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眼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
祖国医学常根据本病病因、主观症状等称之为“风牵偏视”、“目偏视”、“视一为二”、“神珠将反”等。
西医对本病多给予维生素B类、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治疗1.1辨证论治刘怀栋[1]等以中药辨证治疗眼肌麻痹80例,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治宜健脾益气,养血疏络。
方用培土健肌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当归10g,炙黄芪10g,钩藤10g,全蝎10g,银柴胡3g,升麻3g,陈皮3g,甘草3g。
2、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治宜健脾散风,疏通脉络。
方用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组成:银柴胡10g,黄芩10g,白术10g,枳壳10g,羌活10g,防风10g,前胡10g,薄荷10g,全蝎10g,桔梗10g,钩藤10g,甘草3g。
3、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治宜滋阴益肾,平肝息风。
方用育阴潜阳息风汤《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组成:生地黄15g,石决明15g,白芍药12g,麦门冬10g,天门冬10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怀牛膝10g,钩藤10g,全蝎10g,菊花10g,黄芩10g。
4、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治宜滋补肾阳,温化通络。
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金匮要略》)。
组成:山药30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黄精15g,钩藤15g,附子1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 ,泽泻10g,全蝎6g,牡丹皮5g,肉桂5g。
总有效率97.5%。
1.2专方加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自身经验总结规律,确定基本方。
临证时根据不同症候加减化裁,也是近年较常用的方法。
白中山[2]用大秦艽汤(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细辛、白术、黄芩、生地、茯苓、石膏)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眼肌麻痹,10天为一个疗程。
50例中,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
吕天伟[3]等用血府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生地、黄芪、赤芍、菊花各15g, 当归、川芎、僵蚕、地龙、桃仁、防风各10g,全蝎、甘草各6g)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56例(56只眼)。
56例病人中总有效率为96.4%。
罗兴中[4]等以中药为主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基本方剂: 天麻9~15g、僵蚕9g、地龙9g、全蝎6g、钩藤(后下)6g、炮南星6g、炮山甲6g、海风藤9g、络石藤9g。
随症加减。
10天为1疗程,共服3疗程。
辅助治疗:血栓通注射液8~10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本组治愈率28.1% ,有效率84.4% ,无效15.6%。
陈旭虹[5]等以祛风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组成祛风化瘀汤(羌活6g,生地黄12g,桃仁8g,红花5g,川牛膝8g,牡丹皮8g,生蒲黄20g,炒蒲黄20g,全蝎3g,炒僵蚕10g,蜈蚣1条,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桔梗5g)治疗麻痹性斜视28例,随症加减。
总有效率91.4 %。
2 针灸治疗:欧阳应颐[6]等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取穴:内直肌麻痹取攒竹、四白、安眠、合谷,外直肌麻痹取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安眠、合谷,上直肌麻痹取阳白、攒竹、安眠、合谷,下直肌麻痹取四白、太阳、安眠、合谷,上斜肌麻痹取攒竹、安眠、合谷,下斜肌麻痹取四白、瞳子髎、安眠、合谷。
风邪袭络型配风池;风痰入络型配丰隆、肺俞;肝风内动型配内关、太冲、百会;外伤瘀滞型配膈俞、血海。
76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2.1%。
王晓燕[7]等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216例,主穴:风池。
配穴:提上睑肌麻痹,配阳白;上直肌麻痹,配鱼腰、阳白;下直肌麻痹,配球后;外直肌麻痹,配瞳子髎;内直肌麻痹,配睛明;复合肌麻痹,配阳白、睛明、瞳子髎。
216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7.3%。
疗效与病程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即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王金玺[8]以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取穴:以眼肌麻痹情况对症取穴。
外直肌麻痹取瞳子髎、球后、外关、足临泣,配以太阳、翳风、中渚、合谷、风池;内直肌麻痹取睛明、攒竹、鱼腰,配以阳白、承泣、后溪、申脉等穴;下斜肌、下直肌麻痹取下睛明、承泣、三间、球后等穴,配以四白、内庭、光明、阳陵泉等穴;上斜肌、上直肌麻痹取上正(目正视瞳孔正中上方,目眶上缘处) 睛明、鱼腰、阳白,配瞳子髎、太阳、外关等穴。
主穴每次取2~3个穴,配穴每次取2~3个穴。
然后用电针治疗仪选适当的两个腧穴加电,用断续波、频率每分钟35次左右、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患眼眶周围肌肉跳动收缩为度。
每日电针1 次,每次15~20min。
10次为1个疗程。
随证加减: ①风中经络者加风池、合谷; ②痰湿阻络者加脾俞、丰隆;③禀赋不足者加照海、太溪、足三里; ④肝风内动者加太冲、行间。
4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
叶云红[9]以眼针为主治疗眼肌麻痹,取穴:主穴以眼针穴区上焦区、肝胆区、下焦区、脾胃区为主。
配穴:瞳子髎、太阳、合谷、太冲、睛明、足三里、三阴交等;伴眼睑下垂者取阳白穴合谷刺,脑血管病者配头皮针(顶颞前斜线前1cm平行线上2/3~3/5 处)。
每次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主穴2个,配穴3~4个。
本组20 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17例,有效3例。
随访至发稿时无1例复发。
李伟智[10]以针刺与艾灸治疗眼肌麻痹32例,针刺取穴:单眼上睑提肌麻痹:主穴:阳白透鱼腰。
配穴:太阳、丝竹空、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外直肌麻痹主穴:丝竹空。
配穴:球后、阳白、四白、风池、合谷。
动眼神经麻痹主穴: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瞳子髎、球后。
配穴:风池、太阳、阳白、合谷、光明。
以上穴位轮换交替使用。
眼区腧穴捻转进针不提插,避免针刺太深,以防瘀血、肿胀和疼痛。
用轻中度刺激,远端穴位刺激稍强。
针刺后用有药艾条在眼区的远端穴位上施灸5-10分钟。
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
3 针药合用毛华[11]等以针刺及中药并用治疗眼肌麻痹。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主穴: 眼肌穴、六条直肌。
配穴: 睛明、攒竹、瞳子髎、球后、太阳、承泣、阳白、四白、丝竹空、合谷、风池、曲池、留针30分钟, 每日1次, 10天1疗程。
(2) 中药治疗:①风伤筋脉证: 全蝎6g、白僵蚕10g、桑枝10g、荆芥10g、炒白附子10g、钩藤15g、防风10g、制半夏10g。
②痰湿阻络证:羌活10g、防风10g、炒白附子10g、木瓜10g、白僵蚕10g、茯苓10g、甘草6g。
③肝阳上亢证: 天麻10g、钩藤20g、生石决明30g、栀子10g、胆矾10g、夜交藤15g、僵蚕10g、全蝎6g。
④脾胃虚弱证:方药: 茯苓10g、白术10g、甘草10g、陈皮12g、法半夏10g、胆星12g、僵蚕10g、当归10g、赤芍10g。
随症加减。
水煎服,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 共服6~7疗程。
结果: 45例中治愈33例( 73.3 %),好转8例(17.7%),无效4 例(8.8 %)。
刘学敏[12]以针药并用治疗眼肌麻痹50例,针刺选穴:睛明、瞳子髎、风池、合谷、太冲、血海、支沟、阳陵泉。
手法:眼部穴位不做手法,得气即可;支沟、阳陵泉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
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中药用《审视瑶函》正容汤加味治疗。
处方:白附子、僵蚕、法半夏、白芍各12g,防风、秦艽、木瓜各10g,胆南星3g,羌活、甘草各6g。
随症加减。
10天l疗程。
结果:经3疗程治疗,痊愈率80%,总有效率为96%。
风伤经络型疗效最好。
庞荣[13]以全蝎钩藤饮伍用针刺治疗眼肌麻痹,采用庞赞襄自拟全蝎钩藤饮,组成: 全蝎、钩藤、柴胡、黄芩、前胡、防风、党参各10g,甘草3g。
日1 剂。
针刺穴位:太阳、攒竹、风池、上星、百会、承泣、透眉(丝竹空透攒竹)。
28 例患者总有效率96.4 %。
王高[14]等以活血牵正汤结合针刺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以1988年~1994年的52例55只眼为对照组。
1995年~2002年3月的49例53只眼为观察组。
对照组: 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与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混合肌肉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7天注射第2疗程;能量合剂250ml静滴, 每日1次,血栓通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250ml静滴,每日1次。
20次为1 疗程。
观察组: 内服活血牵正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
方药: 黄芪30g、地龙5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红花6g、桃仁10g、全蝎3g(研末冲服)、僵蚕10g、白附子6g (先煎)、柴胡10g ,日1剂。
小儿减量。
随症加减。
针刺: 待眼眶局部肿胀、瘀血消除后随症取穴: 上睑下垂或下斜视取鱼腰透攒竹、睛明、瞳子髎; 上斜视取球后、睛明、瞳子髎;外斜视取睛明、攒竹; 内斜视取瞳子髎、鱼腰、太阳; 均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合谷。
治疗1~6个月后随访观察1~3年,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治愈20例21只眼, 占38.18% ,好转8例9 只眼。
无效24例25只眼。
观察组治愈42例45只眼占84.91 %,好转5例5只眼,无效2例3只眼。
治愈病例随访观察1~3年均未见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杜诚[15]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外肌麻痹,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加维生素B1、B12肌注,并对症治疗,合并糖尿病者给予降血糖,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血压,住院病人早期予地塞米松静滴,门诊患者予强的松口服。
中药治疗:辨证分为风邪中络和气虚血滞二型施治。
前者方用牵正散加减。
方药:白附子3g ,白僵蚕6g ,全蝎3g ,胆南星10g ,半夏10g ,羌活10g ,天麻10g ,钩藤10g ,炙甘草5g。
后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黄芪30g ,当归10g ,赤芍10g ,炒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6g ,地龙10g ,半夏10g ,制僵蚕10g。
结果:本组34 例,治愈25 例(占74%) ,有效7 例(占20%) ,无效2 例(占6% ,经CT 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转耳鼻喉科治疗) 。
牛俊波[16]等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肌麻痹43例,口服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中药: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葛根、全虫、僵蚕、白附子、甘草。
结合西药治疗:维生素B1片20mg ,腺苷B12片500ug,烟酸片50mg,三磷酸腺苷片40mg,每日3次口服,地塞米松针2mg, 2%利多卡因针0.5m1混合局部封闭,隔日1次,5次为l疗程。
结果:全部患者1-5疗程治愈。
平均4疗程治愈。
李玉冰[17]等以蜈丹散胶囊治疗眼肌麻痹,口服蜈丹散胶囊: 蜈蚣2 条、丹参5g、僵蚕5g, 上药烘干研细末, 装入胶囊, 为一日量, 分早晚2 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