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 201O年01月(下旬)第O9卷第03期总第200期
任东意 、 王桂成’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 0065;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直罗采油厂,陕西富县727500)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矿特征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对直罗地区长6储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主要
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其砂体展布受双重物源控制,呈
东北一西南向展布。主要有利储层分布在长6层下部的长6 和长6。段,对于指导该区下步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沉积相;测井相;相类型;延长组长6;直罗油田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 6 in Zhiluo 0ilfield in Ordos Basin
REN Dong.yi ,Ⅵ NG Gui.chen ̄
(1.College of Oil·gas Resources,Xi’an Shiyou University Shaanxi 710065.China;2.Yanchang Oil field Company
Extraction of Zhiluo,Shaanxi 7275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re observation,the analysis of rock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data,Chang 6 reservoir sedimentary facies in Zhiluo oilfield were analyzed.The studies suggest that mainly developed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of lake of land face。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mouth bar sand body of delta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and body,the spread of sand body is control by double source area,showing the northeast.southwest.The main advantage of reservori is spread in Chang 63and62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ng 6 reservoirs.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guide oi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edimentary facies;Log facies;Facies type;Chang 6;Zhiluo oilfield
l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约37万
km ,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和
三叠系延长组地层“ ,其中主力油层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储量
占探明储量的70%以上,以长6,n长8油藏为主。直罗油田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境内,主要开发层系为延长
组长1、长2油层。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富县地区延长
组长6靠近深水湖盆区,少有碎屑物源供给而缺乏储集砂
体,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近年来,石油
勘探在该区钻遇较厚的长6砂层,且部分井试油获得工业油
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受该区前期基础研究
薄弱的影响,对长6储层沉积体系、砂体时空展布规律认识
不清,严重制约了下步石油勘探工作。因此,开展长6沉积
相研究,对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工作意义重大。
2 沉积学特征
2.1岩矿特征
通过研究区储层岩石薄片鉴定结果的统计表明,该区
砂岩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
屑砂岩。长6储层石英平均含量为28.2%,长石平均含量为
40.2%,岩屑平均含量为l1.7%,成分成熟度较低。对砂岩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统计反映出碎屑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
占统计的95%以上,其次为棱角状一次棱角状,磨圆度中 等,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推测长6储层距离物源区不远。
岩石原生颜色是沉积水体物理化学条件的良好反映。
岩心观察研究区长6层主要为灰色一深灰色细砂岩,推测长
6沉积期沉积环境应为水下还原环境。
室内岩心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岩多发育细砂
岩。其中细砂含量达到84.15%,其次为粉砂和中砂,含量
分别为8.27%、2.99%(见表1)。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碎屑
结构、分选性等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沉积
物粒度越粗,分选越差,表明水动力越强;反之,沉积物
粒度较细,则表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 。研究区粒度
分布特征表明长6沉积期沉积水体较为平静、能量较弱,应
为水下沉积环境。
中移 细移 耪砂 鞑± 泥旗 细糖砂 廛缝 l<中《2 2< 《4 4<m≤5 毋>5
长6 2.99 8唾 l5 &27 77 文8l nO0025
表1直罗地区长6储层岩石粒度分级统计表
从砂体的C_M图看,集中分布在QR悬浮沉积段,C值与
M值差异不大,说明沉积物粒度细、分选性较好(见图1)。
粒度参数特征表明,研究区长6砂岩平均值Mz( )在
2.56~4.60之间,平均3.20,属于细粒砂岩,标准偏差在
0.49~1.62之间,平均为0.81,说明其分选程度为好一较
收稿日期:2009—12—16修回日期:201O-01—12
作者简介:任东意(1963一),男,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工程硕士,长期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管理工作。
08 好,偏度主要在0.31~1.57之间,绝大部分均大于0,频率
曲线以正偏近对称为主(见表2)。偏度的研究对于了解沉
积物的成因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河道砂表现为正偏度
,这是由于河水中常含有悬浮的粘土和粉砂,使得粒度分
布中出现了细的尾部。
羹
茹 譬 舂 l 00
l0§
饕。串蕊 黛
图l直罗地 长6油层c 特征图
瑟位 平均值 标准偏整 编度 尖整 c蘧 德
粕 3.2O 0.81 O.24 1.58 O.25l O。120
表2直罗地区长6油层粒度分析数据表
根据单井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图可以看出,研究区粒度
分布主要呈两段式与三段式两种,两段式由悬浮总体与跳
跃总体组成,跳跃总体含量一般97.8%,悬浮总体含量一般
0.6%,表明研究区地层岩石沉积成分以跳跃组分为主,跳
跃组分分选较好,而悬浮组分相对较少,且曲线平缓,表
明悬浮组分分选差;三段式也是由悬浮总体与跳跃总体组
成,仅在跳跃总体的细端出现过渡段,过渡段的含量一般
在18%左右。过渡段的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河流进入湖泊
水体后,受湖泊水体项托作用影响,流速减缓,悬浮体中
较粗颗粒分离下沉较快,而较细组分下降较慢,从而导致
了线段的弯曲 。工区内的累积概率曲线中,一般不含滚动
组分,表明沉积物粒度较细。而两段式与过渡段含量较小
的三段式往往属于典型的河道砂体特征(见图2、图3)。
^
v , 豁 篷 瓣 壅
圈2芦10井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2.2沉积构造特征
直罗地区长6段砂岩储层原生沉积构造主要发育水平层
理和块状层理,部分岩心可见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往往由 r_] 董
悬浮物质在较短时期内缓慢加积而成。沉积构造特征表明
长6沉积期直罗地区大概位于接近半深湖部位,沉积物源供
给不充足,沉积水体相对平静。
^
潞 鼹 囊 鹚
图3资6井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图4直罗油田芦4井测井相柱状图
3 测并相特征
直罗地区长6段GR曲线总体呈低幅状,反映长6期沉积
水体能量总体较弱,沉积物粒度较细。曲线形状多见低幅
钟形和箱形。底部呈突变和项部呈渐变关系的钟形曲线,
反映了由细砂岩、粉细砂岩至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的
由粗变细的沉积特征。如芦4井(见图4)长6沉积期主要发
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岩厚度较大,局部可 ,、
5 5 0 0 O l , 5 5
。 中国西部科技 201 0年01月(下旬)第09卷第03期总第200期
达20多米。早期长6 期自然伽玛曲线呈明显的顶底突变,电
测曲线特征表现为箱状,且曲线平滑,无明显的齿状,表
明搬运流体介质密度大,载荷能力强,反映该期水动力较
强,携砂能力较大。进入长6 以及长6 沉积期,受水体加深
和物源供给减少双重影响,砂岩几乎不发育,自然电位曲
线在基线附近,自然伽玛值呈现高值,问有指状变化,反
映其沉积水体能量总体较弱,多发育深灰色泥岩。
图5直罗油田长6。期沉积相展布图
! :。 :. p
图6直罗油田长6 期沉积相展布图
4 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
研究认为,该区长6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
10 下分流河道砂体较为发育,河道展布方向以北东一西南向为
主,纵向上分为三个沉积期,从早到晚依次为长6 、长6,和
长6 期,其中长6 期水下分流河道宽度大、范围广,沉积砂
体较为发育。
研究区各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如下。
4.1长6 期
长7期该区处于湖盆扩张鼎盛时期,进入长6沉积时期
以后,湖盆水体基准面明显下降,加之受东北安塞三角洲
和西南辫状河三角洲的物源供给影响 ,沉积砂体较为发
育。研究区沉积相整体格局表现为近北东一南西向条带状
分布(见图5)。主要发育北东一南西向四支水下分流河
道,河道最宽可达20km左右。多发育灰色、深灰色细砂
岩。在研究区中部(张14井一芦14井一芦16井一带)河道
汇合,发育较厚的砂岩,厚度约为20 ̄30m,是有利的岩性
圈闭发育部位。
图7直罗油田长6 期沉积相展布图
4.2长6,期
进入长6。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水体有一次较为明显的
水进过程,湖盆水体基准面有所上升,受其影响,沉积相
整体格局在继承长6 时期沉积相基本格架的基础上,水下分
流河道微相分布范围明显萎缩。平面上主要发育北东一南西
向四支水下分流河道,与长6 沉积期相比,水下分流河道在
平面上表现出向东部横向迁移,同时河道宽度变窄,一般
为6~12km。研究区中部(张14井一芦l4井一芦l6井一带)依
然为分流河道交汇部位,砂岩较发育,连通性好。
4.3长6 期
由长6,期进入长6 沉积期,研究区沉积相基本格局无明
显变化,但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展布范围进一步缩小,
河道宽度一般为6~lOkm。推测该沉积时期砂体分布范围缩
小的主要因素可能为长6 沉积晚期湖盆水体的缓慢上升,加
之物源供给不足,导致分流河道分布范围大大缩小,砂岩
(下转第0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