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NO.12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程与材料科学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林文彬 (福建省德化国宝窑陶瓷研究所,福建德化362500)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古老发明,更是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魅力。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陶瓷,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有着悠远的历史工艺精湛的彩陶、白瓷、青花瓷更是突显东方魅力,以自 身的独特和独创在海内外享有美誉,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灿烂的宝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束绚烂的光束。同时,陶瓷不仅外在关,也 有深刻的内在美。是具有实用和观赏双重价值的集合体,它的艺术美是任何其他工艺美术都无法企及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陶瓷 究竞有哪些艺术之美。 关键词:陶瓷;陶瓷艺术: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3)23—0048—02 中国陶瓷博大精深,陶瓷艺术源远流长。确实,陶瓷是我 国的一种伟大传统的文化,同时也是--I'q古老又年轻的艺术。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陶瓷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渐产生,一开始 它主要侧重于生活的需要,人们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了多种多 样的陶瓷,它随人们生活丰富而发展。渐渐地,陶瓷不再只注重 实用,开始具有观赏价值。它在工艺人的手中开始升华,赋予很 多生活色彩,蕴含着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 1陶瓷艺术设计之美 陶瓷的美有很多种,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设计美。它的塑 造是由土、水、火等基本材料构成的,所以要想塑造完美的陶 瓷.需要掌握水土的揉合性、流变性及烧结性。同时还要驾驭材 料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呈现完美的陶瓷形态。所以它 的设计美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装饰、工艺等众多方面。 l_1材料 陶瓷需要水、土、火的有机结合,在设计时要良好的把握 材料,了解材料,运用材料,同时还要掌握火的的运用,因为在 最后一步。火的烧结对陶瓷的形态很重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才能达到那个切合点,产生“鬼斧神工”的完美效果。 1.2造型 其实,我们知道事物越简单,越具有特色美。陶瓷也不例 外,陶瓷简单的造型通常更能体现审美意趣,更具有宽广性和 包容性。因为它的简单造型给我们的感觉是确定、具体和可触 摸的。它概括性的诠释着它的外在美,设计和制造出美丽形态 的陶瓷器型。拿一个将军罐造型来说,其外部形态非常简单、明 确,主题一目了然。同时又从它外部能了解到厚重底部的庄重 威严:肩部上升性;腹部横展性;下腹崇高性。整体造型显得很 端庄、威严和稳重,方圆皆有、起伏不一、完全一件天然成品,很 自然。所以这款造型在视觉和触觉,都会让人感到清新和快乐。 2陶瓷艺术意境之美 陶瓷作为古老的文明艺术,具有很强的意境之美,很多人 通过制作陶瓷来深受其境,陶冶情操。 2.1形体 我们知道陶瓷器物的造型,是通过旋削形成的,其形体的 廓线大多具有韵味的自由曲线。很少运用单纯的直线造型。陶 瓷艺术造型和中国画一样,遵循对称原则。现造型注重自然、饱 满。无论是年代久远的彩陶还是近代的彩瓷,我们都可以感受 到经典十足的陶瓷造型。陶瓷艺术形态所体现的外在体形和造 型.让我们深刻感受它的外在形体之美。 2.2特点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有着起而复始的 线性美指向。其纵横相错,孕育体量,充满力量。所以,线不单纯 是一条直线或线段,线所组合的形更具特色线性美。每个人对 线性美的理解各样,所以做出的造型,各种各样,虽然都是瓷器 物品,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陶瓷体线性美,但同 时有大相殊异,都突显有凝拙,有端庄威严、有自然而成等视觉 和触觉冲击与感受。进而人们产生一种自然协调、气韵贯通的 陶瓷艺术意识。我们知道完美优异的陶瓷艺术品,凭借线韵、线 势与线体名垂千秋。 3陶瓷艺术气韵之美 陶瓷可以看做一位气质的美女,它所体现的气韵之美是 其他工艺品所无法比拟的,观察它的气韵,我们可以从它的釉 色和装饰两个方面来诠释,就像我们人类外在打扮和装饰一 样。 3.1陶瓷艺术釉色之美 陶瓷釉色自历来丰富多彩。陶瓷的色彩五色十光,它蕴含 着工艺人员的智慧结晶,却不乏沉稳和沉静,体现着土与火的 凝结艺术和人类审美的智慧与艺术。悠远的陶瓷历史,陶瓷艺 术,无处不显示着陶瓷艺术的绚烂。陶瓷釉色令人遐思,不同的 釉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釉色会随平滑、光鲜、苦涩、凝重、等 一切人的心理反映,而有所变化,深深吸引人们的心。 3.2陶瓷艺术装饰之美 进行陶瓷艺术造型装饰是很关键的一步,首先要明确陶 瓷装饰是为美化造型而存在的,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谈陶瓷装 饰。陶瓷造型浑厚、轻巧,质朴、怪异的形态特点,要求造型和装 饰画面需要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不 然,就会破坏造型原有的美。到位陶瓷装饰,可以使造型更美 丽,也能充分显示陶瓷艺术的意境美。所以要有非常娴熟的绘 画技巧.还必须具有组织审美装饰的能力。不然就不能更好的 用装饰来达到处理陶瓷器物的效果。那陶瓷艺术的审美也会因 其缺席。所以说,作者要有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有艺术创作意 志,才能使作品保持吸引力,得到人们的喜爱,保留下去。 腹有诗书气自华,图有形神气韵。我们在追求笔墨韵味与 技巧的同时。在作品中也要表现出平淡天真、超凡脱俗、宁静禅 悟、严肃淡雅的的文人画审美标识。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和 “鬼斧神工”的深境。淘气艺术中的绘画装饰不但能显示出陶瓷 绘画山水的美感,还突显陶瓷的材质美、器型美、工艺美和体形 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陶瓷山水绘画的气韵之美,形成陶瓷艺 术的意境之美。 4陶瓷艺术残缺之美 我们知道,完美的事物是我们所期待的,(下转第54页)
2013.N0.12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工程与材料科学 直至去年年底,我国冷弯型钢的产量已达7.17亿吨。冷弯 型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重不足4%。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冷 弯型钢产量可达钢产量的10%一20%。我国冷弯行业市场开拓 及产品开发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部分领域的潜力亟待开发。例 如,2011年冷弯型钢在钢结构上的使用量约为158万吨,仅是 钢结构用钢量的7%,与国际15%使用量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美国冷弯型钢占钢结构用钢量更是达到70%。我国产业基础薄 弱是制约着冷弯型钢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5.2同质化竞争严重,缺少优质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冷弯型钢品种少,所以一出现某产品为企业获得了 较好的效益后.某些企业便纷纷效仿,通过压低价格造成激励 同质化的竞争,缩减生产成本,从而产品品质降低。但往往对于 要求高、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能优异的产品却又望而却步缺乏研 究积极性。 5.3冷弯型钢标准匮乏 在发达国家中,不同国家都有其相对完善的冷弯型钢产品 标准。产品标准和技术指标是根据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经多次 修订后才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所以不同国家之间冷弯型钢产 品标准和水平也略有不同。例如:对于开1:3型冷弯型钢的标准要 求最高的国家是英国:德国拥有最严格的闭15型冷弯型钢标准 技术指标;13本的冷弯型钢品种分类最细。而在我国由于产品标 准规范不完善,一直制约着冷弯型钢行业的推广与发展。 5.4专用钢材开发滞后 在我国专用钢材的开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用户的要 求。例如:钢材尺寸公差过大、镰刀弯严重、材质不稳定、磷、硫 (上接第48页) 但是我们并不是需要所有完美的事物,我们还是需要一定的残 缺美,有了残缺,而使事物更完美、更具韵味。 4.1残缺美概述 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趣味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期待着在美 的事物中获得更多的自由情感表现和更丰富的情感激发,而事 物残缺的一面给人们提供了契机,适当地弥补了这一缺陷空 白。往往这种残缺美会使人们引起心理上的寄托号晴感共鸣, 这种残缺美还使我们眼前一亮,弥补完美事物带给我们的缺 陷,同时还为创作者提供一定的想象,为下一次的创造提供材 料和灵感。它为陶瓷赋予的残缺美使得陶瓷艺术不再单调,让 陶瓷艺术充满新颖和活力。所以陶瓷艺术加入残缺成分,让本 已完美的陶瓷形态显得更加靓丽和有韵味,让陶瓷艺术之美更 鲜明,更有魅力。这种风格很适合陶瓷业的发展,让陶瓷古代文 明融入现代艺术,让陶瓷艺术勇承下去。 4.2残缺美之特点 有学者把残缺美归结为三个特点:(1)它的抽象性、独创 性和象征性为人们在欣赏的基础上的创作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和条件:(2)它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结构样式对人们的 视觉和触觉有着具有强烈的刺激冲击,让人们认识到不一样的 陶瓷艺术的风格;(3)以它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效 果来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源泉,为他们的创造制造条件和机会。 它已经转化为对整个事物以及陶瓷艺术所体现的残缺美的大 体总结,是现阶段对残缺美的较好的诠释和分析。陶瓷艺术中 杂质含量超标等,都在制约着专用钢材的发展。高强塑性的细 化晶粒钢、纯净钢、质量差距仍然存在。 5.5地域分布不均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三个地区集中了80%的冷弯型钢 生产企业。西部地区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但生产厂家很少,西南 地区已开始启动,但西北地区还尚属空白。东北地区虽然是焊 管和冷弯型钢发源地,但是却处于封闭低迷的状态。亟待市场 开发。 6结语 纵观冷弯型钢的发展历程,及新世纪的发展形势,冷弯型 钢的发展潜力很大。若想促进冷弯型钢生产的发展,就必须拥 有自主开发CAD软件,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国内冷弯型钢 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冷弯型钢作为新兴的钢铁工业,要抓住每 一次的市场机遇,稳步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国良.中国冷弯型钢面临的第二次发展高潮【J].焊管, 2004,27(4) [2]崔高建,吕相艳,迟正洪.冷弯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J】.机 械制造,2005,43(441 【3]韩志武,徐树成.冷弯成型过程的实验研究[JJ.钢铁, 1999,34(1 1) [4]刘继英,艾正清.冷弯型钢的CAD/CAM一体化技术与应 用[D].北方工业大学,1999 残缺美在现实中的运用和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 术语言,其艺术地位变得极其重要,在陶瓷艺术中有着重要的 装饰作用和表现作用,给人们留下了迥然不同的审美视觉、审 美意识和审美享受。 在我国,陶瓷艺术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赋予精 神文化的文化产品。细看陶瓷的设计,制作过程和文样装饰到 处体现着它深邃、完美、独有的美感。陶瓷艺术是不仅是中华名 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也凸显中国人 们对事物的审美观。而且它也是全世界人们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冯少胜.浅谈陶瓷艺术的审美与创作[J].景德镇陶瓷, 2008 【2】李勇,乐茂顺.浅谈陶瓷艺术中的审美意识fJ].景德镇高 专学报,2008 【3】张莉,朱斐翡.浅谈陶瓷艺术中的残缺关[J].陶瓷学报, 20O9 【4】李婉青.浅谈陶瓷艺术之关[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 作者简介: 林文彬(1982.03一),男,福建德化人,大专学历,工艺美术 师,国宝窑创始人,研究陶瓷设计研究十几年,多件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