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
复习资料
赵子成 制
——————————————————————————————————————————
一、八大艺术门类及媒介划分
艺术门类 艺术媒介
音乐 运动的乐音
舞蹈 肢体动作
雕塑 空间线条
建筑 空间线条
戏剧 肢体动作语言
绘画 色彩线条
文学 文字语言
电影(电视) 运动的声画影像
二、影片中的文字串场的作用有哪些?
1. 一段文字代表一个事件的起因或者结果。
2. 存在强烈的戏剧冲突的事件即将发生或者结束。
3. 划分时间段,潜在;划分影片的段落结构。
三、在某些小说中的些许悲剧化场景,转化为电影时如何弱
化悲剧性的?
1. 歌舞穿插
2. 剧情的幽默戏剧化
3. 方言的运用
4. 戏仿的手法运用
四、姜文导演的作品改变风格?
1. 在想象、虚构的自由天地里充分发挥戏仿、反讽、戏谑、荒诞等艺术手段,
隐喻探究人类的精神状态。
2. 选用非经典文学作品,破除接受群体对文学的迷信于先入为主的心理,以获
取改编的自由。
3. 运用寓言化思路大力改编原著作品。
4.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五、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特征?
一、主角的平民人物与视角的平民意识
1.表现为关注都市普通人社会地位、梦想和生存空间的一种价值观和心理趋
向。
2.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平民意识主要体现在都市普通小人物的烦恼与梦想上,
从而显示他对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处境的热诚关注。
二、电影语言的狂欢化
1.冯小刚早期电影,从日常生活和世俗形态撷取、产生创作灵感,通过独特
魅力、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演员精湛、滑稽的表演达到戏剧效果。(语言、人物对
白小品化)
2.1999年《不见不散》经典台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鼻孔迎
接光明。
3.2000年《没完没了》经典台词:——伟哥,想吐吗?——想,可我舍不
得。十三,路易的,8000块钱一瓶,我舍不得吐。
六、《余震》改变成功的主要原因
1.《唐山大地震》已在社会大事件、大背景底下抒写普通人的命运遭际,透过家
庭这扇窗口折射时代风云。
2.《唐山大地震》既是对于中国电影的传统回归,又是对于这一传统的超越。
一方面,他通过一种强烈的伤感和传奇来处理灾难带来的精神的创伤,这正是中
国电影的传统所在。一种“情”的真挚和痛切的表达始终是中国电影史的脉络所
在。从郑正秋到谢晋,中国电影的伤感传统一直是中国电影和观众联系的焦点,
感伤也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所在。
七、刘震云小说《1942》与电影《1942》的区别有哪些?
1.刘震云的原著小说,叙述方式主要是多种文本混杂的后现代风格,对历史尤
其宏大历史采用调侃、解构、戏谑的方式,结尾部分还不忘谪录两则离婚启示来
说明历史的荒诞性和日常化。
2.电影《一九四二》则完全拍成了一部悲剧或正剧,主创们反复强调这是一部
民族史诗,不能被遗忘的民族记忆和灾难,而媒体也把这部电影称为“中国电影
的良心之作”。
八、陈凯歌导演的“文革情结”在其作品中的表现?
* 陈凯歌在正面反思文革影片中的文革情结
一、《孩子王》:颠覆与重构
1.选择改变阿城的小说《孩子王》,是因为看中了原作中北京知青奔赴云南
这个故事》
2.小说中所体现的文革时期的文化教育问题,也是陈凯歌所关注的问题。《孩
子王》的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的云南,一个知青对于文化、教育旧习的种种挑战,
更符合陈凯歌一贯的文化反思风格。这次,陈凯歌得意从文化教育这个切入点来
反思文革。
二、《霸王别姬》:迷恋与背叛
1.影片《霸王别姬》是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2.《霸王别姬》体现出了对立统一的矛盾纠结,主人公的一生都在不断调整
自己的角色,在一段戏梦人生挣扎。“影片并不是要表现中国50年历史的演进,
而是以此作背景,表现人性的两个主题——迷恋与背叛。
* 陈凯歌在商业化影片中的文革情结
一、《荆轲刺秦王》:暴君与伟人
1.当现实世界呈现全球化趋势的时候,经历过文革动荡的陈凯歌把目光投向
秦王一统天下的壮举,已在发掘“天下“背后所隐含的历史寓意和现实寓意。历
史的真相只有一种,而对历史的言说方式却可以有很多个版本。对秦王统一中国
那段史实的非曲直,千百年来的评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历史感悟,不同的导演表
现“刺秦”这段历史也会有不同的方式。
二、《无极》:承诺与欺骗
1.从《霸王别姬》以来的十年间,陈凯歌一直在艺术与市场中间挣扎,他早
已从那个曲高和寡的传道讲坛上走下来。
2.2005年,他高调推出《无极》,冲击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
3.3.4亿元的投资(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投资)
4.亚洲顶级电影制作精英。
5.长达3年的创作过程。
6.陈凯歌想把《无极》变成一部最有想象力的中国电影。
* 陈凯歌在反思文化传统影片中的文革情结
一、《黄土地》:反叛
1.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独立执导的第一
部作品。这一点很重要。了解这部片子对陈凯歌的重要性,就不难理解他在片中
多方面的改革与颠覆。
2.电影《一个和八个》与《黄土地》是公认的第五代电影开山之作。陈凯歌
的同学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组成的广西电影制片厂青年摄影组,准备组
织原班人马投拍下一部影片。
3.陈凯歌自己写的那剧本《我们叫他希望谷》,广西电影制片厂完全否定了
陈凯歌的剧本,理由恰恰是因为这个剧本描述的是知青的故事,基调太沉重。
二、《边走边唱》:信仰与现实
1.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
2.古今中外,无数智者都思考过一个同样的命题:关于生命的过程与目的。
比如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得罪了众神,被罚推巨石上山。当
巨石快要接近山顶时,他有事自身的重力有滚下山来。于是他得从头再来,重新
把石头推上山,如此不断反复,永不停息。他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都消耗在这个
无望无效二又无休无止的过程中。
九、名著改编的优点与不足?
1.优点
*使经典作品更加大众化、商业化;
*电影比小说更直白生动;
*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深化和升华原本并不怎样出色的文学原著。
2.不足
*名著改编的尺度把握不够,会对名著造成伤害;
*改编的作品不能涵盖原著的所有主题;
*影像因其视觉的直观性和阅读的综合性和迅捷,不适宜进行大段议论和过于
深度的主题挖掘。
3.影视改编的一般原则:
*第一,改变应以不对原作构成重大艺术伤害为前提,应该遵循改编者与原作
方“互利互惠”的原则。
*第二,改编者与被改编者的文学作品之间,应当首先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纽
带与艺术上的共鸣,改编成的影视剧应该与原作之间具有起码的相似性。
*第三,改编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独创性,坚持艺术的创造性原则。
4.名著改编的特殊原则:
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还应遵循一条特殊的原则:应当高度尊重作为原著的
原作。
十、网络小说改编电影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1.网络小说在改编为电影时,着重注意演员的选择。
粉丝群即影响力!
2.主题尽量贴近爱情、治愈、小清新、搞怪等,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时
代标签。
语言的狂欢与宣泄的力量!
例如:“你连人都没生过,你拿什么质疑人生啊?”
3.剧本的改编。
例如:《甄嬛传》
4.借助网络的力量。
5.上映时段的选择等。
十一、名词解释(仅供参考,自己查询)
1.多角度叙事:一个故事几个角色轮流讲,各人从各人的角度,这就是多角
度叙事。多角度叙事,不是为了把故事讲复杂,不是为了把读者弄晕。
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
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
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3.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
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
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