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有机重排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系 部 化学化工系 学科门类 化学 专 业 化学 学 号 0809111059 姓 名 朱林 指导教师 汪晓波
2011年 11 月 15 日
装 订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用表)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文(设计)题目
主要研 究内容
研究方法 主要任务及目标
主要参 考文献
进度安排 论文(设计)各阶段名称 日期
注:本表一式两份,学生、系部各存档一份。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指导小组组长签字: 系部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装 订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
课题 有机化学重排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系部 化学化工系 专业 化学(非师范) 学科 化学 学生 朱林 指导教师 汪晓波
装 订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有些有机化学反应,在试剂或介质等的影响下,或发生重键位置的移动或发生官能团的转移,或发生扩环、缩环作用,或发生基本碳骼的改变等等,这些反应的过程谓分子重排(Molecular Rearrangement)。分子重排反应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对它的研究和实践丰富了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该类反应的规律性的认识。分子重排又是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由其得以合成,因而对它的研究有力地推动着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点,本课题将对分子重排做一系统地论述,并对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标
总结各种分子重排,探究其重排反应机理,利用逆合成分析法将分子重排运用于合成路线设计之中,合成各种很难或者不能直接合成的物质。依据重排原理判断物质的稳定性,预测反应产物,提高产物收率。探究重排反应在新型分子、合成新型材料、新型药物、天然药物等研究领域里的具体应用。 三、研究内容 按照反应的机理,讨论重排反应类型: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和周环反应四大类。同时也按照分子内重排和分子间重排,光学活性改变和不改变的重排反应,分类进行探究。 一、亲核重排 1.亲核重排步骤:离去基团离去,1,2基团迁移 2.发生亲核1,2重排的条件 (1)转变成更稳定的正离子 (2)转变成稳定的中性化合物 (3)减小基团间的拥挤程度,减小环的张力等立体因素。 3.迁移基团的迁移能力 (1)多由试验方法来确定基团的固有迁移能力 (2)与迁移后正离子的稳定性有关 (3)邻位协助作用 (4)立体因素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4.亲核1,2重排的立体化学: 迁移基:构象基本保持,有时有部分消旋 5.亲核重排主要包括基团向碳正离子迁移,基团向羰基碳原子迁移,基团向碳烯碳 原子迁移,基团向缺电子氮原子转移,基团向缺电氧原子的迁移,芳香族亲核重 排,具体将涉及: Wagner-Meerwein重排、频哪醇重排、烯丙基重排、酸催化下醛酮的重排、碳烯重排反应、Beckmann重排、Hoffmann重排、 Schmidt重排、Baeyer-Villiger重排、芳香族亲核重排等 二、亲电重排 1.Wittig重排 2.Fries重排 3.芳醚重排 三、自由基重排反应 1.1,2迁移 (1)某些双自由基的1,2-烷基和氢 (2)烯基(迁移的乙烯基若是环的一部分,则发生重排) 2.非1,2迁移:多发生1,5迁移 四、周环反应中的重排反应 1.电环反应 2.σ键迁移反应 3.Cope重排 4.Claisen重排 四、研究方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分子重排的原理探讨各种反应机理和条件,对合成各种药物、材料、试剂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探究重排反应在合成中应用的规律。 五、进度安排
1、2011年11月:完成相关文献的初步查找工作,编写论文开题报告; 2、2012年1月中旬;完成课题的框架性整理与归纳,编写论文中期报告; 3、2011年2,3,4月;进行论文相关举证及论文撰写工作并提交论文初稿。 4、2011年5月份:提交论文最后定稿,准备论文答辩的ppt材料,整理论文准备答辩问题;进行论文正式答辩。 六、参考文献 1、王玉炉.《有机合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曾昭琼.《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三版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杜汝励.《分子重排反应》,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邢其毅.徐瑞秋,周政.《基础有机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5、胡宏纹.《有机化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屠树江,荣良策,高原等.《有机化学》,2002 7、李经伟,徐利文,夏春谷.《有机化学》,2004 8、卖凯R K,史密斯D M.《有机合成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 9、徐家业.《有机合成化学及近代技术》,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10、顾可权,林吉文.《有机合成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选题是否合适: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 指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注:本表不够可增加空白页。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居中三号黑体) 摘 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内容空一行) (小四号宋体)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关键词:×××××□□×××××□□×××××□□××××
小四号宋体,3—5个,各关键词间空一格 顶格、小四号黑体
(“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装
订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另起一页,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加黑,与内容空一行) (空两格,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另起一页,“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正文空一行) 一☆☆☆(空两格、小三号宋体)„„„„„„„„„„„„„× 1.1☆☆☆☆(四号宋体)„„„„„„„„„„„„„„„„„„× 1.2☆☆☆☆„„„„„„„„„„„„„„„„„„„„„„„„× „„„„„„ 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 附录(小三号宋体)„„„„„„„„„„„„„„„„„„× (目录中行距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倍,目录不标页码)
装 订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 一 前言(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 1.1 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顶格、四号黑体) 1.1.1 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用小四号宋体。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合肥师范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论文中的章、节、条、款各级标题:论文正文中各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学科的通用缩写词。理科按“1、1.1、1.1.1、1.1.1.1” 安排段落标题编号,文科按“一、(一)1、(1)①”安排段落标题编号。论文正文的层次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 二 实验(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 2.1 实验药品(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2.2 实验仪器(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2.3 实验步骤(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2.4 测试表征(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合肥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3 三 结果与讨论(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图1-2□□×××试验中心组织结构图 表2-3□□☆☆☆ ××× ××× ××× ×××
××× ××× (宋体五号,水平、垂直居中) ××× ××× ××× ×××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表与正文空一行 装
订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 图与下文空一行
实验中心 计算机部 物理学部 化学学部 多媒体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 无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