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龚 洁
闽南的红砖古厝,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最靓丽的一种。厦门的红砖古厝,龙其是海沧区华
侨回乡建造的红砖古厝,乃是闽南大地上的锦绣艺术品,特别精美漂亮,令人过目难忘,长
留记忆。特精选五幢,作简要介绍。 邱新样豪华厝
邱新样豪华厝座落新垵北区,是邱新样在缅甸致富后,于1933年携款回乡,在马銮湾
海边建造的一座豪华三合院红砖大厝,取名“锦庆堂”。其用料之上佳,工艺之精湛,是新
垵600多幢红砖大厝中的精品,虽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金碧辉煌,宛如新的一样。
锦庆堂所有梁、檩、桁、枋、均施以彩绘或漆金,云纹、故事栩栩如生。枋为整块透雕
漆金板,精致华丽。梁檩间坐斗、趖瓜上的狮、象、花草形象逼真,甚是可爱。格扇的边挺,
格心的彩绘,尤其是中厅屏门上的彩绘,颇富闽南文化色彩。雀替雕成龙凤、鳌还加上花草,
装饰性极强。垂花、斗拱以及花篮坐斗,漏雕漆金,十分鲜丽。这些屋内雕饰与大厝燕尾上
的剪粘、水车堵里的彩塑,互相呼应,更显得格外高贵华美!
锦庆堂的石雕工艺也十分精湛,墙裙均为精琢细磨的泉州白花岗岩,其手工雕琢的精度,
完全可以与机磨比美,且有一股机磨无法达到的人智润度。花岗岩基础均雕柜台脚,和谐匹
配,内墙上嵌以浅雕青斗石,增加了艺术美感。大门为方形马鞍脊门罩,罩下石库门楹联镌
“克勤克俭善人是富,美轮美奂君子之居”,眉批是“新江启宇”。石库门两旁装饰青斗石竹
节窗,窗下又是大片精琢的泉州白,甚是气派。墙石组砌成寿字花纹,水车堵特地镶上玻璃,
以防强光风雨的侵蚀。山尖的悬鱼饰也颇有特色,金鞍里藏着盾形浮雕,把大厝装点得分外
妖娆,更显得雍容华贵,人见人爱。
锦庆堂的两厢甚是宽敞,厢外增加卷棚顶敞廊,廊间的梁枋、趖瓜、月板、斗拱、雀替,
均为透雕,施以漆金。坐于其下,空气通畅,眼观四方,华贵之气阵阵袭来。这种敞廊一改
传统的家居功能模式,变成可以在廊下会客、叙读、品茗、纳凉、读书、议事的共享空间,
这说明主人经过外部世界的生活体验,把开放意识融入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里,使古建筑悄
然发生了改变,这在新垵古民居中是惟一的。
锦庆堂的豪华,中厅表现得淋漓尽致。厅的两旁摆放镶有大理石的酸枝太师椅,古色古
香,油光埕亮,一进去就有一种高雅之气。厅中上首高挂“仁能济众”匾额,其下为四扇雕
花神龛,两侧为冠字联“新竹敷茶繁茁儿孙万个,江霞焕彩平铺锦乡千重”。长供桌、八仙
桌置于龛下,桌上均有透雕几腿罩,极为华丽。这些与神龛上方的漆金板装饰和铺地大红砖
互为呼应,形成金碧辉煌的气氛,极显豪华。
锦庆堂的右侧,特意修建了一座二层小洋楼小巧精致,专供儿孙读书之用。小洋楼为金
马鞍脊,彩色磁砖,铁栏杆外廊,整洁安静,确是读书写文的好地方。堂前为大石埕,埕左边建有一座小磨坊和水井,乃是专门用来磨制豆浆的“豆浆坊”。如此设计,已经不是单纯
的农耕经济生活方式,颇有点现代生活气息了!
邱新样,生于1881年,少时家境贫寒,常到马銮湾讨小海,挖苦螺。青年时赴缅甸打
工谋生,做过多种生意,最后经营大米、盐业致富,成为仰光邱氏贻谷堂和邱曾氏龙山堂堂
长,是缅甸颇有影响的华人。抗战期间,应老朋友陈嘉庚先生之邀,定居新加坡,1955年
去世,终年74岁。 邱扬陈绣楼厝
邱扬陈,是新垵的巨富。他青年时出洋打拼,后驰骋商海致富。致富后不忘行善,热心
公益事业,建学堂、捐医院、造寺庙,修桥铺路,造福社会,造福家乡。
他选定马銮湾南岸“出洋码头”前头的大片滩地,建造宅第。为了营造出安居清悠的环
境,竞把村前的几座小山买了下来,引山涧的溪水绕红砖大厝缓缓流过,汇于厝右的大水池,
形成活水绕厝流,储水于大塘的理想环境。大厝的后方是大海,海边是码头,每当人们出海
出洋,这里人声鼎沸,人气极旺,确是风水宝地!
邱扬陈建的红砖大厝是大四规三开间门厅,两护厝二进四合院,十分规整。大厝建成后,
在厝与大水塘之间留下一块空地,但不够再建一座与大厝同等规模的红砖厝。于是,他因地
制宜,建了一座二进式的规厝,紧贴于大厝的护厝上,并在厝后建一座二层的绣楼厝作为后
界。绣楼厝的伸脚不是通常的平房,而是别出心裁建成两层观景阁楼,楼下为灶间和储藏室,
楼上是敞开式阁楼,楼顶为半弧形卷棚顶,通秀明亮,视野宽广,十分别致美观。公子、小
姐们在这宽敞的阁楼里,眺望马銮湾的海天美景,文圃山的蓊翳苍翠,满眼山景、海景、林
景、村景、融成一体,心旷神怡,别是一番情趣,这是新垵所有红砖厝所不具备的。
所以,邱扬陈的这座绣楼厝,地理形胜优良,周围环境上佳,有海上仙阁的韵味。它既
有海天合一的大环境,又有活水绕厝的小环境,十分适宜人居,是难得的一座精品红砖厝。
绣楼厝的所有木雕、石雕装饰,十分精美细腻,十分规范形制。尤其是阁楼上的木雕和
石刻、组砌,其工艺之精,手法之巧,更是美丽无比,把红砖文化推到了极致。如今,彩绘、
漆金依旧闪亮,不减当年风韵。
可惜的是,邱扬陈回乡建造绣楼厝露了富,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浪人盯上,遭到绑架,
勒索巨款。后经邱姓在厦门的势力,包括洋行买办出面保释,他心力交瘁,重返南洋,再也
没有回来。他留下的这两座红砖大厝和绣楼,让人怀念! 邱菽园四护龙大厝
新垵惠佐的邱正忠,在越南西贡经营米业致富后,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前后,
回家乡在老屋后面建成三落四护厝(亦称护龙)红砖大厝一座,称之为“后楼”。同时,在
海滨县豆巷建一座99间半的红砖大厝,作为乡试的考场(今龙海二中)。大厝建成后,邱正
忠携15岁的儿子邱菽园回乡读书,希望儿子不再经商,以科举进入仕途。
后楼的中落是邱菽园居住了八年的故居,他在这里研习古文,中了举人,但会试落第,
未能如父愿进入仕途。23岁回新加坡与弟弟德祥继承父业。 后楼是颇有特色的一座红砖大厝,主厝两落、后界一落,左右各有两条护厝,这在新垵
数百座红砖大厝中是惟一的。为什么要多建一条护厝呢?乃是邱家人口众多,先把一、二落
之间的距离拉长,增加伸脚厢房的间教,再在护厝之外再建一条护厝,这样住人的房间增加
了许多,就可以安置众多的家人。一家人因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其乐融融,这是古时家族
追求的和睦大家庭。护厝为马鞍脊,脊分两段,脊头高扬,形势精美而有气派,与山尖里的
悬鱼饰配搭起来,四个金马鞍脊头一字排开,夹着两燕尾脊,分外秀美,平添了大厝几多和
谐气势!
双护之间、主护之间,各有两个日月龙虎井,中间用过水廊相通。左护里的日(龙)井,
水质甘冽,至今仍可饮用。由于厢房的护厝拉长,面积多,房间也多,仅厢房就有16间之
多,可见是一家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厢房最前面的二间与门厅相连,这与其他红砖厝的做法
不同,颇有个性。厢房靠明堂一侧,特意修了一条内小走廊,方便家人出入,颇具匠心!
第三落为后界,系二层楼,抗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三分之一。1959年“8・23”大台风
吹倒了剩余的三分之二,至今没有复建。房基和花岗岩长阶石仍完好地躺在瓦砾中,清晰可
见。后界外面原来是花园,颇有规模,如今种上了龙眼,成了果林。
邱菽园三落四护龙大厝是相当有气派的,尤其是他中了举人后,在第二落中厅挂起“举
人第”匾额。可惜,邱家在解放后被评为“华侨地主”,房屋分给别人居住,家什被人占用。
“社教”中,又在厝内办电机厂,将前落正厅的格扇,屏门拆去,木柱换成石柱,厢内还砌
了土墙。“文革”中,“举人第”匾额,木柱楹联也被砸毁。至1983年,落实华侨政策时,
“后楼”才全部还给邱家。此时,房屋内部已被损坏得面目全非了。菽园的玄孙将残缺的“举
人第”匾改制成长供桌,这算是与邱菽园这位举人有关的惟一实物了!
邱菽园到新加坡继承遗产后,成了富翁。但他是个文化人,诗文俱佳,以诗文会友,人
称“南侨诗宗”“一代诗哲”,是南洋华人文化界的首领。可他不善商贸经营,却又乐善好施,
且出手慷慨大方,无论谁人求他,他都给予。他资助孙中山革命起义,全力接待“避难”的
康有为,资助内地出洋的学生,送房子、银子给他的厨工,甚至无偿为游僧修建庙宇。还创
办许多学校、报纸,自任校长、社长,只顾付钱。出版多部专著、文集等等。很快散尽了家
财,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客”,只得以卖文为生。晚年,他遁入空门,皈依佛法,曾任新加
坡佛教协会会长。1941年在贫困中逝世,人称其为“星州奇人”。在临终前三天,他留下一
首《梦中送人回国醒后记》:“满船都是同声客,才踏艅艃见故乡”,无限怀念新垵惠佐家乡! 邱得魏龙首大厝
龙首大厝座落新垵惠佐,又称“庆寿堂”,约建于清道光中后期。主人邱得魏于太平军
起事后不久,到越南西贡务工,先做杂役,后自办碾米厂,经营大米生意,得到很大发展,
成为巨富。他携款衣锦还乡,在马銮湾畔觅得风水宝地,建造了这座龙首红砖大厝。他捐得
二品资政大夫,受赏一支大玉如意。按官衔在大厝屋脊上装龙首以示地位。如今,“庆寿堂”
两落主厝的燕尾脊上,8个龙首昂首背向临空而立,十分壮美俏丽!
庆寿堂为三落大六规红砖大厝,在新垵600多幢红砖厝中可称是佼佼者。它前为对照,
一排平房临马銮湾海岸而建,对照与主厝之间,为依地层层拔高的晒埕,取“步步高”之吉
祥意。晒埕两边,独立建一座马鞍脊私塾学堂,取名“观圃”,楹联是“观史愈征书味永,圃荪最爱菜根香”,学堂前附建了一个四向敞开的亭子,供师生切蹉、交流、休息之用,其
半接柱上挺立方形屋脊,异常美观。
晒埕后面就是两落大六规主厝和护厝,大门楹联为:“庆衍宗功百代源流远大,寿长世
泽千秋俎豆重光”。立护形制规整,二、三落之间的伸脚厢房,装精美的四关八扇雕花屏门,
十分考究华丽。经过明堂天井,就是第三落的中厅,一架高大的荔枝木透雕月洞落地罩代替
屏门立在寿梁下,显得十分艺术化和门第的显贵。这种中厅装饰,厦门仅有这一个。
庆寿堂的木雕特别精美,所有梁、檩、桁、枋及坐斗、瓜柱、垂花、雀替、屏门、格扇、
边挺,格心等,均精雕细刻,那浮雕、浅雕、透雕、圆雕和漆金彩绘,特别精致。第三落中
厅的月洞落地罩,透雕成的人物、果瓜、小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加上漆金以后,更加华贵。
这种中厅装饰是刻意制作的,是为那二品高官选配的,一般农家是做不到的。落地罩和屏门
的格扇、边挺、抹头、格心、裙板、雕刻也极精美,人物、花草、龙凤等形象栩栩如生。神
龛、供桌上的浮雕、透雕也极秀美,寿梁上的垂花、雀替,过水廊上的斗拱、梁枋,坐斗、
瓜柱上的狮象形象,夸张而生动。大门是实心榉木,是越南长在海里的珍稀木料,色泽暗红,
厚实沉重,不易着火,不受刀砍,一个人难以开启,至今仍完好。
主厝墙堵上的富贵、吉祥、长寿等纹饰组砌,颇为鲜丽。泉州白墙裙、柜台脚、门鼓等,
工艺也极精细。墀头上用一对狮子以驱邪镇宅,颇为少见。水车堵、主脊上的剪粘、交趾陶
仍然华彩,是极精美的家居外墙装饰。它与各幢屋顶的燕尾、马鞍及那翘首远望的龙首,形
成十分俊逸的空间美!2003年,台盟主席张克辉为电影《台湾往事》选“台湾老宅”时,
一眼就相中了庆寿堂,他感到有许多与脑海中留存的台湾老宅非常相似,拍摄过程中,倾倒
了导演!
邱得魏生于道光庚戌(1850年),民国三年(1914年)卒于越南,终年66岁。家属为
他特制了一副钖棺,运回惠佐,厚葬于厝后的大山上。 陈炳猷莲塘别墅
海沧镇西街,原有一四面环水的莲花州,水塘里种满莲花,出入以水舟为渡。1906年,
越南华侨陈炳猷在莲花州上建起一座三落红砖大厝,供居住;一座方口形别墅,开办学堂;
一座两落家庙宛在堂,供祭祀,组成“莲塘别墅”,面积8235平方米。莲塘别墅以莲花州的
中心花园为基准,按莲花瓣五向伸展皆为吉利的地理观念,三座建筑围中心花园而建,形成
家居、学堂、家庙三要素俱全的陈氏莲花社。如今,四周的水塘均被填平,在其上建起了小
别墅或做茶园,根本不见莲花!但莲塘别墅风貌依旧,组成中国农村的三要素完整地保留在
莲花州上,这在厦门乃至闽南是难得一见的。
莲塘别墅是研究厦门、闽南农村的标本,它有许多建筑元素,这里择主要介绍给大家。
第一,精湛的砖雕工艺
砖雕始于东汉魏晋时期,大多为窑前雕,就是先在砖坯上雕花刻字,而后入窑烧制,但
易变形破损,大面积拼装更是不易,因而晋以后就不再流行。待到明清时期,砖雕在福建又
流行起来,但乃是窑后雕,就是在已烧制成的砖面上作画雕刻,雕品有浮雕、浅雕等,颇具
风味。此类砖雕颇受富户大家和文化人家的喜爱,将它镶嵌在家居的墙裙上,以提高建筑物
的文化品位。莲塘别墅的砖雕为窑后雕,非常有个性。在天井四周的外墙裙上有8组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