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
摘 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
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
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
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正确分析当前中国
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现实,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
题。
关键词:城市化,挑战,对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
过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
然而, 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中国的城
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面对城市人口大量
增加的发展前景,各地必须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投资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城市各类基
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投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资本性投资,等等。因此,快速城市
化时期也必然是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成为一大课题。
在环境保护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仅仅是
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城市的空气污
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除了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相应
要解决的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和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
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解决。
二、城市交通拥堵
越来越严重的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
一系列问题的缩影。在拥有近500万辆汽车的北京,交通拥堵已司空见惯,成为全国的“首
堵”。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沙等城市也深陷“堵城”困局。城市交通
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也给政府提出新的命题,在城市重要资源布局之初,必须经过严格的交
通环境评价,以确保其设置的科学性
三、传统管理制度下的巨大城乡差异
中国现有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2.25倍左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隔离
的二元管理制度,把中国公民人为地分割在城乡两个不同的生活平台,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
选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城乡利益分配机制
的不均衡性,加剧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进城成本,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挑战。
四、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近在眼前。在不远的将来,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现有
社会保障体系收费不足,没有历史积存的储蓄积累,服务体系不健全,已难以面对老龄社会到
达时的需要。中国农村居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也没有得到与城市居民同
样的社会保障待遇。未来十几年,当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变成城镇居民后,意味着未来有近半
数的城镇居民是没有社会保障的,这就给未来的中国社会埋下了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挑战,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遵循城市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
国国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够缓解交通、环境方面的一
系列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本依
据。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城市管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应大大提高,以便在市民
的监督和促进下尽快提高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
理的教学和科研应予以强化,为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基础。
(二)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投资。在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增加环保设施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农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仅具有保护生态平衡
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还具有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
业结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
发展。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也不失为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一大办法,建筑能耗在城市建设
中的比重是很大的。
(三)、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城乡二元管
理制度是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改变。逐步规范户口类型,实行以
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鼓励有相对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外来人口,办理城镇
常住户口,进入城镇定居。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民进城后的生存成本,这是建
立城乡居民均衡利益分配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四)完善并扩大社会保障体系 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把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农村
地区进城的新移民。 城市的新移民相对比较年轻,还将在城市就业工作许多年,他们加入社
会保障体系,可带来更多的社保资金,有助于防止社保“现收现付”制危机的发生,有助于向
储蓄投资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