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氏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王辉 

【摘要】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但是依旧存在冷漠与无序。文章从经济与社会、制度与文 

化、心理与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从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政治参与制度的建 

设、政治参与氛围的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措施,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趋向 

合理与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参与 现状 对策 

所谓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在这里是指大学生通过一定的途 径,直接或间接地以符合自身特点的行为方式,对政府制定和 执行的政策,表达个人或所处集体的政治意愿的活动过程。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 

参与意愿高,参与能力低。首先,大学生作为生理、心理等 

方面日趋成熟的社会政治群体,刚刚接触社会政治生活,对于 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着较强的倾向性;其次,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民主进程的拓展,青年学生参与的热情 也会更加强烈。因而,当代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意愿上有着社 

会其他政治群体无法比拟的参与热情。但是,他们的参与意愿 与能力并不成比例,尤其表现在政治分析、政治表达两方面能 力明显不足。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学生不能有效利用 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科学地分析政治事件的真实性与否,而 

是更多地倾向理想化、程序化,参与政治时缺乏控制力。 参与目的性高,政治责任感低。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 

活动多以获得个人的政治利益为基点,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大 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活动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的情况较少, 

其政治参与还十分欠缺社会责任感,仍旧处于手段性参与的低 水平阶段。加之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成 

熟,制度的不完善降低了社会监察的门槛。 参与敏锐度高,参与行动性低。青年大学生思维敏捷、情 

感丰富,在关注时政热点、聚焦社会要闻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 政治参与的敏锐度,提升了政治嗅觉。但是,在敏感的政治热 情背后,他们缺乏一种协调联动的体制,单一的政治参与活动 

并不能吸引所有的同学,大家在能力倾向、爱好关注等方面上 还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是否应该让他们都去关注热点、参与其 中,或是有所取舍、有所倾向、有所保留,这值得我们商榷和 

1 60 1人民论坛 探讨。 参与情感度高,理性化程度低。尽管大学生参与政治的 

表象一派繁荣,但是其中存在的不求实效、盲目跟风等缺乏理 

性的情况同样不容忽视。理性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由于大学生的心智未完全成熟,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 

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片面和肤浅,对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不能 作出精确的解读,使得政治认知及评价出现偏差。其次,大学 

生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行为普遍不对等,其意愿往往较强,但 实际的行为投入却没有与意愿持平,甚至出现了与认知相反 

的行为。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因素 

经济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是整个社会生活和所有社会 意识形态的决定力量和最终源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民 

的政治参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经济上尚未 

独立,加上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大学生 在政治参与中的实用、功利主义意识。与此同时,我的体制建 设还存在诸多偏颇,如官僚主义、特权主义思想严重等,政治 

参与过程透明度不高及政治宣传不到位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 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 制度与文化因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建 

设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目前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着参与渠 道不畅通和参与效果不明显两方面的主要问题,直接导致了 

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得不到有效满足。现阶段的 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导型政治文化对当 

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传统的皇 

权至上、等级观念等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则有着消极影响,两 Ⅲ ,IT 、 , 

种文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行为起到了相互冲突的两方面 

作用。 心理与动机因素。任何行为都需要有一个动机,政治参与 

也同样需要有特殊的动机。随着当代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加 

强,他们进行政治表达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成长环境 狭隘,缺少与社会的实际接触和对社会的深度认识,当代大学 

生易对政治参与回报产生过高的期望值,一旦这种期望未能够 

得到及时和相应的满足,不满情绪便会油然而生。现实条件对 政治参与活动的限制容易使得良好动机的结果不能如愿,长此 以往,难免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受到挫败,由此导 致许多大学生不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露自己的政治主见而转 

向随从大流、人云亦云。 

改善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措施 

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参与意识。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 

学习的集中场所,其影响是最直接的,应当建立良好的校园 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的政治信仰,规范其参与政 治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首先要重 视课堂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第一课堂的学习,同“三下 

乡”等第二课堂的体验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正 规的教育途径了解、吸收并最终运用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其 次,高校教师应避免自身角色定位的扭曲、错位、误解,对政治 

思想教育工作要尽可能地深入、细致、扎实、有效。此外,高校 

和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主人翁意识,摆正他 们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方向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我们应尽 

力净化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与社会资源,同时加强对青 年大学生的社会荣辱观教育,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大学生参政 

局面。 

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新时期,大学生政 

治参与意识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呈现出更加理性、合理的特 征,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进程中,通过制度手段优化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现状,是提高当 

代大学生参政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 立健全政治参与机制,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一项固定的制 度规范下来,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使他们 的政治参与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减少非制度化参与的可能 

性。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表达渠道不畅的特点,应该积极拓宽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挥作用,促进大 

学生群体内部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高校党团组织作为教 育青年的坚实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为引导青年大学生正 

确参与政治而不懈努力。 注重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 

与必须要实现向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建立长效联动机制转 变,这就要结合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参 

与活动,使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内容更多样、形式更灵活。可以 尝试让当代大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社共建、课题研究、 

科研立项、城市建设与规划、民主监督讨论等社会政治生活 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中去,了解社会、收获阅历、 

增长才干、提升学养、有所收益。培养大学生的参政意识、提 高大学生的参政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系 统地坚持,各项为学生提供的参政途径和方式都需要长久的 

持续。 

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政 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客观条件,为扩大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深 

化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 

地,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外实践,都要弘扬主流社会政治文 化,使大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让他们的政治行为符合 社会需要,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科学性与主动性;地方政府 

要切实提高管理透明度,公开政务信息、热情为民服务,对大 

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支持:媒体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 治参与意识进行正确引导,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建立比较 规范的网络法规,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营造一个积极向 上的政治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杜绝不文明 

的网上政治行为。 

结论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历史的 

工程,只有当我们从当代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 方面面的因素都加以高度重视和关注,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 

效。因此,必须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工作摆到至关重要 的位置上来,从我国基本国情入手进行研究,切实合理、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完善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 

与的各种参与制度,形成全体成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模 

式。图l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 

科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s2011621) 

。, ,。 中总第。 期I 1 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