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BRCA1
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
发表时间:
2016-05-25T09:36:22.9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作者: 陈燕枝 马嫚 曹柳 洪泰山 方义湖
[导读]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
其预后做评价。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
江西上饶 334000)
【摘要】目的
探究BRCA1与BRCA2易感基因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1与BRCA2在38例乳
腺浸润性导管癌(癌变组)、
34例乳腺良性病变(良性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ER、HER-2的关系。
结果
两种基因在两组组织中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和淋巴转移、
ER
、HER-2呈负相关(P<0.05)。结论 BRCA1与BRCA2基因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据此对该病针对治疗并能对其
预后做评价。
【关键词】易感基因;
BRCA1;BRCA2;浸润性导管癌;乳腺

乳腺癌是发生在女性乳腺小叶上皮细胞或导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浸润性导管癌更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类
型,如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关注的话题。
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BRCA1与BRCA2的基因异常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
有关,而在散发性乳腺癌和良性病变中其异常突变较少。现对我院不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组织的
BRCA1与BRCA2基因表达情况做调
查,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8例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4例,均为汉族女性,所选
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所有乳腺癌患者均无放化疗或其他内分泌治疗史,无
1或2级亲属有乳腺癌患病史,其中癌变组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
47.4±3.6)岁;良性组,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48.2±3.8)岁。所有患者取标本后在30~60min内于-70℃冷冻保存。
1.2
试剂和仪器 购自Leica公司的脱水机、染色机、免疫组化仪;购自SantaCruz公司的SP法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Abcam公司的
BRCA1
、2山羊抗人多克隆抗体;
1.3
实验方法 取出标本后全部由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处理,显微镜下观察、拍照。BRCA1、
BRCA2
稀释度为1:100,对两组易感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具体步骤按照标说明书执行,由专业病理医师读片。
1.4
结果判定 根据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判断结果分为:<5%:0分、5%~25%:1分、26%~50%:2分、>50%:3分;染色程度分为无
色:(
-),浅黄:(+),棕黄:(++),黄褐色:(+++)也分别评为0~3分。最后根据以上两项综合评分:0~3分定义阴性,4~9分定
义阳性。分析患者
BRCA1、2的表达与其肿瘤大小、淋巴转移、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分别用t检
验和卡方检验,以
P <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BRCA1、2的表达对比 两组经染色均有特异性阳性表达,阳性率比较,癌变组为63.16%、65.79%,良性组为67.65%、
73.53%
,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表达情况对比[n(%),例]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高,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国际上对乳腺癌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其发病机制的探索是其中的热
点,
BRCA1与BRCA2是细胞核内重要的磷酸化蛋白,属于人乳腺癌易感基因,Kennedy最早用连锁分析法发现BRCA1并确定它与乳腺癌
的发生有关
[1]。

研究表明,DNA双链的损伤断裂若不及时修复,就会引起基因组不稳定,从而导致免疫缺陷、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而BRCA1中含
有两个重要功能区,能修复
DNA双链的断裂,维持基因组的稳定[2]。另外,BRCA1作为一种遗抑癌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抑制肿瘤生长
的效果,所以当
BRCA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结构异常而不能正常表达时,就有可能导致细胞癌变,诱发肿瘤,而BRCA2是在BRCA1之后发
现的又一家族性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2同样被认为参与DNA的修复与染色体重组[3]。另有报告指出,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BRCA2的
mRNA
表达增多,并且对生长调节有影响,因此,BRCA2也是一种抑癌基因,并在乳腺癌的产生发展中起作用[4]。本研究中发现,BRCA1

BRCA2均有特异性阳性表达,癌变组主要在细胞核中,良性组在胞浆中也有,两组BRCA1、BRCA2表达率,癌变组为63.16%、

65.79%
,良性组为67.65%、73.53%,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指标评价乳腺癌还需检验,并且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和肿瘤大小无
相关性(
P>0.05),但和淋巴转移、ER、HER-2负相关(P<0.05),与相关文献报告相一致[5]。


综上所述,尽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RCA1、BRCA2表达与良性组织中有所差异,但不明显,而BRCA1、BRCA2与淋巴转移、
ER
、HER-2负相关,说明它和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关,可用作临床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栗辰,黄焰.乳腺癌BRCA1、BRCA2基因突变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2):138-140.
[2]
姚江,童超,周志梅等.BRCA1和BRCA2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70-1772.
[3]
李涌涛,杨亮,赵倩等.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检测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22):1812-1815.
[4]
张银华,赵峰,杨丽丽等.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375-377.
[5]
李涌涛,蒋威华,王晓文等.新疆地区不同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

,2015,31(14):2287-22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