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案例及启示 作者:朱宁 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7年第05期
摘要:通过案例咨询,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性环境,使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了矛盾和冲突,掌握了正确的鼓励孩子良好行为的方式,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案例;咨询;方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为一常见于学龄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目前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由于其在行为、学习、品行等方面的种种异常,给家长、家庭带来苦恼,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如下是对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诊断、分析并矫治的案例。
一、案例说明与诊断 (一)案例说明 小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独子。父亲为交通警察,母亲无业。家庭基本和睦,现无老人同住。母亲负责教育孩子,父亲忙于工作,对孩子不管不问。
小明自上学以来,与班级同学相处时经常发生冲突,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攻击性,爱冲动、任性。同学们集体游戏过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经常时而参与、时而破坏,常常因未达到满意而与同学打架。不能遵守课堂秩序和学校规章制度,上课时很难安安静静地坐着,常常玩弄手指和学具,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或是发出怪声;小明在课堂上经常随意离座走动;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总是虎头蛇尾,写作业时经常是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字迹歪七扭八,经常抄错题,自己的学习用品经常丢失。
小明的学习成绩落后,体育成绩也很差,班主任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优点。任课教师对他运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是,小明反复无常、软硬不吃。个别教师对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课时他不严重破坏课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
(二) 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小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儿童行为量表法进行分析(包括父母问卷、教师评定量表和简明症状问卷三种形式)。通过量表发现,该儿童智力正常,具有正常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小明父亲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因此,在小明犯错误之后,仅采取高压与暴力的手段,造成父子情感疏远和对立情绪。其后果是小明非常崇尚暴力,认为暴力可以使人顺从。母亲及祖父母的溺爱和父亲的暴力管教,两种不协调的教育方式造成小明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以个人为中心,以至于不能跟同学和睦相处。
(三) 综合诊断 小明处在儿童期,情绪结构比较简单,情绪的内容多与个体保存本能、安全感和其他生物需要有关;而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却不一定对儿童构成直接威胁,即便是家庭不和或其他成人吵闹打架,也只有直接威胁到儿童安全时,才能形成所谓的心理压力。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小明这种不良行为表现,是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bity Disorder)。这种障碍是一种发展性行为障碍,以注意力缺陷为最主要的症状,并伴有多动(活动过度),冲动、固执和自控能力差等特征。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至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较难与人相处。
小明的行为表现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即连续六个月以上,有以下行为中的八条:
1. 经常心不在焉地摇动手、脚或坐在椅子上也不安静。 2. 很难安安静静地坐着说话。 3. 对外界刺激很容易分心。 4. 经常提问还没完,就抢着回答问题。 5. 在游戏和团体活动中,没有耐心依次等待。 6. 对于别人的指示,很难轻易服从。 7. 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地集中注意力。 8. 通常一件事还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 9. 很难安安静静地玩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 经常多嘴多舌,喋喋不休。 11. 总是又参与又捣乱。 12. 常常反反复复地自言自语,看起来好像心不在焉。 13. 在学校、家庭中的学习和活动的必需品经常丢失。 14. 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做出对身体有危害的行为。 小明的行为表现(注意集中困难,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动作的精细与协调困难,情绪不稳定,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持续两年。目前国内外对此情况的归因大致为:
脑组织损害,包括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及早产、难产、剖腹产等多种原因所致脑缺氧、脑损伤等。
遗传因素。 微量元素缺乏、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 家庭心理因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 有害物质中毒,如铅中毒等。 通过医学排查及观察分析,小明的行为不良成因可以归结为家庭心理因素。 二、咨询矫治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过程和方法 对小明进行了五次咨询(平均1.5小时/次)。 【第一次】 目的:1. 了解基本情况。 2.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 确定主要问题。 4. 探寻改变意愿。 5. 进行咨询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 具体过程: 1. 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 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 确定咨询主题。 4. 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辅导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辅导效果。因此,我主要是同小明一起做做游戏,聊聊天,不对小明做出的事情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情感融洽了,他逐渐消除了对我的抗拒心理。渐渐地,他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向我诉说……
5. 将初步的判断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 留相应咨询作业: (1)让父母学习演练与孩子的沟通;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4)将所有的评价量表都发给父母,请他们在下一次治疗之前填写完毕,并要求他们立即开始进行“好行为记录本”的记录工作。
【第二次】 目的:1. 加深咨询关系。 2. 对泽泽的评估。 方法:晤谈、短程游戏法。 具体过程: 1.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 短程游戏训练:画图画、木偶句子完成、猜猜是谁、麻烦…… 4. 咨询作业: (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继续“好行为记录本”的记录工作。 【第三次】 目的:1. 学会合理评价。 2. 提高自控力。 3. 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具体过程: 1. 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2. 用“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3. 咨询作业: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目的:1. 巩固咨询效果。 2. 发展学习策略。 3. 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具体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咨询作业: (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 (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目的:1. 巩固咨询效果。 2. 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游戏。 具体过程: 1. 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 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 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 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通过咨询,给小明的父母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性环境,使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了与孩子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了正确的鼓励孩子良好行为的方式,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初步解决了冲动性问题:让他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预先估计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郝伟.精神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五版P190-193. [2]Heidi Gerard Kaduson.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P125-173.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