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稻栽培技术(培训4)

优质稻栽培技术(培训4)

优质稻栽培技术

一、浸种育秧

俗话说“秧好半年禾”。特别对优质稻来说,秧苗素质的好坏,对

产量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育秧技术上必须把握如下几个关

键。

1、 把好浸种催芽关

尤其是早稻生产为了争季节,保全苗,一般都要催芽播种,而且早

稻催芽技术性很强,既要防止催芽过程中温度过高而烧芽,又要防止因

温度过低而难破胸。在浸种前最好晒种1天,以提高种子生命力,然后

进行浸种消毒。一是浸种时间因品种而定,一般杂交稻种浸24小时,常

规稻种浸36小时。二是种子消毒,最好在浸种前采用“苗博士”种衣剂

进行种子包衣,可以起到防病、治虫、培育壮秧的效果,包衣方法是,

将干种子倒入脸盆或脚盆内,再按每5公斤种子用种衣剂100毫克兑水

100毫升配成种衣液,然后一人摇动盆内种子,一人将种衣液缓慢倒入

谷种上,使种子外层形成包衣膜,随后将包衣种子,晾晒一下即可浸

种。如果没有种衣剂,可在浸种的同时采用强氯精消毒,其方法是将精

选好的种谷先用清水预浸一定时间,待病菌萌发后再按每公斤种子用强

氯精2克加水1公斤浸种消毒8-10小时,最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即可催

芽。早稻催芽应采用高温破胸,方法是先将浸好的种子装入透气的纱布

袋或编织袋内,放入50-55℃的温水中预热15-30分钟,然后将种谷放入

事先准备好的拌桶内或箩筐内,注意种子周围用预热的干净稻草包好,

最上层用薄膜覆盖保温,破胸阶段保持35-38℃之间;种子破胸整齐后

应给种谷吃一次大水,然后置入28℃左右的适温下催芽,催芽阶段应注

意翻堆,以防高温烧芽,发现种谷干燥应给种子吃水,防止根长芽短。

2、 把好播种质量关

有了好的芽谷,如果播种质量不好而导致烂种烂芽现象发生,影响

成秧率。要获得高成秧率。一是要保证整地质量;一般应在播种前二至

三天把秧田整理好,以便泥紧、硬板,确保软盘育秧不陷盘,湿润育秧不陷谷;同时,要求泥肥、厢面无杂草。二是要掌握好天气变化规律,

抓住冷尾暖头,抢住晴天播种。三是播种时,芽谷要分厢过称播种,是

软盘育秧要按量分盘播种,播种方法应先稀后补,直至播匀为止。播后

用泥浆压谷。四是适时盖膜保温防鼠。

3、 把好秧田管理关

一是扎根立苗期,由于播种后,芽谷的扎根立苗要靠芽鞘节的发根

带长出的5条不定根,不定根的发生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如采用旱育秧

通气条件好,有利于扎根立苗,而采用水育秧则在2叶期内秧厢面不能

有水层,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协调水分和氧气的矛盾,促进扎根立

苗,达到齐苗全苗。二是断奶期,由于秧苗三叶期前是靠种子胚乳中的

养分供给生长,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2叶期胚乳中的氮素已经耗

尽,秧苗生长所需养分依赖自身根系的吸收。此时,必须做到“育秧先

育根,育根要足肥”,实践经验表明,采用通气的肥床旱育秧,或湿润

育秧在2叶1心时每亩秧田追尿素3-4公斤作施断奶肥有利于旺根壮茎。

移栽前5-7天每亩秧苗再追尿素3-4公斤作送嫁肥。此外,还应注意秧田

病虫害防治,严防秧苗带病虫插田。

二、移栽

1、大田整地。大田整地总的要求是:耕层深,泥肥要融合,田面

要平整,且无杂草杂物。

2、适时移栽。一般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5℃时进行移栽为宜。抛

秧可在4月20日前进行,叶龄2.5-3.5叶之间,洗插秧4月20日后进行,

叶龄4-5叶之间。

3、合理密植。密度大小对优质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密度过大,封

行过早,成穗率低,每穗总粒数少,而且不利于通风透光;密度过小,

苗数不够,有效穗少;因此,做到合理密植是培育高产群体的基础,一

般抛秧每亩抛2-2.2万蔸,做到先稀后补,抛完后间密补稀;洗插秧要

求插直、插浅、插匀、插稳,密度5×6或6×6寸,每亩约1.7-2.0万

蔸,杂交稻每蔸插2粒谷的秧,常规稻每蔸插5-6苗,插后2-3天内应及时查苗补蔸。

三、化学除草

大田适时施用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除田间杂草,可起到省工、节

本、除草、增产的效果。抛栽田宜选用好轻松、护禾好、抛秧一次净,

移栽田选用庄稼汉、田草净等除草剂,于栽后5-7天内结合追肥与尿素

混合撒施田中,注意施药前田间应灌4-5厘米深,施药后保持水层5-7

天,才能提高除草效果。

四、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大田施肥应本着底肥足、蘖肥早、穗肥巧,且氮、

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原则。底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补,没有农

家肥的每亩可用碳铵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7.5公斤、或水

稻专用配方肥40-50公斤在耕田时作面肥施入(有农家肥的可适当减少

化肥施用量)。移栽后5-7天结合化学除草每亩追尿素7.5公斤,氯化钾

5公斤促早发;栽后约25天(幼穗分化始期)视苗情、苗色适量补施孕

穗肥,一般每亩追尿素3-4公斤(自肥田、贪青田可不施),以提高成

穗率和促穗。穗期喷施1-2次谷粒饱或多元素复合肥,以提高结实率和

千粒重。

2、科学管水。俗话说:“水是稻的命,又是稻的病。”充分肯定

了水稻管水的重要性。因为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多的作物,但不是水生

作物,水的科学运用,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促进肥料的吸收,促进光合

作用,增加物质生产积累,促进穗枝梗和颖花分化,增加有效颖花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在长期淹水的情况下,既不利于根系生长,

同时最易发生病虫害。所以水的管理非常重要。一般早稻管水应做到,

浅水活蔸、浅水与露田交替进行促分蘖;当苗数达到每亩28万时应及时

排水晒田,以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和促进根系下扎以防后期倒伏;晒田

程度以田面开丝坼,人下田不陷脚,白根满田跑为度,切忌不能过白,

进入幼穗分化后应立即复水;抽穗期保持浅水层;以后实行湿润灌溉至

成熟。切忌后期断水过早而影响籽粒饱满度和降低品质。五、病虫害防治

湘乡市为害水稻的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条病、

稻纵卷叶虫、螟虫(钻心虫)、稻飞虱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

质影响很大。在防治策略上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

则,在抓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情况,抢住病虫发生初

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1、 瘟病防治

该病害在湘乡市局部地区有发生。发病规律:病菌在稻草、稻种上

越冬,由空气传播。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阴雨多、湿度大、光

照少;以及偏施氮肥,长期淹深水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为害。防治措

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稻株,增强抗病

能力;三是处理好带病稻草,减少病源;四是在发病初期,选用三环

唑、施稻灵,新克瘟散等农药进行防治。

2、 稻纹枯病。

该病在我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发病规律:以病菌核在稻田土壤

中越冬或在田边杂草上侵染越冬。在水稻分蘖后期开始,田土中的菌核

萌发,首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发展,为害叶鞘和叶片;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发展很快,在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田间郁闭、田

间湿度大和高温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蔓延,尤其是长期灌深水的田块,

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措施:一是打捞菌核、减少病源;二是合理施

肥,合理密植,湿润灌溉,适当烤田;三是在分蘖后期、孕穗期、抽穗

期各施药一次,选用药物为井冈霉素、纹枯净。

3、 细条病防治

该病是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县的,现在全县大部分地区有发生。

发病规律:该病是以种子带病为初次侵染来源,在水稻生育的前、中、

后期都易于感染,但一般以后季稻抽穗后发病普遍,主要借风、雨、灌

溉传播,而高温、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氮肥过多、施肥

过迟和台风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防治措施:一是不从病区调种;二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三是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

磷、钾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增强稻株抗病性。四是在病害流行

区、抢住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叶青双或消菌灵进行防治。

4、 螟虫防治

螟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我县以二化螟发生量较多。其

中,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二化螟、大螟为杂食性害虫,

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甘蔗、高梁等多种作物。二化螟1年发生

3-4代,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菱白桩内越多。翌年4-5月份羽化成虫,

成虫有趋光性,卵块多产于嫩叶正面尖端。孵化的幼虫首先集中在叶鞘

内为害,呈现出枯鞘现象;幼虫2龄以后才转移到附近稻株为害,造成

枯心苗或白穗。

三化螟1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稻茬里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有趋

光性,卵块产于叶片中上部,幼虫常与二化螟混合发生。孵化后的蚁螟

在附近杆株上蛀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团,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

受害,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稻株蚁螟钻入困难。大螟1年发生3-5代,

以幼虫在稻茬、杂草根间、玉米、高梁及菱白等残株里越冬,春季化蛹

羽化。成虫趋光性不强,卵块产于叶鞘内侧。田边比田中产卵多,为害

重。初孵幼虫与二化螟一样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2-3龄分散

蛀茎,造成枯心和白穗。防治方法:一是翻耕冬种或冬泡、铲除田边、

沟边杂草及菱白残株,消灭越冬幼虫;二是实行合理布局,成片种植,

减少中、双季稻混栽,控制虫害转移为害;三是掌握在螟虫卵孵化高峰

期,即幼虫2龄期前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锐劲特、三唑磷、杀虫

双等。

5、稻纵卷叶虫防治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施、不偏施氮肥,浅水与湿润交替灌溉,促进

稻株健壮生长;二是抓住幼虫2龄盛期(即大量叶尖被卷时期)进行药

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磷、锐劲特、杀虫双等。

6、稻飞虱防治防治措施:一是合理密植,不偏施氮肥,坚持湿润灌溉减少田间湿

度;二是统一施药时间,防止迁飞转移为害;三是抢在为害初期施药,

药剂选用吡虫啉、扑虱灵。

六、适时收割,防止暴晒

优质早稻收割期以谷粒90%变金黄色时为最佳收割期,过早收割不

但产量低,而且青米多,出米率低,整米率低;过迟收割,谷粒成熟过

度,米粒养分外溢,同时还易掉粒,既降低了产量,又影响了稻米质

量。做到单收单晒、防止人为或机械混杂;晒谷以厚铺勤翻为宜,特别

是烈日天气不可在水泥场上薄摊暴晒,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商品

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