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及应对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及应对

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比珠三角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比珠三角摘要:长株潭作为湖南的经济核心,早在1982年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概念被提出,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行政体制,人们观念的制约,长株潭一体化基本处于理论阶段。

到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的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一体化从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但长达近四十年的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依旧缓慢,反观珠三角的发展怎“飞速”两字了得,那么是什么制约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长株潭一体化到底存在着何种问题?背景:简介:长株潭是指长沙、株洲、湘潭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辖三个地级市、四个县级市、八个县、十一个市辖区、177个建制镇、142个乡。

总面积28254平方公里。

2000年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整合促进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宏观规划。

目标是通过包括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促进三市集群经济的规模,提高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及区域辐射力,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社会生活的融合。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近年来实现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发展结果:长株潭一体化1982年提出,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到如今历时将近四十年,但进展依然缓慢。

2003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的张萍先生评说“第一,如果从‘总体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先行’这个要求来说,可以说现在完成了60-70%,用了六年时间。

最终完成可能还要两三年。

用8-9年时间完成这个阶段,进展速度慢了些。

第二,从产业和市场的一体化来说,没有取得突破,还是分割的。

第三,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相应改革和创新。

不解决体制问题,不可能突破。

”时至今日,长株潭一体化的现状较03年并无较大突破。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珠三角的发展历时17年,05年,城市化率%;GDP为27843亿元,占全国GDP的%。

通过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珠三角城市群在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两项指标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综合排名第二。

2009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万亿元,较上年增长%,增幅高出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珠三角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

珠三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

GDP 比较:珠三角GDP长株潭GDP GDP (亿) 2004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长株潭根据上表数据可做出图如下: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G D P 长株潭珠三角由上表可看出:长株潭经济近几年开始稳步发展,但是幅度并不大,珠三角早年开始进行城市群发展的时候GDP增长率可达到百分之三十四十,可谓迅猛至极,现在虽式微但是发展依然稳固。

反观长达半个世纪的长株潭一体化就有点差强人意了,不温不火。

长株潭发展步伐的雷声大雨点小,通过比较珠三角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瓶颈长株潭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这是目前制约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的人口瓶颈。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长株潭城镇化水平为%,虽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但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湘潭市%)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低水平的城镇化状况与其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相称,与作为重要区域发展极的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差距巨大,离成为湖南乃至周边区域发展极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还有一段较大的差距。

而珠三角2000年城镇化水平为%,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以佛山市为例,佛山市至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该市共有建制镇41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镇(街道)8个,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城镇化水平为59%,按“五普”计算为75%,已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水平2002年长株潭%珠三角%针对加快长株潭城镇化问题可借鉴珠三角的方法:(一)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视,把城镇化建设规划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度。

(二)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为了强化对乡镇工业布局的规划调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珠三角各市纷纷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鼓励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吸引外资、民营企业进园投资,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佛山市规划了600多平方公里的十大工业园区,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顺德区2003年正式确定了17个集约工业区,总规划面积为万亩,每个工业区规模都超过3000亩,最大的顺德科技工业园为69平方公里;江门市以“一镇一专业,一村一品牌”的方式投入资金30多亿元,建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园区80多个,引入外资、民营企业8000多家。

仅鹤山市就已建成面积超1000亩的工业园区16个,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750多家,总投资55亿元。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8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2002年,该市共和镇以工业园为载体,吸纳了5000多名农业人口转向城镇就业,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现代化小城镇创建单位。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为市民和企业创造了优美的生活和投资环境。

(四)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并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江门市万农村劳动力中,已有万人转移从事非农产业,占劳动力总数的%。

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镇,如新会司前镇劳动力转移率高达%。

江门市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镇,如共和镇的灯饰产品、水口镇的水暖卫浴产品、古劳镇的印刷产品、司前镇的不锈钢产品等。

这些特色经济的形成,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人口素质较低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人城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不仅要不断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城镇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是人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2000年,长株潭人口素质:(1)高文化层次的人才少。

每10万人拥有人专及以上人口,长株潭分别比北京和上海少10601和4698人。

每10万人拥有研究生数,长株潭153人,北京和上海都超过1000人。

(2)低文化层次人口多。

长株潭每10万人口中有初中和小学人口达到70895人,而北京和上海分别为51347和55737人。

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看,珠三角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生为主,占%,高中以上(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

与长株潭相若,低学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

2000-2005年,珠三角人口受教育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在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构成中,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例最高,而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上升幅度最快,比2000年高个百分点。

珠三角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年上升至年,比全省的平均水平,多近1年。

针对提高长株潭人口素质问题可借鉴珠三角的方法: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力度:早年珠三角和长株潭一样人才素质低下,但是珠三角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他们对如此的培养和吸引。

靠什么培养?靠加大教育力度。

靠什么吸引?靠密集的工业区,靠数量不菲的就业机会。

目前长株潭人口受教育程度还低,尤其是具有人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低,仅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区要低好几个数量级。

较低的人口素质难以满足将长株潭建设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极。

近年来,长株潭在培养、引进、留住和使用人才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仍存在明显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在高校连续五年扩招的前提下,湖南省的高考升学率仍仅为55%左右,长株潭人致与全省相当,而北京、上海都已达到80%左右:在引进人才方面,虽然力度有所加人,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与沿海地区仍存在较人差距。

人才引进难度依然较人:在用人机制方面,在“用人唯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通过政策、经济、机制乃至情感的手段,为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引进、科学使用、多途径留住高素质人才:要充分挖掘长株潭现有高校的潜能,培育更多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

只有这样,长株潭才有可能通过赢得人才之战,确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利,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才可能跃上一个新台阶,才可能用较短的时间将长株谭建设成为湖南乃至周边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极。

2交通问题打造城市带,推动长沙、株洲、湘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是基础。

尽快实现长株潭三市交通同环,一直是三市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心愿。

(因为数据不全的原因长株潭以长沙为例,珠三角以广州为例)(2005)市面积为:11,平方公里广州公路(2005)市面积为:3,平方公里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长沙与广州面积相差2-3倍,但公路里程缺差不多,见长沙的交通是多么的不便利了。

现今长株潭三地之间还没有一条象样的城市主干道联通(如想真正地达到一体化,至少要三到四条宽阔便捷的城市主干道联结)。

如果从长沙火车站乘巴士前往湘潭或株洲,即便走京珠高速也要一个小时,不走高速的话(要先坐公交车到汽车南站倒车)差不多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

既耗时、耗力又耗财。

长株潭城市内以公交为主要交通工具,交通拥堵,而且不能用公交卡,给城市人出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长株潭与珠三角三个城市间交通对比)而珠三角已开通城际铁路,广珠城际铁路城际铁路,全线总长142.2公里,经过广州、佛山、中山、珠海和江门等5个珠三角城市。

其中广州至珠海主线长115.6公里,小榄至江门支线长26.6公里。

同时有几座城市有轻轨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