唼瞒防治
免疫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
黄建,李峰
(辽宁省凤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凤城118100)
中图分类号¥85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72—9692(201 3)01—0037—02
免疫抗体监测是评估免疫效果、制定科学免
疫程序的最直接手段,自从实行免疫效果评估机 制以来,有很多镇区、村和规模饲养场户在按当 年免疫方案进行免疫后,由省、市等部门组织的 采血免疫抗体监测时,仍有免疫抗体不合格、不 达标的现象发生。这令许多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及 饲养场技术人员十分困惑,认为免疫用的疫苗是 按规定程序供应、保管、使用的,为什么其他地 方抗体合格,这里的不达标;以前也是这么打的 疫苗,这次抗体为什么不足等等。为此,笔者经 [收稿日期]2o1'2—12—12 [作者简介]黄建(1976一),现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长,中级兽医师,2OlO年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 后的优势。不仅母猪舍内仔猪成活率100%,断 奶个体重高之外,育肥猪舍的猪只生长也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猪只。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试验组猪舍(阳光猪舍)中部和猪床表面的温 度均高于对照组猪舍(普通猪舍)的温度,因此试 验组在温度较低的试验期中试验组合内的猪只的 生长、活动都较为舒适。 试验组的仔猪成活率、平均断奶重、日增 重、目耗料量和料重比都优于对照组猪只。 试验组猪肉经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 全检测中心,依据《农办质(2011]1号文猪 肉》标准进行检测,结果符合无公害猪肉规定。 3.1.4猪肉品质、环境测定指标(除温湿度外) 由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进行测定。 3.2讨论 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成活率高、生长速度 2013 01 畜牧兽医 过调查、分析及参考相关资料,探索发生动物免 疫抗体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疫苗原因
使用不合格疫苗,疫苗来源于非正规厂家,
所含种毒数量不足,疫苗超期,运输、保管不
当,冷藏(冷冻)设备温度变化幅度大,所用菌种
(毒种)不符合要求(如禽流感H9不能代替HS)
等。
2免疫操作原因
①使用不合格稀释液、超期、变质或没有使
用规定稀释液(如饮水免疫用自来水)等。②违反
操作程序,抽取疫苗液体前没有充分摇匀,不能
保证每个动物接种到足够病毒;在严热或严寒季
快、料重比高,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试验期为冬季到春季,试验组猪舍中部和猪
床表面温度提高有利于猪只生长,减少猪体着凉
腹泻。同时地面干爽温暖,防止得踢肢病,减少
综合征。
试验组试验组猪舍中部和猪床表面温度提
高,减少了猪只维持正常体温所需要的饲料量,
因此猪只生长迅速、耗料少、日增重和料重比都
高于对照组。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
试验组猪舍添加了通风天窗,通风透气良
好,而对照组位于猪舍没有天窗,通风差,也是
造成试验组猪生长性能差的一个原因。
试验组猪只由于环境温度适宜,猪只自身免疫力
得到增强,因此,整个试验期用药量也少于对照
组,所以猪肉经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中心,依据《农办质[2011)l号文猪肉》标准
进行检测,结果符合无公害猪肉规定。
畜牧兽医
节进行免疫时没有按要求或时间对疫苗采取防晒
或防冻措施,疫苗稀释后没有在规定时内用完;
注射用器械消毒不严或消毒后没有洗净消毒药; 饮水免疫用金属器具等等。③接种途径错误:一 般来讲,免疫途径注射、滴鼻、点眼要优于饮 水;灭活苗(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 打到肌肉,如果打在皮下或脂肪层效果很差。④ 剂量:因怕免疫过敏反应而减少免疫剂量,产生 的抗体偏低,免疫剂量过大能导致免疫麻痹。 3采血原因 3.1 时间要求动物经免疫后,抗体产生有一 定规律,不是什么时间采血抗体都能达到理想的 保护状态。一般弱毒疫苗3---,4 d开始产生抗 体,7 d以后逐渐达到高峰,可维持8~12个 月;灭活疫苗首免后14 d开始产生抗体,上升 较慢,维持时间也短,再免后抗体可很快达到高 峰,可维持4~6个月。一般猪瘟、蓝耳病在免 疫后1个月,禽流感、口蹄疫灭活苗在二免后 28 d后采血样,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也能科学 评估疫苗免疫效果。 3.2样本来源要广,减小误差不能因为采血困 难,影响产蛋、保定不易(特别是猪),就人为减 少采样数量,如果所采单个样品抗体高,总体水 平相应提高,若样本中有个别抗体较低,总体抗 体水平很可能不足。 3.3样品保管与运输使用一性采血器械,新 采出的血样,要密封、尽快在3 h内分离出血 清,冷藏运输到化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血清 要分装入离心管中冷冻,并避免反复冻融,否则 影响抗体水平。 4动物机体状态 4.1母畜母源抗体影响有的仔畜(禽)携带母 源抗体较高,仔畜(禽)首免过早,剂量不足,不 能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 一次免疫,抗体必然偏低。 4.2减少应激进行免疫不要同时进行转群、 去势、驱虫、转换饲料、强制断奶等刺激性较强 的措施,因过大应激对正常免疫应答不利。 4.3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间过早、过晚, 间隔时间长,或未按程序免疫,只进行基础免 唼瞒防治 疫,抗体的水平都是将受到影响。 4.4其他怀孕期、病弱、仔畜等,因不能产 生完全免疫应答,效果不佳。
5用药原因
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和预防或在免疫接种期
间使用一些药物,如抗菌药物类: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卡那,新霉素)、头孢噻呋、磺
胺类、痢特灵、喹乙醇、氯霉素;抗寄生虫药物
类如莫能菌素、盐霉素、左旋咪唑、克球粉;糖
皮质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噻咪松
等,长期大剂量不合理使用可致畜禽机体的免疫
反应受到抑制或破坏,这也应引起重视。
6免疫抑制性疾病
一
般来讲,所有能引起隐性感染的细菌或病
毒在引发机体发热及其它特异性病症时或处于潜
伏期时都可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但这种作用往
往是一过性的,不容易显示出来,耐过后随着感
染的消失,机体功能大多恢复正常。
有些疾病,如猪瘟、圆环病毒病2型、猪蓝
耳病、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禽的网状内皮增生病
病毒、马立克氏病、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
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感染幼年动物导
致动物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将抑制免疫反应,降
低免疫效果。
7饲养管理不科学
大规模饲养场为充分利用资源,获得更多利
益,而未能考虑动物本身的承受能力,如饲养密
度过大、拥挤、环境卫生状况差、空气污浊、食
水用具不卫生,畜禽舍温度过冷、过热、湿度
大、通风不良,突然噪音、运输、转栏、饲养人
员频繁更换、保定等应激因素作用下,将会造成
免疫抑制,降低免疫效果。饲料发霉、变质、主
要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某些主要成分
的缺乏或超量均可造成免疫功能受损,导致免疫
缺陷和免疫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可能不产
生足够抗体,导致动物抵抗野毒能力下降,引起
大规模发病或是在不发病的情况下生产能力显著
下降,饲养成本增加,影响经济效益。
201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