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成套技术研究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成套技术研究

静别关注l肇i夏奖l荣誉捞lI The Special Focus-llIIiliIIiII■ _I1.1iiiI i■ i- 

201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三等奖) 

主要宕震章位 主要完露.‘ 

天津方声改工翟研究 一 宋晓燕 杨明、吴景海、高伯翔, 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商耀祥、李正中,周卫峰、侯岩峰、 天津市公路处 苏国柱、汪东升、王婷、余强 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立项背景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2007年度科技项目“废轮胎胶粉改 

性沥青及混合料成套技术研究”由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持完 成。该课题项目自2007年4月开始实施,课题组经过调研国内外 

大量相关资料、理论定性分析、室内试验研究及实体工程铺筑总 

结等工作,历时两年半时间,完成预定研究内容。 

=、项目简介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于土木建筑专业的市政工程和公路工程科学技术领 域.取得的成果主要针对路面新建工程,也可用于维修工程。 

2,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从原材料的选择、评价、优化设计到实体工程施工. 属于成套技术。具体内容包括: (1)废轮胎胶粉与沥青混熔机理 研究, (2)胶粉改性沥青评价指标研究: (3)胶粉改性沥青生 

产工艺优化: (4)用旋转剪切方法(简称GTM)对胶粉改性沥 青混合料进行组成设计; (5)胶粉改性沥青用作桥面防水粘结层 研究; (6)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3、主要特点 用废轮胎胶粉作为改性剂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普通沥青的性 

质.改善路面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造价.节省项 目投资。同时.该技术还能够洽理废旧轮胎所带来的”黑色污染” 问题.有效利用废物 节约资源 能够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与环 

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 研究成果 

本课题项目自2O07年4月起开始实施.依据合同确定的研究 

内容开展工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胶粉改性沥青作用机理研究 胶粉颗粒与基质沥青在高温充分混合条件下.首先会吸收 

沥青中的轻质成分而熔胀并粘聚 同时在颗粒表面形成沥青质含 

量较高的凝胶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胶粉颗粒通过凝胶膜连 接,形成一个粘度较大的半固态连续相的混溶体系;伴随着胶粉 颗粒与沥青的熔胀过程.部分胶粉颗粒还会发生脱硫和分子降解 

过程,交联剂硫、抗老化剂等外加剂和炭黑等活性成分会通过界 面交换作用进入沥青胶体体系.而未裂解的胶粉颗粒在沥青悬浮 液中均匀分布.从而最终使混溶体系达到相对的稳定状态。 

2、路用废轮胎胶粉物理化学性能分析 (1)工程应用中应根据胶粉改性沥青的使用部位对纤维含量进 行控制:(2)在现有制备工艺下,天然橡胶含量应大于20%,当其 含量小于20%时应该掺加一定比例的天然橡胶.掺加比例应根据 粘度要求通过试验进行确定;(3)仅有少部分胶粉在与沥青的混溶 

过程中能够发生脱硫、降解反应,且胶粉中的炭黑活性成分并不 可能会完全弥散在沥青中,应对炭黑含量指标适当提高,提高程 

度取决于混溶体系的发育程度。 3 胶粉改性沥青评价体系研究 (1)胶粉改性沥青性能评价体系较为简单.仅控制粘度就能很 好地控制其高温性能和施工性能;(2)针入度以及经针入度计算所 得的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等指标不适宜用于评价 

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 (3)软化点不适宜用于评价胶粉改性沥青高 温性能的优劣 (4)延度指标不适宜用来评价胶粉改性沥青的拉伸 

性能.(5)胶粉改性沥青具有优越的抗老化性能,不需要对其抗老 

化性能进行评价:(6)旋转粘度、弹性恢复7 ̄SHRP体系中的DSR 动态剪切试验 ̄nBBR弯曲梁蠕变试验在机理上适合用于评价胶粉 

改性沥青的性能。 4、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考虑到工程造价及施工性能.建议生产时选用粒径为40目 

的常温粉碎法斜交胎胶粉颗粒 掺量为外掺20%;(2)考虑到提高 生产效率以及胶粉结团等实际问题,建议制备工艺以简单搅拌为 

主.同时采用低速剪切辅助加工。

 5 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工艺研究 采用常温粉碎法斜交胎胶粉 胶粉粒径为40目 掺量为外掺 20%.基质沥青采用70#A级沥青:确定/]N-r_T_艺为 将基质沥青加 热至1 80。C~1 90 C,然后加入胶粉搅拌熔胀40分钟左右.泵入胶 

体磨,剪切研磨,然后打八发育罐低速搅拌.添加稳定剂备用。 6、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基于GTM旋转剪切方法的组成结构 

优化研究 采用GTM旋转剪切方法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进 行优化研究,经过大量试验分析,认为:(1)GTM旋转剪切方法更 适宜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2)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可以采用粗集料含量相对较多的连续型级配,胶粉改性沥青中的 

胶粉颗粒并未对混合料的组成结构产生较大的干涉作用而影响使 用性能;(3)基于GTM旋转成型方式 连续型级配的胶粉改性沥青 

混合料更易压实.其路用性能整体上优于断级配的胶粉改性沥青 混合料,(4)对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建议采用沥青浸渍法实测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然后依次计算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体积参数。在此基础上 提出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基于GTM旋转 剪切方法的优化级配控制范围.如表1所示。 7.胶粉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性能及施工应用研究 

基于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对胶粉改性沥青作为水泥混凝 土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层间结合性能进行研究.确定施工工艺为:沥 青喷洒温度控制在190。C--200。C,喷洒用量设定在2.0 kg/m 左右: 撒布洁净碎石,碎石撒布量为10kg/m .将撒布碎石在160--165 C 环境下进行预热处理:现场采用离心式压力抛丸机对水泥混凝土桥 

面板进行喷砂打毛预处理.粗糙程度控制在45~55之间。 

8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基于GTM旋转剪切方法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进行 优化设计。并基于现有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与室内设计 方法相适应的碾压工艺:两台30 gE胶轮压路机各自紧跟1台摊铺机 在高温下进行碾压.其后各自紧跟1台12吨以上的双钢轮振动压路 

机,胶轮压路机与钢轮压路机同进同退同错轮 以固定的速度较慢 碾压.形成碾压列车组 最后用12吨以上的双钢轮压路机进行静压 收面。由实体工程压实度检测数据可以看出.基于上述碾压工艺, 

对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完全可以将GTM成型试件密度作为压实 度的控制标准 从而大大提高路面碾压效果,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四、创新点 

1、基于对现有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比选分析,确定并验 

证GTM旋转剪切方法是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优设计方法 在 

表1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基于GTM旋转成型方式下的优化级配控制范围 建筑材料与城市环境 ② 

此基础上.提出嵌挤偏骨架型密实结构作为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组 成结构的优化方案 通过路用性能试验比选,确定相应的优化级配 控制范围。2、采用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相关公 式所计算的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偏大,使得依此计算的混合料 的空隙率偏大,将直接影响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建议采用沥青浸 

渍法实测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依次计算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的体积参数。3 基于目前国外对于胶粉改性沥青性能评价的已有 研究,确定以粘度作为关键控制指标的新的胶粉改性沥青质量评价 

体系;同时,对现有评价指标及试验检测手段进行适应性分析,确 定适用于胶粉改性沥青作用机理并能真实反映其技术性能的评价指 标。4、基于特定来源的胶粉及基质沥青.系统研究胶粉粒径、胶 粉掺量、基质沥青等级.拌和方式、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存储方 

式等方面对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加工工艺, 并经应用验证。5、以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为手段,从胶粉改 

性沥青喷涂量、碎石撤布、界面处理、温度等方面研究其作为水泥 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层间结合性能,以此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优 化并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方案。6、基于实体工程,从原材料 生产 

拌和及摊铺碾压等方面确定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方案及 关键控制项目:基于现有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针对胶粉改性 

沥青混合料的特性.确定新的碾压工艺。 

六、应用情况 

本课题研究成果已先后成功应用于天津市杨北公路大中修工 

程、南京路试验段工程和京沈、津蓟、丹拉等高速公路的养护维 修工程等项目,实体工程涉及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及防水粘 结层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述胶粉改性沥青路面 

实体工程均采用GTM旋转剪切方法在优化级配控制范围内对混合 料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建议碾压工艺进行铺筑,通 过路用性能的对比 充分验证了GTM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碾 

压工况,更加适宜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而且课题 确定的优化级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成型优势.使混合料具有更好 的路用性能。胶粉改性沥青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方面的 

成功应用,也充分说明了该材料在此项领域内也具有较好的施工 性能,在推荐的施工工艺下可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地提 

高层间结合稳定性.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利用废旧汽车轮胎胶粉作为主要原料来制备胶粉改性沥青并 

应用于公路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普通沥青的品质.改善路 面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造价,节省项目投资。该 

技术推广前景极好,必将产生显著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固 

各对应筛孔尺寸(mln)下的通过率范围, % 级配类型 26.5 19 l6 l3.2 9.5 4.75 2.36 1.18 O.6 O.3 O.15 0.075 

AR2O型 1O0 95—100 82 91 70-81 53—67 30-45 21-34 l5—25 11一l9 8—14 6—11 4—8 

AR13型 1OO 95—100 65 75 30 50 20—35 15—25 12—20 8—15 6—12 

4—1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