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
2014-06-30T14:00:14.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 作者: 王乐男 李慧智 于小佳
[导读] 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儿通过药物治疗,遵医嘱按量、按时服药,即可治愈或控制病情。
王乐男
李慧智 于小佳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小儿癫痫54例,
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
27例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对乙组27例患儿应用托吡酯。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
临床有效率为
92.5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乙组临床有效率为81.4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52%。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乙
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较好,临床有效率较
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临床治疗 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171-02
小儿癫痫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儿通过药物治疗,遵医嘱
按量、按时服药,即可治愈或控制病情。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抗癫痫类新型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
[2]。现搜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
我院接收的小儿癫痫
54例,对其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小儿癫痫54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17例、10
例,共
27例,平均病程是(1.72±2.54)年,平均年龄是(6.5±3.5)岁,癫痫发作频率是9次/d-2次/月,持续时间平均是(1.5±1.6)min。
乙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分别是
16例、11例,共27例,平均病程是(1.71±2.53)年,平均年龄是(6.4±3.6)岁,癫痫发作频率是8次/d-3次/
月,持续时间平均是(
1.4±1.5)min。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甲组27例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对乙组27例患儿应用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瑞申左乙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20060377),
每日
2次,初始使用剂量为25mg,最终剂量为30mg/d/kg,每周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增加剂量25mg。托吡酯(妥泰托吡酯片,国药准字
H20020555
,包装规格25mg),每日初始使用剂量为0.5mg-1.0mg/d/kg,最终剂量为4mg-6mg/d/kg,每周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增加剂量
0.5mg-1.0mg/d/kg
。
治疗后6个月内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对甲组和乙组患儿发作次数进行准确记录,并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的
发生情况,并对比。
1.3 疗效标准 无效:患儿治疗后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不明显,或<50%,或病情恶化。好转:患儿治疗后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
>50%
。有效:患儿治疗后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75%。治愈:患儿治疗后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100%。以好转、有效和治愈作为临床有
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27例临床有效率为92.59%,其中2例无效,占7.41%;6例好转,占22.22%;5例有效,占18.52%;14例治愈,占51.85%。乙组
27
例临床有效率为81.48%,其中5例无效,占18.52%;6例好转,占22.22%;6例有效,占22.22%;10例治愈,占37.04%。甲组临床有
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27例患儿中,3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其中1例
困倦,
1例恶心,1例头晕。乙组27例患儿中,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52%,其中2例嗜睡,1例食欲下降,2例体重减
轻。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小儿癫痫按照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3]。原发性癫痫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外部损伤、先天性脑发育畸形、颅内感
染、脑血管病和遗传代谢病等易引发继发性癫痫
[4]。该病患儿神经系统未健全发育,在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异常过度放电,出现意识、情
感和感觉等短暂异常,产生肌肉抽搐、惊厥症状,不省人事,四肢屈伸,身体强直,口角抽动等,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也对患儿健康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左乙拉西坦能够与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突触囊泡蛋白相结合,对突触囊泡神经递质的释放具有一定的调控
作用,对大脑皮层异常过度放电传导具有阻止作用。国内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有效率为
90%以上,疗效确
切
[5]。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临床有效率为92.59%,应用托吡酯的乙组为81.48%,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表明左乙
拉西坦临床效果较好。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11.11%,乙组为18.52%,甲组明显低于乙组,表明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更安全。本结果与
相关研究一致。
综上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宪坤.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5(16):45-46.
[2]孙正伟.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12):66-67.
[3]刘香.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53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19(21):47-48.
[4]王芳琳.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21(11):58-59.
[5]刘智胜.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19(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