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杨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带动了页岩地层内致密油的开发。文中所
指的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
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目前,美国致密油的开发集中在Bakken,EagleFord和Barnett页岩区带
内。其中Bakken致密油资源量为230×108t,可采资源量为5.9×108t,待发现资源量为3.7×108t油及相近
数量的伴生气,2000年至今累计产油约2800×104t;EagleFord致密油赋存于区带北部,年产油约20×
104t;Barnett待发现石油平均资源量为1400×104t,待发现致密油资源量为480×104t,其北区主要产油、
南区主要产气,目前拥有8000余口生产井,截至2009年底,“致密油带”累计产油量达770×104t。我国
广泛发育富有机质页岩,致密油的勘探潜力较大。
关键词:页岩;致密油开发;Bakken;EagleFord;Barnett;启示;美国
中图分类号:TE132.2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油气开采一直以砂岩、碳酸盐岩及
火山岩等为主要目标,虽在钻遇富有机质页岩层段
时发现丰富的油气显示或工业油气流,但因传统地
质观念而未将页岩考虑为油气储层。
随着北美地区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和地质理论
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暗色页岩发育丰富的
纳米—微米级孔隙,可以大量成烃、储烃,形成自生
自储型油气聚集。通过优选核心区、实验分析、测井
评价、水平井钻探、同步多级水力压裂、体积压裂等
先进技术的应用,成功实现了页岩中的油气采收。
目前,页岩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目标。
页岩气和致密油的开采给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带来
了重大变革,正逐渐影响着世界能源供需的格局。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致密油的基本特征和开发现状,
以期为我国致密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1致密油地质特征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
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
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页岩生成的油气除部分排出并运移至砂岩或碳酸盐岩
等渗透性岩石中形成常规油气藏外,大量(高达总
生烃量的50%以上)在“原地”滞留,以游离烃和吸
附烃的形式赋存于纳米级孔隙或微裂缝中,形成可
供商业开采的致密油(气)。
页岩储层发育2种尺度的孔隙:微孔(孔隙直
径≥0.75μm)和纳米孔(孔隙直径<0.75μm),其中
绝大部分为有机质颗粒内的纳米孔。页岩普遍具有
较低的孔隙度和超低的渗透率,即孔隙度<4%,未压
裂页岩的基质渗透率<1×10-6mD,只有在断裂或裂
缝发育区的孔隙度能提高到10%,且渗透率提高到
2×10-6mD。据Barnett页岩孔隙研究结果(图1)[1],
该页岩的孔隙大小是常规砂岩的1/400,大约为40
个甲烷分子直径大小(甲烷分子直径为0.38nm),其
孔隙度为4%~10%,渗透率为(50~1000)×10-6mD。
近期的岩石学研究表明,页岩中干酪根内部发育大
量连通的孔隙,可以有效储油[1-5],例如Marcellus页
岩的孔隙度为2%~16%,EagleFord页岩的孔隙度
为8%~18%。
页岩储集层包括富有机质的暗色页岩及以薄第23卷第4期2011年8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RESERVOIRSVol.23No.4Aug.2011
文章编号:1673-8926(2011)04-0025-06
收稿日期:2011-04-28;修回日期:2011-06-0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5001)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林森虎,1986年生,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储层方面的研究。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E-mail:Senhu.Lin@gmail.com岩性油气藏第23卷第4期
图2美国致密油盆地分布与部分盆地资源量统计(据文献[2])Fig.2TightoilbasinsofUnitedStateswithestimatedoilandgasreserves夹层状存在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
岩地层。含油气盆地中,页岩储层组合形式多样,不
同类型的页岩储层组合有明显不同的地质及地球
化学特征。具有较好脆性与天然微裂缝发育的暗色
页岩(区)是致密油有利的开发目标。致密油的开采
方式与页岩气基本相同,均采用垂直井和水平井,但
以水平井为主。致密油开发一般无自然产能或低
产,单井生产周期长,多级水力压裂、重复压裂等储
层改造技术是目前提升致密油单井产量的关键技术。
2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
目前,美国是致密油资源开发最多的地区之一,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等也有成功开发的范例。致密
油的典型代表是北美威林斯顿盆地的Bakken地
层,2006年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其石油地
质储量达590×108t,仅美国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
的Bakken致密油聚集就拥有技术可采储量(4.2~
6.1)×108t。由于致密油资源潜力超出预期,开采技
术也取得突破并得到规模应用,因此美国致密油工
业得到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图2)[2]。笔
者选取美国最具代表性的3个致密油聚集区带———
Bakken,EagleFord和Barnett,并分别对其基本特征
和开发现状进行介绍。
2.1Bakken页岩区带
上泥盆系—下密西西比系的Bakken组页岩是
威林斯顿盆地内的一套重要烃源岩,同时也是一个
非常规油气储层。Bakken页岩地层跨美国与加拿大两国,其中美国境内的覆盖范围包含了蒙大拿
州局部和达科他州北部(图3)[5],有利分布面积>
40000km2,油层厚度一般为5~15m,孔隙度为
10%~15%,渗透率<1mD,油质轻。
Bakken组页岩由3个不规则但界限分明的层
段组成:上段为黑色页岩,富含有机质,最大厚度为
8m;中段为灰褐色极细—细粒砾岩、白云质砂岩及
粉砂岩,贫有机质,最大厚度为26m;下段为黑色页
岩,最大厚度为15m。其中上段和下段含有大量Ⅱ
型干酪根,以生油为主[3]。虽然Bakken组厚度较
小,但其有机碳含量非常高,其中上段和下段的TOC
分别为12.1%和11.5%[4]。Bakken组原始石油地质
储量(OOIP)的估计值为(280~570)×108t①,除此之图1Barnett页岩有机质颗粒内的纳米孔(据文献[1])Fig.1IntraparticleorganicnanoporeswithinBarnett
shale(a)气泡状孔喉连通的椭圆形纳米孔(白色箭头),喉道直径<20nm,2次电子图像;(b)离散有机质颗粒中的纳米孔,呈矩形,发育在线性排列的回旋状结构中,2次电子图像
①PriceLC.Originandcharacteristicsofthebasin-centeredcontinuous-reservoirunconventionaloil-resourcebaseofBakkenSourceSystem,WillistonBasin.Unpublishedmanuscript,1999:282p.Availablefrom:http://www.undeerc.org/price/.200nm1μm(a)(b)
绿河,巴克斯特奈厄布拉勒莫里,希利亚德甘蒙巴肯3.7×108t伊克斯洛新奥尔巴尼5.43×108t安蒂姆(9.9~21.5)×108t
凯恩克里克
蒙特里麦克卢尔路易斯&曼科斯27×108t帕罗杜洛巴奈特&伍德福德伍德福德3.1×108t皮尔索尔巴奈特(7~71)×108t伍德福德/凯尼海恩斯维尔/波西尔74×108t塔斯卡卢萨费耶特维尔11×108t费洛伊德&孔纳萨迦查塔努加德文(49~70)×108t马塞勒斯102×108t600km0300页岩气致密油262011年
Bakken地层的第二口致密油井直到1976年才
下钻,之后该地区被称为BakkenFairway。1987年
以前,Bakken致密油区带都以直井为主,钻遇天然裂
缝系统时,表现为初期产量高、之后迅速递减、总体
产率低的特征。由于Bakken页岩亲油,所以不能注
水开采,酸化处理也不可行,这是因为注入的流体
可能与黄铁矿发生反应形成氢氧化铁沉淀[6]。1987
年,由Meridian公司承担的33-11MOI井(Elkhorn
Ranch油田)是上Bakken段页岩的第一口水平井,
该井完井后产量为油36t/d和气8461m3/d,之后2
年的产量非常稳定,由此成功打开了上Bakken段
页岩的水平钻井局面。20世纪90年代,进入该区
带的经营商超过了20家,生产成本也显著下降,但
是由于上Bakken段致密油产量的不确定性,成本很快升高。Fairway区带内,高产井通常弥补了低产
井,因此总体生产成本较低[12]。
1987—2001年,水平钻井在Bakken致密油区
带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上Bakken段内致密油的采
收获得成功[12]。2000年以后,随着水平井分段压裂
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Bakken油藏的勘探开
发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压裂等新技术的使用更
加提高了致密油井的成功率和采收率[13]。2007年,
Bakken致密油产量为110×104t。2008年,该组致
密油的产量激增至990×104t。2009年,该组的水平
井初期致密油产量为26.4~398.9t/d,年产量约为
1230×104t。2000—2010年,Bakken致密油的水平
井完井数超过2000口,致密油月平均产量为85×
104t,累计产量达2800×104t[14]。2010年4月,由美表1美国威林斯顿盆地Bakken组页岩勘探历程(据文献[12])Table1ExplorationhistoryofBakkenshaleinWillistonBasin,theU.S.图3威林斯顿盆地Bakken组页岩分布(据文献[5])Fig.3ThelocationofBakkenshale,Willistonbasin林森虎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
外,目前已发现的其它组的OOIP总量还不足850×
108t,其中采收量<280×108t[6],可见Bakken致密油
的潜力巨大。早期估算的Bakken组致密油的资源量为(14~
570)×108t[7-11]。USGS(2008年)评估指出,Bakken组
致密油区带的总资源量为230×108t,可采资源量为
6×108t,其中油的技术可采资源量为5.2×108t、伴生
或溶解气为51.8×109m3、石油液化气为2100×104t。
另据USGS(2008年)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境内的
Bakken组页岩拥有的待发现资源量为3.7×108t油
及相近数量的伴生气。
威林斯顿盆地Bakken组页岩的勘探和开发始
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轮勘探开发(表1)[12]。
早期主要是对Bakken组顶部的裂缝型致密油气藏
进行勘探,最早是1953年在北Dakota发现的Ante-
lope油田,共下钻63口直井,目的层位是Bakken组
和上ThreeForks组;该阶段初期产油68.7t/d、产气
21.8m3/d,之后产量迅速递减,经过压裂增产措施
后,总产量为29t/d。到目前为止,Antelope油田已
生产油270×104t和天然气9×108m3,单井平均累计
产油4.3×104t、天然气1400×104m3。
时间主要事件1953年发现Antelope油田;建立了Bakken组和上ThreeForks组的产量
1961年壳牌公司钻探41X-5-1ElknornRanch井,是一口在BillingsNose地区寻找沉积边界靶区的发现井;建立了上Bakken段页岩的产量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BillingsNose地区对上Bakken段页岩钻探了多口直井1987年上Bakken段页岩第一口水平井下钻,位于BillingsNose地区1996年中Bakken段的Albin井完井;沉睡巨人理论进一步发展2000年中Bakken段第一口水平井下钻;发现ElmCoulee油田2006年发现Parshall油田萨斯喀彻温省
上巴肯段
下巴肯段中巴肯段加拿大美国
北达科他州
南达科他州威林斯顿盆地蒙大拿州怀俄明州超压区尼森背斜
ElmCoulee
0150km75
超压区国境线盆地边界油田州界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