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关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关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英语学院 培训一班
姓名:***
序号:34
关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方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是众所周
知的,在各种教学方法中, 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
于启发学生思考, 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起好奇, 从
而达到启发的目的, 一句话重在点拔,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运用

面临21世纪的挑战,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尤显其重要性。而教育改革也势
在必行。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启发式教学,其
在课堂的运用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和研究。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启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句教学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
想,就合称“启发”或“启发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
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和认识。
1.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引导要立足于
使学生在迫切需要学习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
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2. 启发式教学自觉地把学生看作知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
教为主,而是以指导为主不是重在传授知识,而是重在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
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
3.启发式教学在其实施过程中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掌
握教师讲授的思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式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
使教学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发现的活动,从而有效地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坚持教法改革一方
面,在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4. 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启发式教学
既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注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使教学不仅深入学生的认
知领域,还深入学生的情意领域。重视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是启发式教学的又一
个重要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形成亲切、
民主、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地、生气勃勃地、活泼愉快地参
与到教学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正像苏霍姆林斯基
所说的那样:“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
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观,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容,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灌输注入式的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现代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构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启发下以
及学生连续独立思考,不断解决认识心理矛盾问题的中逐步完成的。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启发引导—主动获取—转化应用,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
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
2.问题启发式
首先,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语言要简练明确,使学生确切掌握教师的要求。
提问时要使全班学生都注意所提的问题, 思考所提的问题,不应先指定回答者,避
免只限于指定学生参与所问问题的思考。其次,停顿: 提出问题,不要要求学生立
即回答,而要稍停片刻,给全体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时间,而且应根据问题的
难易和复杂程度, 掌握稍停时间。这是因为学生要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必须
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对问题做出深层次的探究和多向的判
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 尽可能对问题做出完善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都
需要一定的时间做保证。为了科学地把握思考时间,教师可采用“观”(看学生的
表情)、问(听学生的议论)等手段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的表情,学生
思考问题时的动作和体态、手势等都是教师提问后的反馈信息。再次,4.鼓励学
生反问:那些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提问能迅速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
特定的事物、现象、理论或专题上,引导他们追忆、联想,运用有价值信息进行创
造性思维,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合格的教师不会向学生奉献真理,
而是通过讲授、实验、提问、自学等方式诱导学生去探求真理。学生在探求真理
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见解。这样
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注重引导
启发的关键之处在于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
思维状态,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法
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暂时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
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
动的接受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认
真备课,认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者结合的要害是,既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
到大纲的基本要求,符合培养规格,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
在不降低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有
所别,学有所得,”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
5.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课内课外相结合。
现代启发式教学强调课内为主,就是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实
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让学生学有余力地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
的一种延伸,但并不是教材内容的重演或延续,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
总之, 现代与未来的教育, 是寻求知、情、意,真、善、美完满人格的发展, 培
育与发挥人的主体性, 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完满的教育需
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意义深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