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民族风俗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
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
相连, 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接壤。
地理位置也影响了它多民族风俗的特点。其实每个民族风俗文化
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
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风俗的产生和发展,而
且,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对风俗文化形成的
作用或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发展,以及由此带
来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观念和准则上。
藏族是个多节日的民族,按藏历计算,一年里,大大小小的
节日有一百多个,几乎月月有节日,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目。若将藏
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
种,当然在许多传统节日中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藏民族通过众
多的节日,抒发他们的各种感情,不仅有对神的宗教感情,也有
对人的自然情怀。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纯朴又豪
放的民族,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待人真诚,以最朴素、
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日;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
出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他们不仅每个家庭有亲和力、凝聚力,
整体民族也紧紧团结在一起,显示出民族的整体性;通过感情的
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奋进的民族。他们求真务实,敢于拼搏,
勇于进取,充分显示出整个民族的群体意识与整体风貌。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
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
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民俗风
情和审美情趣。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
彩,举凡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
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程。
如果要细谈藏族的民族风俗,我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
以我也只能浅谈一下藏族的某些方面的风俗。
一、服饰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
民族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
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
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
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
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
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
于腰间。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
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
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
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人的饰
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
们的主要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
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
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
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
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
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
着传统着装。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
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
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
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
帽"。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
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
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
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
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
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
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
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
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
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
1、藏餐: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
稞为主要食物。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
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
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
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风干肉是西藏非
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
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
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
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
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2、酒文化:
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
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地制造的
酒。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
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
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
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
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
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
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
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
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
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主人的礼貌。
三、宗教
在西藏欢庆的节日里,宗教是不可缺少的色彩,无论是原始
的苯教,还是后来居上的藏传佛教。宗教节日首先是僧人的节日,
后来逐渐发展到僧人与百姓共享,像前面说的沐浴节、望果节、
雪顿节、展佛节等都是这样。宗教的地位在西藏如此重要,宗教
的节日也很多。即使是那些越来越世俗化的节日,也仍然少不了
宗教特色。宗教仪式在其中已成为固定的格式。
藏族认为神山圣湖养育并保佑着他们,能绕这些神圣的地方
一周,可积功德。朝山转湖是信徒们礼佛祈祷的重要内容。下面
跟大家说说藏族特殊的宗教风俗。
1、转经:是围绕寺院或神山圣湖绕行一周或数周的祈祷仪
式。
2、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徒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在
藏区的大小道路上,你会经常看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不
畏千难万苦,沿途三步一磕,用身长丈量着道路,耗时数月甚至
数年至拉萨朝佛。
3、玛尼石堆
在西藏的路口或是神圣的之地,常能看到一些刻有经文的石堆,
这就是玛尼堆。信徒们每过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
也等于念了一遍经文,由此玛尼堆年复一年地增高。
4、喇嘛
大家一般把藏传佛教僧人都统称为喇嘛,严格说起来并不准确。
喇嘛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上师、教师,指那些学问高深,
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
5、天葬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
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
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
送至天葬场。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
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
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
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6、灵塔
是一种具双重功能的塔,既是佛塔,也是陵寝。通常由塔座、塔
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瓶内供养活佛的肉身。灵塔集佛教“四
界”思想(即土、火、水、空)于一体,使这四种要素通过灵塔
表现为有形有质的实体。活佛高僧的遗体保存于灵塔中,不仅体
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
精神----死亡----出生”这一生命轮回。西藏的第一座灵塔是山
南桑耶寺旁的寂护大师灵塔。
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
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