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

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

市人民政府令第 86 号
《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已经 2006 年 12 月 27 日市人民政府第 58 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 长:毛小平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
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
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其他活动,均
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工作。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工作。
建设、国土、房管、财政、公安、环保、旅游、园林、民族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
自的职责,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历史文化名
城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和合理利用。

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
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护规划
第八条 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传统建筑风貌、城市格局和空间环境,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
工业遗产、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区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和空间环境等特点,确定保护的原则和重
点;

(三)注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规划措施,保
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四)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定。
第九条 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应当先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
主管部门商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将其纳入保护规划。

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办法和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批准后,公布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
众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

第十一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依法批准公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的需要,确需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须报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影响到历史文化名城总体布局调
整,改变原规划确定的原则、整体风貌以及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须报原批
准机关审批。

第十二条 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
围内的地下文物埋藏情况进行普查,划定不宜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地下文物埋藏区。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 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保护规划擅自进行拆除或者建设工程;
(二)擅自改变保护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对不可移动文物依照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进
行保护,其他历史建筑应当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保护和整治。

第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的,应当在项目批准
前听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后,方可开工
建设。
第十六条 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必须科学维护,及时修缮、加固,
以保证文物安全,并确保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与文物相协调。

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消防设施、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
范设置。因保护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的,公安消防、规划等部门应当协商制定相
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街区在进行修缮、保养和迁移时,其设计施工方案应当根
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十七条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文化街区辟为参观旅游场所的,有关部门应当有
计划可持续地加以利用,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

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文化街区辟为参观旅游场所的,应当制定必要的游览守则,引导
参观游览者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管理制度,履行爱护文物及其设
施的义务。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力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工
作。

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街区、桥梁、工业遗产等的历史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擅自更改;确需更改或者取消的,地名管理部门应当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依法负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职责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批准文件无效,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
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调整保护规划的;
(二)违法调整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的;
(三)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保护规划的要求履行审批和其他保护职责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玩忽职守的。
第二十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违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保护规划的要求,
进行勘探、建设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并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文物及
文物保护标志损坏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