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校
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总和。作为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要
发挥好高校的功能不仅需要制度的约束,而且需要文化的引导和规范。目前,在
高校中存在诸如学术腐败、学风考风不端等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培育
深入人心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
大学的文化境界,而且可以带动大学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它也是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高校的发展。反之,如果校园文化
建设滞后,就会导致大学人文精神的丧失,对大学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所高校,在丰富和发展社会文化的内
涵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师
生在不断批判、吸收、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校园文化,为社会文
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时俱进,使社会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校园文化通过影响师生的言行、面貌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中我
们急需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任务之
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
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
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
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
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
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
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
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
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发现,部分高校把科学研究
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提升成果数量和质量等来提高高校的
办学层次和水平,这固然没错,但如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中,就容易导
致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高校的长远发展不利。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不清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
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
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
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
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
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
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做到以人为本,确保大学
生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中全面发展。这其中应包括高校硬件设施的布置和软
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在校园环
境文化建设、各项设施分布等方面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确立
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民主,使落实的各项政策、制度能充分
调动大学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校人事、财务、福利等重大问题
上,要遵循适当的有效的民主管理程序,形成“人人关心学校发展,个个参与学
校管理”的良好氛围。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要通过征集师生员工共同的
智慧,达成共识。另外,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也应身体力行,保持和谐、融洽的
关系和健康向上的工作状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动,因为这会给可塑性很强的大
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创新管理体制,依法治校
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在组织
建设、队伍建设中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
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
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运作程序,通过民主程序、专家咨询会等,让学校、院的
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
益。同时,大学师生要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
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坚持校务、院务公开,
维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参与意识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竭力追求的,因为它不仅能让在校大学生受益,
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受益,在提升大学的文化层次的同时也提
升大学人的品味。当然,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
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
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高校实际的活动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另
一方面,校园文化在学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
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
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是要让学校全体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
建中来。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
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四)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增强自身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永恒话题,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
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充分吸收社会先进文化成果,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开
展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依靠的工具,如何恰当地利用好丰富的网络
资源,使之更好地推动校园文化的构建,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网
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反之则会使学生
荒废学业,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在网络进入校园、各种思潮涌入学
校的新形势下,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明确定位,换位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广大学生必须要遵循的普遍价值观等,要通过一定的语
言形式来加以表达,提倡什么、规避什么要使大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并尽可能深
入人心。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在网上开展有引导性的主题讨论活动,使他们逐步
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机制,以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带动校园
文化的发展,保持自身活力。
总而言之,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面对新形势、
新问题,高校应依据当前实际需要和高校办学特色,体现前瞻性,积极探索本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构建中
的积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名:徐小雪
班级:09级人力二班
学号:090701099
指导老师:曹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