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学习宣传贯彻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基于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的视角
吴桂兰
一、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贵州气候复杂,土地多样,资源丰富,然而很多
地方还是过着靠天靠山靠水的生活,贫困发生率偏
高。因此脱贫攻坚工作成了难点。为打赢脱贫攻
坚战贵州提出了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助推农
村产业革命。所谓“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
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
联结、基层党建。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
盾。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发
展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而产业发展八要素为我们
指明了方向。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高
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今年毕节提出了调减
玉米种植面积、加大招大引强的力度的发展战略。
针对“如何达到区域公共品牌效用最大化,如何成
功取得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型升级”等问
题,做大做强以及做优农业,进一步使毕节农业产
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然而毕节农业产业竞争力
弱,必须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已经刻不容缓。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
视,2018年下发了调减玉米种植,增加其他产业种
植,力争每个县有1至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有一
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一个优势品种。目前蔬菜、
中药材、茶叶、水果等非粮产得到较快发展,科技兴
农水平不断提高,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成效明显提升。但是目前市场的发展需求必须要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
下,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前提,增强经济持续增长
动力,必须要从注重数量转变为质量、数量并重。加
上过度开发资源,农业资源相对缺乏,不合理的资
源配置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二、毕节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
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影响现代农业的
发展
目前我市未能实现村村通油路,部分通村公路
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给农民的出行、生产生活带来
诸多不便,有的地方农民晴天出行一身灰,雨天一
身泥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
村级道路又窄又粗糙,管理跟不上,毁坏情形较为
严重,城市到农村的道路单一,很难发挥城市带动
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饮水问题仍然是农村的
难题,离城区较近的农村仍然未能全部解决饮水问
题,偏远山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农村信息化建设和
城市仍有较大差距,通邮件、通宽带、通电话未能实
现村村全覆盖。改善毕节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
状已经迫在眉睫。
(二)传统种植占较大比例,科技水平仍然不高
毕节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
是目前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种植产品单一设备
落后,产业链条短,深加工技术缺乏,以粮食生产为
主,经济作物比重不大,耕地产出率不高,农业园区
和规模养殖在带动农业增收方面作用有限。而且农
17 回学习宣传贯彻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18 民多、收入低,导致在城市已经普及的商品在农村尚
无购买能力。“三农”问题依然是目前必须解决的
一大难题。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
现在农村留在土地上的多数是老弱病残的妇
女、老人、留守儿童。当前农民创收的主要途径主要
来源于外出务工,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一些地
方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
度和质量,加上农民知识掌握不足,接受新技术、新
知识能力弱。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要
大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业。
(四)产业支撑难培育
多数农村依然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市场竞争力
较弱,深加工的农产品缺乏,宣传、营销没有跟上,缺
少品牌产品带动,初级产品较多,质量和品质又比较
差。工业企业极少,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产业园区规
模较小,主导产业较弱,而且产业的组织化和发育程
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产业不强、特色产业规
模小、效益不明显、资金严重投入不足,产业结构的
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要培育
每县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
(五)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一是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农民才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主体,要尊
重农民的意愿,然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并
不高,一味认为农村产业调整,乡村建设都是政府
的事,与自己无关,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有新房没有新村,有村庄没有
村貌比比皆是,规划中村庄模式大同小异现象严
重,特色化、品牌化缺乏。三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资
金分配不均匀、不公平的现象存在。现在很多示范
村不光获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他技术支
持、帮扶也是优先考虑,形成了贫困村依然贫困,示
范村是越来越好。
三√ 要素视角下的毕节市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的思路
对于毕节来讲,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难 点是在农村。我们必须要改变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供
给不足并存的现象,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注重农业
质量和绿色,围绕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大方向,因地 制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进而提高农
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激发农业活力。这样将对毕
节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为
我们尽快脱贫,实现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
(一)产业选择上主要是要抓好特色产业
毕节市存在产业多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当
前应该要调整好乡村的产业结构,利用好特色农产
品,争取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在龙头产业的
带动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要发展那些
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特色、高附加值的产业,才能大
幅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才能增加农户发展产业的
信心。要力争县县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
的带动下,解决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振兴
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供给侧为主线,发展绿色
农业、优质农业、品牌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毕节市由于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
势,我们大力发展了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优质
核桃、特色精品果业、特色烟叶、优质马铃薯、油菜、
高山生态有机茶等产业。力争县县有自己的主导产
业。优化生产布局,按照招大引强的原则,推动招商
引资的力度,发展好各地的特色产业。比如,织金县
的蜡染刺绣可以作为地方特色,威宁县的马铃薯、赫
章县的核桃、赫章县松林坡乡的香葱种植都可以作
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让各县区、乡镇逐步形成专
业化生产格局。使其特色产业发挥引领作用。要在
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抓住机遇,提高农产
品的质量,合理布局农业发展,做到规划因地制宜。
各乡镇、村根据各自特点,编制规划,着力体现一村
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就拿黔西县来说,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减玉米种植20万亩以上,力争调
减30万亩,规划种植牧草10万亩、以李子为主的经
果林10万亩、酿酒用高梁10万亩。将黔西县“一
县一业”确定为种草养牛。
(二)培训农民上主要是围绕培育“爱农业、懂
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结合贫困农牧民需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 形式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
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
用技术培训,着力增强培训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群
众只有经过全面教育和培
训,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素
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实
用型人才,应出台一些激励
机制鼓励专业人员下到乡
村来培训、指导工作,返乡
人才积极在乡村创业,不断
;I士大乡村人才队伍。
(三)技术服务上构建
农业大数据服务体系,促进
供给侧改革 囤学习宣传贯彻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
专业人才队伍是建设
大数据中心的关键,要通过基础支撑平台,建立分
类清晰的数据资源系统,将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
合,逐渐形成科学的评价系统,让农林业专业技术人
员来从事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工作,为今后更好更快
地推进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政
府的服务监管效力,提升企业、新经营主体、园区、农
村、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资金筹措上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资金问题是当前毕节市乡村建设中群众最需
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财政困难的情况,我们要拓宽筹
资路子,可以采取财政补贴一点,每家每户凑一点,
村里面的富人能人帮扶一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严格让资金跟着项目走。比如赫章县专门制定
出台了《赫章县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
资金(发展资金)切块分配方案》,将12484万元发
展资金按比例进行切块分配到乡镇,已落实到项目
上。真真正正让资金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五)基层党建上要抓好体制机制建设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所表现出的农村发展
不平衡、农业发展不充分已预示着我们要把提高
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发挥山地特 农民正在收割饲养奶牛的青草
色农业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展理念,抓好体制机制建设。乡镇可以按照“支
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l士大
优势产业。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发挥好交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
用,着力突破交通瓶颈,特别是要推进以水、电、路、
房、讯、寨为主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居环境,提
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黔西县已完成2017
年度“两硬化”155.79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实现全
县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两个硬化”全覆盖,完成
256个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户生活有了改
善。全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
贫困户稳定获得就业增收。
总之,毕节市要依据好区位优势,依托山地特
色,以贵4"1、I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的思路,以“百
姓富、生态美、产业强”的理念,以招大引强的策
略,不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毕节全面建
成/J、康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系中共毕节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谢义飞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