大部分人知法识法,政府积极宣传法治,才能营造出
良好的法治环境。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大众法治意识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意识的形成与巩固是把实物文
化化的一个大过渡。何为文化?能够体现在一个民族范畴上行为,才是真正的文化,大众文化。比如说:
儒家思想、佛教文化......文化,衍生信仰,信仰,影响行动。
法为民所用,现实生活中,很多民众把法律仅仅当做一种维护自身权利工具。只有当自己的权利被侵
害时才可能有所行动。信仰,源于对实物的尊崇,只有民众内心的信任才能让法治观念根植整个国家,成
为一种信仰,而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权利的工具,更是维护大众权利的强大后盾。每个人自觉地守法、
监督法律的公平公正并且要相信法律的力量,才能让法治成为信仰。
四中全会把学法纳入到小、中、大各个学习阶段中,势必会大范围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治成为信仰后不再是口号,而是铮铮铁骨般的力量。期待吧,把目
光放长远,法网最终散布中华大地,苍蝇老鼠无处可逃,民生欣欣向荣,祝华夏大地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