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47卷 第

1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7 No.12007年

1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Jan.2007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王胜利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

:进行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差异势必

会影响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进行几种思维变化

:11由意合思维转变为形

合思维

;21由螺旋型思维转变为直线型思维

;31由主客体浑融转变为严格区分主客体

;41由形象思维

转变为抽象思维。翻译时进行思维变化是必要的

,只有如此

,汉英翻译的译文才能流畅、生动、自然、准

确。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翻译

;思维变化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5242(

2007)

01-0134-04

 收稿日期

:2006-06-06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5CYY004)

 作者简介

:王胜利(

1970-)

,男

,河南遂平人

,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物质外壳

,语词都是抽象了

的概念。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

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

,语言受思维的支配

,它是处

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1]28

早在

19世纪

,德国唯物

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曾指出

:“东方人见到了统一

,

忽视了区别

;西方人见到了区别

,忘记了统一。”[2]146

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东方人与西方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思

维模式。傅雷在

20世纪

60年代给罗新璋的信中说

:

“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

;西方人则重分析

,细微曲

,挖掘惟恐不尽

,描述惟恐不周……”[3]390

同时

,季羡

林认为

,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

,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他说

:“一言

而蔽之

,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

compre2

hensive)

,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analytical)。”[4]276

连淑能

也认为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

的特征

,如东方人偏重人文

,注重伦理、道德

,西方人偏

重自然

,注重科学、技术

;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

,西

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5]79

由此可见

,英汉民族

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样

,英汉民族思维方

式的差异影响甚至决定了两个民族语言的差异。因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

,除语言对比研究以外

,还有必

要进行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对比研究。中国人在

汉英翻译的过程中

,感到最困难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

,几乎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

,常常译出中国式的英语句子。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人们用习以为常的母语思维方式去理解或组织英语句

子。因此

,汉民族和英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干扰是汉

英翻译实践中的主要障碍。但是

,在具体的汉英翻译

实践中人们对译者的思维变化却没有深入地系统研

究。在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探讨的基础之上

,本文

拟对译者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思维变化从几个具体的

方面进行剖析总结

,以便找出在汉英翻译中排除思维

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从而使译文更流畅、生动、自然、

更准确。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

表现是听说

,实质是语言思维

;“文”的表现是读写

,实

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方式。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它具有工具性

;而说出

的话

,写出的文章

,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

,它又具有

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所反映出的两种基本

属性。[6]30

但是

,如果我们从更深层的本质来看

,就会发

,语文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

,是因为语

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

,是这两个

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

?就是因为它

431一靠语言

,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

,还是听别人

,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

,还是读别人写的文章

,都

是既要靠语言

,又要靠思维。[7]

也就是说

,语文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才有了听、

说、读、写的思想交流过程

,才表现出了它的工具性。

语文为什么又能表现出思想性

?也是因为它一靠语

,二靠思维。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

,都是一种

思想的表达

,而这种思想是靠语言和思维的共同作用

产生的。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

,他

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

,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

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

,最后形成一种认识

,这就是思

想。可见

,离开了语言和思维

,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

,

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

由此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

的两种基本属性

,这两种基本属性又是通过语言和思

维这两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

,

语文更深层的本质或根本属性

,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

统一。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基础

,也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思维的过程通过语言进行

,思维的结果又通过语言(口

头的或书面的)表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没有语

言就没有思维。

二、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语言联结着思维

,是人用于表达思想、感情或经历

的最基本形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必然有着不同的

思维方式

,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的文化习俗和大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惯用语。可以

,语言是使诸多社会群体凝聚在一起的“水泥”或“粘

合剂”

,而思维则是联系其间的“钢筋”。

众所周知

,英语和汉语是源于不同民族文化和语

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它们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

,因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而形成了各自的民族色彩。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文化

习俗的差异

,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和使用英语的英美人

认识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往往不同

,汉语和英

语这两种语言也难免受各自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

维风格的影响而产生各异的表达方式。下面我们就对

这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作一对比

,并剖析总结汉英翻

译中译者应具备的思维变化。

1.由意合思维转变为形合思维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语言最

基本的差别表现在句法上。归纳起来

,许多文章都认

为大致上汉语句法重意合(

parataxis)

,句中各意群、成

分通过内在的联系贯穿在一起

,以几个动词结构连用

,

几个名词短语连续平行铺排

,不一定用或很少用连接词和介词

,因此形式比较松散

,看上去概念、判断、推理

不严密

,句法功能呈隐形形式

,但富于弹性。至于内在

的主从或并列关系

,须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从句子

整体来看

,意义很清楚

,不会误解

,一个短句、一个短句

地展开

,就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地下去。而英语句法

则重形合(

hypotaxis)

,句中各意群、成分的结合都是用

适当的连接词(

connectives)和介词(

prepositions)来表

达其关系的

,因此形式上比较严紧

,概念所指定界分

,句子组织严密

,层次井然扣接

,句法功能呈外显性

,

但缺乏弹性。[8]

有人把它的结构比作一棵枝叶横生的

大树

,盘根错节

,十分复杂。比如

:

(

1)我父亲种地拉脚

,农闲倒腾点粮食买卖。(权

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Myfather’

safarmer.Hedoesabitoftradingin

grainwhenthereisn’

tmuchworktodointhefields.

(

TranslatedbyWangWenjiong)

汉语用名词“农闲”表示时间概念

,而英语一定要

用连词“

when”来明确地表示。

(

2)他的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

,他吃不下

,睡不着觉。(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Thedeathofhisson,MaoAnying,inKorea,dur2

ingtheKoreanWarupsethimsomuchthathelosthis

appetiteandwasunabletosleep.(

TranslatedbyWang

Wenjiong)

汉语用隐形的因果逻辑关系来表示

,而英语要直

接借助连词“

so…

that”。

(

3)如今巩宝山已作了州的专员

,仙游川的巩家族

人大大小小都出去工作

,田家只有一人在白石寨任书

记。田中正是田老七、田老六的外甥

,可惜舅舅都没有

婚娶

,田中正作了个两岔镇公社社长

,多少年里还一直

是个副的。(贾平凹《浮躁》)

Decadespassed,butnothingchanged,andGong

BaoshanwasnowinchargeofZhouCity.Everymember

ofhisclan,youngorold,hadaposition,butallthe

Tianclancouldboastwasthepostofpartysecretaryof

WhiteRockStockade.TianZhongzhengwastheneph2

ewofTiantheSixthandTiantheSeventh,butsincehis

uncleshadnevermarried,hehadservedforallthese

yearsasassistantdirectoroftheCrossroadsTownship

commune———

alwaysabridesmaid,neverabride.

(

HowardGoldblatt《

Turbulence》)

在这段汉语中“可惜”是个关键词。“可惜”把“舅

舅都没有婚娶”跟前边的“田中正是田老七、田老六的

外甥”相对比。意思是说如果两个舅舅有孩子

,田家的

势力会大一些。后边田中正一直是公社的副职

,也是

5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