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与世界四大洋都有联系(大西洋间接相连),独一无二。
亚洲拥有最长的陆边界,跨洲国较多:俄罗斯、土耳其、印尼、哈萨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
环境受四大洋的影响较大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
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
西亚也叫西南亚,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
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2、经纬位置(绝对位置):亚洲大陆的经纬位置:北至:切柳斯金角77°43′N南至:(马来西亚)皮艾角1°17′N 南北跨76°26′(最多,非洲次之)东至:(楚科奇半岛)迭日涅夫角169°40′W西至:(土耳其)巴巴角26°03′ E东西跨:(180°-169°40′+180°-26°03′)=164°17′(最多,北美次之,南极洲除外)亚洲的四至:北至:北极角81°15′N 南至:罗帝岛—楠布腊拉角10°53′S南北跨92°08′(亚洲最多,大洋洲次之)东至、西至与大陆相同亚洲的地理中心: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43°41′N,87°20′E)3、地理位置的意义:A 跨纬度、经度都最多,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很典型的。
B 起止纬度的恰到好处,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
C 大陆性二、面积与陆地轮廓1、面积:4400万km2,世界最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非洲次之2、陆地完整:主体占75.7%。
半岛多:南部: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322万km2)第二大半岛:印度半岛(209万km2),第三大半岛:中南半岛(200 万km2)。
东部:堪察加半岛:37万km2,朝鲜半岛:21.4万km2西边:土耳其半岛(小亚细亚半岛)52.5万km2北边:太梅尔半岛40万km2,亚马尔半岛12万km2亚洲半岛的总面积:933万km2,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半岛总面积的62.2%,占洲总面积的21.2%3、边缘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湾、泰国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黑海、咯拉海、拉普贴夫海。
拥有世界上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1.1万km2)世界最大的边缘海:大洋洲的珊瑚海(479.1万km2)4、海峡:马六甲海峡(长980 km,宽5.4 km)台湾海峡朝鲜海峡鞑靼海峡保克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1、亚洲季风气候典型:最具代表性,类型最多,亚洲季风影响的地区占亚洲大陆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一。
2、亚洲气候的大陆性强烈:干旱区面积大,占亚洲1/3多;气温的年较差大,奥伊米亚康(年较差106.7℃)3、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分布有规律。
基本特点:1、基岩海拔高:平均海拔950m,高原、山地占3/4,平原占1/4,具有面积最大的高高原:230~250万km2,最高最大,高于海拔8000米的山峰有19座。
2、地形起伏极端:高差大,最低处:死海水面-392m,死海北边太巴列湖-210 艾丁湖-150m。
最高8844.43m。
3、地貌类型多样且典型:世界上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洲是亚洲,岩溶地貌也很典型,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冻土地貌,都很典型。
亚洲气候的突出特征:(1)强烈的大陆性。
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
(2)典型的季风性。
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
(3)类型的复杂性。
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
这既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
3.类型多:气候类型有13种:(1)冰原气候(亚洲少),(2)苔原气候(亚洲北部),(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南部带状分布),(4)温带季风气候区(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以东),(5)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温带半干旱气候区,(7)温带干旱气候区,(8)地中海气候区,(9)亚热带干旱区,(10)热带干旱区,(11)热带季风气候,(12)雨林气候,(13)山地气候(青藏高原)。
缺乏:温带海洋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五种。
Ⅲ、夏季气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夏季亚洲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暖湿条件好,因此夏季亚洲降水多。
亚洲南部受赤道气团影响,降水更多,中南半岛冬、夏降水差别不大;伊朗高压、阿拉伯半岛的风来自非洲,较干旱,伊朗高原降水主要在冬季,温带干旱区距海洋远,受山地影响,降水夏季较少。
(3)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即行星风系(10°N~10°S)由于印度低压的存在,行星风系到此突然速度加快,所以使南亚夏季风来势猛。
5. 洋流的影响:对亚洲影响最大的洋流是黑潮(太平洋),亚洲东部沿海从南至北向的洋流(世界上最大的暖流是北大西洋暖流,黑潮居第二位)。
2、河流输沙量大:世界每年由河流排入海洋的泥沙有150亿吨,亚洲为60亿吨(居第一位),南美洲、大洋洲20~30亿吨(居第二位)。
世界十条含泥沙量大的河流中,亚洲占七条:黄河(16亿吨),恒河(14.5亿吨),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7.3亿吨),长江(5亿吨),印度河(4.4亿吨),伊洛瓦底江(3亿吨),湄公河(1.7亿吨)。
其它三条: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
原因:地形、山地多、落差大,有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降水集中。
3、内流区面积广大非洲☝“热带大陆”非洲大陆赤道中贯,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只有南北两端以及局部山地的年平均气温低于20 ℃。
☝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赤道附近及一些山地迎风坡降雨量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雨区。
但全洲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最干旱的地区则形成了沙漠。
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有“干旱大陆”之称。
☝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形成这样的气候分布特征主要原因有: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缺少庞大的高原和山脉,赤道中贯,以及大陆最南点和最北点到赤道的距离大致相等等自然条件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这种分布特征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南、北纬10°之间降雨量丰富,河网密度最大。
在其南、北两侧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类型区内,降雨量较赤道两侧地区少,但河网仍然比较稠密。
再向南、北,到了热带干旱气候类型区内,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河网非常稀疏。
再向南、北,在地中海气候区内雨水又渐增加,出现了一些河流或时令河。
☝外流河面积广大非洲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9%,顺应向西北倾斜的地势特点,大西洋流域面积广大,印度洋流域面积较小。
内流和无流区主要分布在干旱沙漠区,河网稀疏,多为间歇河。
☝雨水较多的高原河流的辐散中心,内陆盆地是河流的辐聚中心☝河流的水系及类型非洲河流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
而众多的湖泊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及其两侧,多属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裂谷线上(如坦噶尼喀湖),少部分属于凹陷湖(如维多利亚湖)。
其中,干旱区的凹陷湖由于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性,面积、水深在一年内均有较大变动(如乍得湖),且多形成咸水湖。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全长6650千米,穿越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全长约4700千米,注入大西洋。
尼日尔河:非洲第三大河,全长约4160千米,注入几内亚湾。
赞比西河:非洲第四大河,全长约3540千米,注入印度洋北部非洲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
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国家。
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⑴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滨海平原组成,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
⑵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 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足,日照时间长。
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
西部非洲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
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
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
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
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
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中部非洲东西延伸4 000多千米,包括8个国家。
地形多样,起伏较大。
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范围最广。
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材而著称。
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
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在五大区域中是最低的。
东部非洲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共包括10国。
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
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
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地带。
但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
这里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有限,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南部非洲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
全区地形以高原为主。
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
人口和农业生产本区布局受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影响很大欧洲1.是世界上陆地轮廓最破碎的一个洲。
面积1016万km2,占世界6.9%。
整个欧洲是欧亚大陆向西伸出的大半岛,而在大半岛上又有许多向西伸出的小半岛,是“复合半岛”。
半岛面积:270万km2,占洲面积27%,居世界第一;岛屿面积:75万km2,占洲面积7.5%,半岛和岛屿合占34.5%。
欧洲内陆平均距海的距离较小,平均340 km,(亚洲平均距海78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