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行业研究报告 长江证券 卞曙光
引言: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形成的产业链。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水平严重低下。长期以来,我国水务市场基本由政府行政垄断,市场化程度低,效率低下,供水价格偏低、污水处理率不高,水务企业基本上是保本经营甚至亏本经营。目前,全国范围内水价改革的实施将改变这一现状,也使这一行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1 “九五”期间全国130个城市居民用水价格变化图2.752.052
1.21.10.870.780.690.59
0.49
0.45
0.30.30.29
0.1
00.511.522.5319951996199719981999年
元/吨最高水价平均水价最低水价
图2 我国城市水务发展趋势05001000150020002001年2010年(F)2030年(F)2050年(F)亿吨020406080100污水处理率%
城市污水排放量城市用水需求量城市污水处理率
图3 2002年度全国各类城市居民水价比价图天津2.60内蒙五原
2.30 2.75
广东惠阳
1.231.191.24
西安0.60湖北黄石 0.50
0.80
广东连山0
0.5
11.522.53
省会市级县级城市类型供水价格元/
吨
居民最高水价居民平均水价居民最低水价图4 水务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00.050.10.150.20.250.30.350.40.45水务行业2002市场平均2002水务行业2Q03市场平均2Q03元024681012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
(数据来源:中国水星网;上市公司年报)
一、行业现状:人均水资源缺乏、行业市场化程度低
人均水资源缺乏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稀缺资源,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世界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目前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为 292毫米/年,为全球单位面积淡水资源的91.5%。可见,从总量上看,我国并不是淡水资源特别贫乏的国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左右,约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状况,约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而人口和耕地分别占我国45.3%和64.1%的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18左右。因此,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降水量的不平衡及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污染等因素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匮乏。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华北、西北、辽中南、山东及沿海部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化水平低、行业盈利低微
长期以来,我国水务行业特别是供水行业采取的是地方政府独家垄断经营,行政色彩相对浓厚,在经营方式上形成了“低水价+亏损+财政补贴”的模式,市场化程度不高,供水企业的商业运作与管理创新受到较大的限制,从而造成行业经营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低微的局面。据统计,2002年,燃气和自来水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61%,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0.14%,43.7%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水务行业仅实现微利,而燃气行业则亏损较为严重。2003年1-5月,全国39个规模以上经济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3.97亿元,同比增长-17.29%,远落后于39个行业同期62.83%的增长水平。而来自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一项报告则显示:1999年,外资在中国最有利可图的产业是自来水厂,其利润、成本比率高达24.48%,在外资投资项目中是最高的。可见,水务行业作为一项地域垄断性较强的公用事业,应当是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只是由于我国水务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等自身因素,从而造成行业利润率不高的局面。目前,我国水务产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表1今年1-5月我国39个规模以上经济运行情况
产品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行 业 累计(亿元) 同比增长(%) 累计(亿元) 同比增长(%) 39个规模经济平均 1286.17 27.29 74.83 62.8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7.20 12.89 -3.97 -17.29 (一)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供水价格偏低 长期以来,水没有真正被当成商品,水务企业大多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水利工程水价低于供水成本,供水管理单位长期亏损。城市水价构成中,主要只考虑了净水成本补偿,对供排水医务室网和污水处理成本补偿不足。水价没有建立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及时调整的机制,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普遍偏低,亏损较为严重。在调整水价之前,中央水利工程干渠首供水价格和地方水利工程斗渠出口供水价格均处于亏损状态。1999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平均每吨1.14元,总体上为保本经营,但部分城市供水亏损。同时,我国城市供水不合理收费现象较为严重,层层加价和搭车收费等乱加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污水处理率不高,收费低,处于亏损状态
l997年全国建制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4%。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污水处理厂427座,年污水处理能力达113.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4.23%。2002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439.5亿吨,其中工业污水207.2亿吨,生活污水232.3亿吨,分别较2001年增长2.27%和0.87%。总体上我国城市污水排放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污水处理率虽有较大提高,但仍然偏低,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污水处理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但就目前情况看,污水处理企业基本都是亏本经营,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制定的污水处理收费价格太低。目前大部分省市已征收污水处理费,但费用普遍偏低(仅为0.2~0.6元/立方米)。据测算,对一个二级处理厂而言,要实现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污水处理费至少应为0.6~0.8元/立方米,加上管网至少应0.8~1.2元/立方米。对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樊元生说:“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起合理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与污水处理成本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总体上,我国水务产业供水和污水处理价格相当偏低,从而造成行业内微利甚至亏损的状况。
二、政策背景:水价改革促商机
为解决目前我国水务行业供排水价格和污水处理价格过低的状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我国政府积极地推进水价改革,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关于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特别是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全国水价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按此通知,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具体来说,就是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 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2) 做好水价改革规划工作,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3) 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4) 理顺水价结构,完善相关节水措施。(5) 改革城市供水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努力引入市场机制。 近期国家发改委与水利部联合发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明确了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
属性,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将水利工程水费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管理的模式,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了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该办法将于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水价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以节约用水为核心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提高污水处理价格;理顺水价结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对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盈利水平,拓宽水务市场融资渠道,改革现行供排水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三、发展趋势:供排水市场空间巨大
供水市场前景巨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供水市场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全国年供水总量达到469亿立方米,比1990年增长22.45%,其中生活用水达到200亿立方米,比1990年增长100%。与此同时,自来水日生产能力也达到了21841.99万吨,普及率也由1980年的81%提高到2000年的96.7%。“十五”期间,全国将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60亿立方米(日均4500万立方米/日),新增乡镇供水能力80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将达98.5%,并重点增强主要缺水城市的供水能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2001年全国总用水量达556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6%,工业用水占20.5%,生活用水占10.8%。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供水将成为供水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据估计,2010、2030和205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0%、50%和60%,相应的城市需水量将分别增加到910亿立方米、l220亿立方米和1540亿立方米左右;而到2030年,我国用水总量也将达到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届时将接近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的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水平。 如此巨大的供水市场消费需求带来了巨额的投资需求。据估计,到2005年,我国水务市场将需要1万亿元的资金,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投资约2000到3000亿元,其它将通过利用外资、贷款、市场融资等方式筹集解决。与水务产业投资额的快速增长相适应,水务行业的产值也必将大幅增长。按“十五”计划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供水行业的年产值要从现在的600、700亿元人民币提高至1500-2000亿元。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水务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而水务产业也成为外商在华投资利润率最高的产业。可见,我国水务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投资价值凸现,正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新地带,特别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出台后,外资和民营资本向水务市场涉足的步伐和力度明显加大。
污水处理市场蛋糕诱人 受益于未来我国水务市场的巨大空间,作为产业链下游的污水处理产业也呈现出极其诱人的前景。截止2000年底,全国设市的663个城市中有310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共有污水处理厂427座,年污水处理能力113.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34.23%,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二级处理率约为15%。2001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到328亿立方米,而污水处理量只有36.5%。据估计,未来五十年内,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将呈直线上升之势,平均年增长率将达2.46%。城市污水排放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污水处理产业的巨大商机。 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十五”期间要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5%,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达到6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日;到2010年,所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不低于60%,其中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70%。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也越来越重视,污水处理率将大大提高。因此,以上两个因素的直接结果促使污水处理已成为一块极其诱人的蛋糕,已成为最具投资前景的产业。目前我国发达城市污水处理率较高,如北京已达47%,为迎接奥运会,到2008年前,北京将投资120亿元新建15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而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目前污水处理率已达63%,年内将达到68%,2005年也要达到80%。 为实现污水处理“十五”目标,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必不可少。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将新建污水处理厂1000多座,总投资额将2000-3000亿元,再加上每年上百亿元的运营费用,可见,投资污水处理产业前景非常诱人! 据新华网报道,“十五”期间我国计划投入1234亿元巨资,建设1590个水污染防治项目,以改善“三河”“三湖”水污染状况。另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十五”期间仅列入“中国绿色工程计划”二期重点工程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就有219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25万吨/日,项目总投资502亿元。 表2 “十五”期间列入“中国绿色工程计划”二期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