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中的运弓问题

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中的运弓问题

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中的运弓问题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右手的运弓技巧是完成乐曲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扣人心弦、引人入神的乐曲,离不开优美的音色、纯净的音质,乐曲中静与动及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乐曲的风格、韵味均通过运弓技法而得以体现。因此,运弓是变化二胡音色,揭示乐曲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专家把右手的运弓说成是“演奏艺术的总和”。 有些学者往往注意左手而忽略右手,认为左难右易,但是民间艺人常说“七分弓子三分手”,好不好听,音色美不美,主要在右手的运弓基本方法是否正确,表明他们对于右手运弓在二胡演奏中,表达丰富的感情变化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之深。二胡运弓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和过程的综和,是右臂各部位在整个身体支撑下,以肩关节为总枢纽和各环节的协调统一的联合动作。 一、运弓动作的生理现象 运弓动作以肩关节为枢纽,由臂部(大臂、小臂)、肘、腕、手指几个环节组成,就具体动作而言,它又是以肩、肘、腕关节为主要转动轴,以大臂、小臂、手部的主动运动为主导,辅以其它部位的配合、随从和补充协调统一,使琴弓、琴弦产生作用而左右运行来完成的。那么在运弓中力量的主要发源地来自哪里?有人认为是来自肩部,笔者认为,力量的主要发源地来自腰部。从生理上看,腰部在我们平时的各种姿势的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人的总重心,人们的行走、骑车、劳动及各种运动都离不开腰部力量的作用。其次,人体各环节的活动都是以腰为轴,受腰驱使的。就拉琴来说,肩、臂等部位的力量离不开腰部所供给的力量,通过力的传导原理,由腰部输送到肩部,以肩关节为枢纽再传导到各个环节,因此运弓时,腰部应坚挺、有力、积极、主动的给予身体其它环节以有力的支持。然而“环节”是否协调统一,是运弓动作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那么,笔者认为应把重点放在强调运弓动作的统一、协调性上,并将整个运弓动作的全过程视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把琴看成是身体的一部分,弓子看成是臂的延长,使运弓动作好比大雁飞翔时的翅膀、鱼儿游泳时的摆尾一样潇洒自如、得心应手。如果只强调运弓时某一个环节、动作;或夸大、缩小某一个环节、动作,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运弓动作的协调性及不协调的原因 协调性:运弓的协调性有几层含意,有生理学意义上的协调性、生物运动力学意义上的协调性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协调性。从生理学意 义上讲,凡负责有关环节运动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群,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互相配合而完成某一动作,就叫作协调。如:以运弓时手腕的动作为例,拉弓时位于前臂内侧的屈肌群收缩,同时位于前臂外侧的伸肌群相应的放松,从而形成拉弓时的屈腕动作,这就叫协调。但是若屈肌群和伸肌群同时收缩,从而使手腕僵持不动,在生理学意义上同样叫协调(它具有保护和加困关节的作用),然而从演奏的角度讲,则认为不协调。这就是说,仅从生理学的角度还不能完全解释演奏中的协调性问题。因此,还必须从生物运动力学的角度才能较贴切的解释运弓的协调性。从生物运动力学的角度,概括的讲,就是从人体重心运动的角度来解释。人体运动有这样的规律:人体较大幅度的运动,往往是由人体总重心部位的活动而带动四肢运动,对此,人们在感觉上就觉得协调。因此,赵砚臣教授曾这样说过:“生理学意义上的协调属于生理机制,生物运动力学意义上的协调属于科学方法,心理学意识上的协调属于心理感觉。只要不违背生理机制,凡科学的方法就会感觉协调。这个道理可以反证,即感觉协调的方法一般都比较科学。”人体的总重心在腰部,人的形体动作一般是以腰脊为主轴支持并带动躯干和四肢各环节运动。运弓同样要符合这个规律。 运弓动作不协调的原因: (1)腰、胸、背以及身体的紧张。腰部僵硬持琴会显得很死板,腰部的力量不能畅通无阻地传送到臂部,使臂的力量不能通顺,导致全身性紧张。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端正坐姿,并保持坐姿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力的输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 就放松的实质问题曾作了一个生动的“猫咬耗子”的比喻:猫咬耗子时,嘴的用力状态就是放松的感觉,因为猫既要咬住耗子不让它逃走,又不想把它咬死,这里面就蕴含了一个巧妙用力的问题,体现了松与紧、虚与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2)肩部紧张。主要体现在演奏时左肩高于右肩,或反之,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视觉。随着肩部的紧张,大臂、小臂也跟着紧张起来,那么,运弓当中的发音效果不会是通畅的,是一种臂、手作用于琴弦上的挤、压或虚、瘪,缺乏穿透力、缺少共鸣的一种不自然的音色,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音色的优美,旋律的流畅程度。所以,肩部的放松是决定音色好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肩部放松办法是,两肩平稳自然,恰似千钧而又柔韧之力横担两臂,对两手、臂动作形成最直接有力的支撑。 (3)臂部紧张或用力过度。臂部动作怎样才能有利于运弓是许多练习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臂部主要起到承上启下、供给和输导手部所需要的力及协调运弓等作用。如果臂部紧张,直接影响到力量的输送,使发音效果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和光泽,音色缺乏共鸣和柔韧性,像拉锯的声音,很难听。由于臂部的紧张导致臂部用力过度,出现了主宰和代替整个右手运弓的倾向,使手部受到限制,其自身活动的能力减弱,造成右手与臂部的矛盾——不顺畅、不协调。 (4)过分夸大肘部动作。运弓时,过分夸大肘部动作,会使弓子失去平横,运弓不稳,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往往拉弓时右手高,推弓时右手低,不仅破坏了右臂重心的平稳移动,还直接影响了运弓的平、 直、稳的程度,造成发音不及时,力量不集中,迟钝、虚漂,或弧状音(枣核音)现象,不能发挥其真实、敏锐、纯正的发音效果,也是造成运弓动作不协调、不自然、不通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5)过分夸张手腕动作。这一毛病最为常见,由于过分夸张手腕动作,使臂处于被动状态,手腕的动作成孤立运弓状态,手腕与臂脱节,而右臂重心不能在瞬间内进行调解、移动,大臂的力量不能畅通无阻地直接传到手指尖上,导致换弓痕迹大,换弦不够敏锐,运弓不丰满、不稳定、不流畅、不协调。 (6)未能充分发挥手部的主导作用。手部在其它“环节”的作用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的手指不仅仅可以直接作为工具使用,而且由于身居第一线,右手所承担的任务必须通过手指具体地去执行才能完成。因此,在充分认识手部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其能力的运用与发挥是右手完成任务的关键。特殊的技巧演奏更是如此,手部不只是接受臂部输送来的力和被臂部带着走,它应该同臂部一样主动积极,甚至在必要的时侯还会去带动臂部,也就是说,要把右手与臂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看待,才有利于充分的调动手部功能的发挥。这样,一些高难度技巧的演奏将会运用自如。 (7)臂部与手部的关系不协调。臂部与手部作为运弓不同功能的两个部分,它们的关系既是独立活动又相互配合、融为一体而共存。我们可以感受一下生活中纯属生理现象上力的传导过程与分配方式,如:行走时摆臂动作,劳动时臂的用力动作等都与演奏中运弓动作有相同之处,只是用力的角度、方向以及大小不同而已。不同之处在于演奏 中的运弓动作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上的运动,而成为一种升华了的并包含着某种科学性的运动艺术。 三、正确的持弓与运弓方法 (1)持弓:坐姿自然,双肩放松,将右臂小臂抬起到与肘关节平行,手心向左,拇指与食指合拢握住弓杆,要求拇指的各关节都微微凸出,保持放松状态,着力点在指肚上。食指顺着贴住弓杆的外侧,奏外弦时,着力点在第二关节处,奏内弦时二关节处又是支点。拇指与食指的两个力点要有一定的距离(约1~1、5厘米)既稳定弓子重心,保持运弓平稳,更重要的是使之形成一个拇指向下给力、食指向上给力的反压力,也就是物理中的杠杆原理。避免两个力点重叠造成上、下力相抵消的现象。中指、无名指伸入弓杆与马尾之间,中指抵住弓杆的内侧,是奏外弦时的支点。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使指尖抵住弓毛,是奏内弦时的力点。小指贴住无名指起帮助无名指发力的作用。 (2)弓毛擦弦点:弓毛是靠着琴筒平面的支撑而与琴弦进行磨擦的,要求擦弦点基本保持琴弦与弓毛的相对直角,既不能上移、也不能下移。上移,弓毛离开了琴筒,下移,弓毛靠近琴码处,这两种现象都会使发音虚漂,或出现噪音,不能发出其二胡本来固有的最纯正、圆润、柔美的音色。那么,擦弦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把位,不同的音乐表现去调整擦弦点,以便达到最佳状态和欲求效果。如:表现遥远或虚幻等意境时,可把弓子稍稍提起来(上移)调整擦弦点。在把位越高时,受琴筒阻碍,琴弦的弹性越小,音色及音量越不理想,更需要调整擦弦点,其目的在于左右手着力的协调性和发出 更好的音质。由于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在不断改变,弓毛对琴弦的磨擦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有可能弓根部分的发音浑浊刺耳,弓尖部分的发音轻飘暗淡。所以还要注意从内在的擦弦力度去加以控制,即根据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距离的远近来随时调整弓毛的擦弦力度,擦弦点在向弓尖移动时,逐渐加重擦弦力度,在向弓根靠近时,逐渐减轻擦弦力度。这样,就使得每一拉弓或推弓的发音首尾一致、圆润饱满。 (3)运弓:拉弓时,右手手型成伸的状态,主动往外拉弓,然后小臂、大臂顺其自然跟着拉出。推弓时,右手手型成屈的状态,大臂主动收回,然后肘、小臂调整手腕、手跟着推回。弓子运行中必须做到平、直、匀三点,才能保证发音纯正、饱满。“平”:将弓子端平左右运行,避免拉弓时高,推弓时低的现象。做到擦弦点稳定,音色不变(慢长弓的换弓、换弦、短弓、顿弓、跳弓都必须保持在水平线上进行,只有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根据乐曲的需要在运弓中变化音色时才不受此限制)。“直”:运行中的弓子必须向右前方走一条相对稳定的直线,当然要保证绝对的直角是很难做到的,但尽量保持擦弦点的角度,直线运行的擦弦是弦线分段震动的最好效果,可以取得丰富的音色,但容易出狼音,这就有待于取得一些演奏经验后设法去克服。总之,弓子直线运行是保证运弓中音色不变的重要因素,除了音色表现的需要其它均不能随便突破这条“直”线。“匀”:弓子运行速度和力度的均匀,弓子对弦的压力不要太大,保持握弓的放松状态,使发音达到纯正、干净的效果,经过一段练习过度后,再进行内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