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2 浅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

韦海成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网络时代,伴随着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大量普及,网络文学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学相比, 网络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网络文学的语言更灵活、更生动、也更多变、更能够敏感地反映互联网的发展给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语言风格、语言组成以及语种方面对网络文学的语言进行粗浅地梳理和评析。

关键词:网络文学 特点 语言风格 语言组成 语种

电脑网络作为新的媒体,不但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更多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生活。假如有一天,你收到这样的来信:“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不用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酱紫,呵呵:)……”。请千万不要惊讶,它既不是江湖黑话,也不是出自疯人之口,而是典型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不同的网上空间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本文着重剖析网络文学的语言特点。目前,文学界对“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多有争议,褒贬不一,而且至今还没有给网络文学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相关研究对网络文学两种结论:一、纸质文学作品通过扫描仪或人工录入等方式上传至网络。严格意义上讲,它不过是一个电子化了的图书馆。二、网络写手直接在网上发表并传播的作品,即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文学的生存和创作离不开互联网,是网络文学产生的基础,因而网络的一些特点暗中决定着网络文学语言的特点。从语言风格方面看,口语化、简约性和娱乐性是网络文学的显著特点。从语言组成方面来看,网络文学体现出谐音化、符号化的特点。 3 一、口语化

网络文学语言的主体仍是书面语,但受到口语的影响,已经相互融合、渗透。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口语一般是边想边说,常有伴随动作,普遍存在重复、停顿。网络文学十分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它的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都是普通的网民,其文化水平大多普遍低下。口语有利于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强化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以适应网络文学的发展需要,因此网络文学语言以口语化表现方式绝非偶然。主要表现为用语通俗化、多对白。

(一)用语通俗化

传统文学注重词语的锤炼,用语婉约含蓄,常运用华丽的词澡来表达情感,以求给人一种诗意、耐人寻味的阅读快感。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通过通感手法的运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达到含蓄婉约的表达效果。正因为传统文学追求含蓄,使得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差别较大,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而网络语言简单直白,不需经过深入理解就能体会欣赏,没有多余的修饰、华而不实的辞藻,大多情况下只是平白如话的真情流露。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谁办事不力,稀里糊涂的,我们常会说他“脑子进水了”。如果谁脑子不灵光,不开窍,事情办得一塌糊涂,我们会恼怒地说他“猪脑子”。这些都是普通大众常用的口头俗语,混杂于网络文学作品之中,给读者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又拉近了文学与生活的距离。网络文学的出身平凡,不必刻意要求崇高,也无需追求“阳春白雪”,它选择的是走进大众、亲近大众。由此,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网络文学的创作,逐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

(二)多对白 4 在戏剧、电影中所有说出的台词都叫对白,亦称“台词”,是戏剧、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在小说中也较多地涉及。如今它已被广泛运用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当中,被大量使用在以网络情感为题材的网络作品当中,更有甚者,直接以对白来代替故事的讲述。例如《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当中,小说超过大半篇幅都是以人物的对白或对白性叙述语言来表现。网络恋情成为网络文学题材的主流,它都是通过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以网络聊天形式产生的,因此作品中大量直接引用聊天记录,或者是部分的变相引用。

二、简约性

网络文学的阅读离不开电脑,相对于纸张阅读,电脑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它主要表现在视觉生理上。电脑屏幕上发出的光线具有一定的辐射,不像自然光那样自然柔和,造成人的眼睛不能长久的停留在电脑文本上。正是由于这个条件的制约,许多网民没法长时间在电脑前阅读那些文本较长的作品。这就要求网络文学的的语言必须倾向简约性去发展,于是网络写手在写作过程中多用短句,放弃冗长的段落格式,力求语言简练、明快、通俗易懂。

(一)放弃冗长繁复的段落,大量使用短句

从古代的章回小说,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来看,只要是纸质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冗长繁复的段落。其段落的内容大多根据文章的内容组织需求来决定,将相关情节归入同一段落。不管在是在散文还是小说创作过程当中,总是力求在一个段落中讲述比较完整的情节或事物、场景,这样的话,作品当中的每一段落少则需要几十字,多则需要数百字。而网络文学为了照顾电脑屏幕阅读的方便,往往在段落的设置方面进行一番较大的改变,不采用大段的形容和描述,多将长段分解成几个小段落,段中字数较少,行数也不多。一部分的作品独树一帜,打破常规,干脆直接抛弃段落格式,每一行都顶格书写,看起来与诗歌无二,段与段之间多用空出来的两行进行简单的划分,方便网民阅读。 5 网络文学不仅放弃冗长繁复的段落,在句式方面,还多用短句,大多时候会把长句肢解成若干短句。

(二)大量使用缩写形式

对于本文开头所列举的网络文学语言例子,相信一些人对其中的 “BT”、“PMP”等字母的含义感到不知所云、莫名其妙。其实“PMP”是“拍马屁”的缩写,“BT”是“变态”的缩写。还有以“GG”代替“哥哥”,以“JJ”代替“姐姐”,以“MM”代替“妹妹”等,通常用汉语拼音的缩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文本中使用到英语单词,也有特定的缩写形式,例如用“u r”代替“you are”,用“BF”代替“boy friend”,

用“GF”代替“girl friend”等等,直接用英文中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来代替整个单词。这些缩写形式大大方便网络写手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文字录入,使句子更简洁明了,更方便网民在电脑屏幕前的阅读,减轻网民在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提高阅读的兴致与舒适度。

三、娱乐性

上网阅读的多数情况下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和许多在校学生的娱乐方式之一,就算是网络文学写手,网络写作也仅仅是他们的副业而不是主业,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写作纯粹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并非为写作而写作。没有刻意去表现人性的“真”、“善”、“美”或“假”、“恶”、“丑”,不以表现崇高,追求社会价值为创作目标,不担负传统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没有深沉孤独的严肃创作,而是以随性、恣意的文字游戏为娱乐。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更多的体现作者个人的情感宣泄与释放,多用调侃式的语气来派遣、释放生活的压力,通过大胆甚至十分放肆的语言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困惑与不满,用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构思来描述伤感、凄美或是浪漫的故事。在这种没有负担的创作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网络文学作品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种零碎、 6 调侃的戏谑世界,对生活的表达也被描述成一种游戏式的活动。所以,网络文学呈现出娱乐性的特点,大多运用对比、夸张、想象、暗喻等手法对生活进行无情的讽刺与谐趣。

四、谐音化

网络文学从一开始便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发展的,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网络写手在创作当中,为了突出个性化而追求标新立异,从而对网络言语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他们又大胆地进行语言的创造,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谐音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音字谐音

由于大多数网民上网时惯于使用拼音输入法来录入汉字,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同音字词,这些谐音经常会先显示出来,为了追求速度,网民大多没有足够的耐心去逐个的翻页寻找和选择正确的汉字,于是干脆使用谐音词代替正确的文字,例如“这样子”拼为“酱紫”,“我”拼写为“偶”,“版主”拼写为“斑竹”,“睡觉”拼写为“水饺”等等。谁知,这些原本错误的同音汉字谐音词却流行开来,并约定俗成为固定的网络语言。

(二)数字谐音

有时,有些网民为了简化汉字的输入,同时标榜个性,一些汉字往往利用阿拉伯数字的读音来表示,如“你恶心死了”谐音化为“12746”,“拜拜”了谐音化为“886”,“你去死吧”谐音化为“1748”,无聊谐音化为“56”,一生一世谐音化为“1314”,“帮帮我”谐音化为“885”,“救救我”谐音化为“995”,“我好饿”谐音化为“582”等等。还有呜呜呜呜呜谐音化为“55555”等。

在汉字的录入过程中,不管输入法是什么,都可直接在键盘上数字,同时录入数字比录入汉字更方便快捷。一个个不时冒出的汉字在文本中跳跃,使整个文本显现出灵动、新颖、鲜活的个性特点,因此,数字谐音往往得到广大网络写手的偏爱从而大量使用。 7 (三)音译谐称

谐称即打趣的称呼。如用“猫”来称呼调制解调器,用“伊妹儿”来称呼电子邮件,用“烘焙鸡”来称呼个人主页,其谐音关系在于调制解调器的英文“modem”的读音与“猫”的读音相近,“伊妹儿”是“E-mail”读音的汉译化,“粉丝”是追星族的英文“Fans”读音的汉译化。在这些谐称中,有一对很有意思的反义词组,即“大虾”和“菜鸟”。“菜鸟”形容一个人上网技术很差,用来比喻网络新手;“大虾”,谐音自“大侠”,形容网络高手。论坛是网络交际的重要载体,在这里创造出来的网络用语自然最多,最常见的非“灌水”和“潜水”莫属。中文里的“灌水”一词形象生动,一些人为了获得积分在论坛里反复留言,在回别人帖子的时候没有做出交际性的评论,只是简单的表示“同意”、“支持”,内容与主题无关,它在论坛里是“顶”的意思,这种“灌水”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垃圾留言,被很多论坛禁止。“潜水”指在论坛、聊天室等只浏览不发言的行为,这样的人好似“潜水员”,永远不浮出水面。长期“潜水”会导致论坛人气不足,这样最终会被管理员取消成员资格,但在刚刚加入某一论坛时为了了解论坛的风格和讨论的主题短时间的“潜水”是被接受和鼓励的。当然也有同义关系的谐称词组,如“青蛙”与“恐龙”,“恐龙”这个称呼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诸葛亮老婆是整个荆洲地区赫赫有名的丑女,又因为诸葛亮又叫孔明,所以大家就尊称他老婆为“孔龙”。后来约定俗成,大家就管丑女叫“孔龙”。至于后来为什么演变到“恐龙”,这主要得怪全拼输入方式,“恐龙”是词组,而“孔龙”则不是。大家上网是来灌水的,不是来纠正错别字的,所以干脆将错就错。“青蛙”是“请哇”的谐音,“请哇”原来的意思是你很丑很差劲,让人要吐了。时间久了,这个词慢慢演化成“青蛙”了。在这些谐称词中较早诞生的是“美眉”, 因为恰好“美眉”这个词中有个“美”字,而眉又是女子身上最能表现其美丽的位置之一,所以“美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女。久而久之,人们见到“美眉”就认为是说美女,之后人们也便这么用了,反正大家 8 知道意思就行。这些谐称的运用,听起来妙趣横生、灵动活泼、意味深长。谐称词的使用,把网络文学的语言妆点得更有表现力和张力、文本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网络进一步普及,网络文学必将更加迅猛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多的谐音词。

五、符号化

人们常说网络是虚拟的,冰冷的,因为在网民的交流过程当中无法感受对方的情绪,在无法信任对方时不会轻易的启动摄像头,防止“见光死”现象。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创造出用形象化的符号来表达情感。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为了要传情达意,在创作过程当中便移植这些符号化了的语言,这也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别之一。

这些符号通过键盘上的符号和字母进行简单地组合之后,可以妙趣横生地表现出人的动作和情感以及喜怒哀乐,将本文妆点得丰富多彩。“~o~!Y(_)Y!”——这样的符号你能看懂吗?如今随便登录哪个论坛或聊天室,类似的古怪符号不但随处可见,而且还大受年轻网民的追捧,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带到了作文里,足以说明网络文学符号化的火爆程度。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的网络小说书后竟然还附有“网络语言小辞典”,以备查考。可见网络文学对传统媒体和文化载体影响之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影响下,喜欢模仿和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把古怪网络符号写进作文里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表情符号中,“∩__∩”表示眼睛弯弯的笑,“(╯-╰)”表示无聊或者是很无奈,“X﹏X”表示很痛苦的感觉,“●_●”表示熬夜变熊猫眼,只需对其中的某个表情符号稍作改变,便又是另一番含义,网络语言的表现力之强可见一斑。另一种是会意符号,即用特定字符表示抽象意义的符号。如“Zzzz……”表示在睡觉的意思,“#%*$!&”则是用各种无意义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多用于表示不知所云或是骂人的话。有时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也会有同时使用象形符号和会意符号的情况,“$_$”用“$”这个金钱符号模拟眼睛表示见钱眼开,“?_?”表示疑问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文学语言中有时也会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