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杂志(1915/9-1917/2)•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因亚东力量不足,汪介绍陈子佩、陈子寿兄弟的“益群书店”,议定月出一本,编辑费和稿费2百元•1916年2月15日,因护法战争爆发,《青年杂志》出至1卷6号停刊•1916年3月3日,群益书社接到上海青年会信,说《青年杂志》跟他们的《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及早改名。
群益书社同陈独秀商议,拟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1919年4月起,《新青年》在北京印定《新青年》(1917/3-1920)•1917年1月,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社随迁北京箭竿胡同9号,不久吸收钱玄同、刘半农、沈伊默等人参加编辑。
•1917年底,《新青年》因发行不广,书社企图“中止”,陈独秀等人与之交涉,才允续刊。
•1918年1月初,《新青年》决定改为同人刊物•约从7月(5卷1号)开始,《新青年》采取轮流编辑。
•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6卷1号公布轮流编辑的办法。
1号陈独秀、2号钱玄同、3号高一涵、4号胡适、5号李大钊、6号沈伊默•1920年9月1日,新青年社成立,出版8卷1号。
因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的页数比平时多,群益书社决定加价,引起陈独秀不满,决定《新青年》8卷1号起脱离群益书社《新青年》:(1921-1925)•1921年2月初,《新青年》8卷6号付排时,稿件被租界巡捕房包探所搜,罚洋50元,不准在上海印刷•1921年4月1日,《新青年》社迁至广州昌兴路26哈,出版8卷6号,实际编辑部仍留上海•1921年10月1日,《新青年》出至9卷6号后停刊,新青年社解散。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改为季刊,仍为共产党机关刊物,重新在广州出版,并发表《新青年之新宣言》。
由瞿秋白主编•1924年12月,《新青年》季刊出版第4期后停刊。
•1925年4月,《新青年》仍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改为不定期刊物出版胡适与五四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谈新诗•《尝试集》与胡适体胡适(1891——1962)•1891年12月17日生,安徽绩溪人,1895年开蒙,1904年春去上海求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2期官费生赴美留学,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7年-1926年在北大任教,1928年-1931年5月任中国公学校长。
1931年11月-1937年重任北大教授。
1938年-1942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5年——1948年任北大校长。
1949年-1958年在美旅居。
1958年4月,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1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文学改良刍议言之有物:情感与思想(见地、识力、思想)•不模仿古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须讲文法:不讲文法,是谓不通•不作无病之呻吟八不主义•务去烂调套语:以其耳目所亲见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一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不用典:不能铸词造句以写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陈言以代之,以图含混过去,是谓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4月•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注重历史的文学观念。
一言以蔽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今人当造今人之文学•白话文学为吾国文学趋势。
愚以深信此理,故又以为今日之文学,当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建设的文学观念论•1918年4月•建设新文学的宗旨是“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
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的国语。
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国语的文学是造国语的利器。
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
造中国将来白话文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的人谈新诗•1919年8月《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我到北京以后做的诗,认定一个主义;若要做真正的白话诗,非做长短不一的白话不可。
这种主张叫做‘诗体的大解放’。
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的文学可能性。
”谈新诗•1919年10月•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
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新诗大多数的趋势,依我们看来,是朝着一个公共方向走的。
那个方向便是“自然的音节”。
•节,就是诗句的顿挫段落。
新诗体句子是无定的,就是句里的节奏,也是依着意义的自然区分与文法的自然区分来分析的。
•音,就是声调。
新诗的声调有两个条件,一平仄要自然,二是用韵要自然。
白话诗的声调不在平仄的调剂得宜,全靠这种自然的轻重高下。
胡适体•1936年2月《谈谈“胡适之体”的诗》•做诗的戒约至少有这几条:1、说话要明白清楚。
凡是好诗没有不是明白清楚的。
至少胡适之体的第一条戒律是要人看得懂,2、用材料要有剪裁。
消极的说,就是要删除一切浮词凑句;积极的说,就是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
3、意境要平实。
自己觉得平实、含蓄、淡远的境界是最禁得起咀嚼的。
平实只是说平平常常的老实话,含蓄只是说话留一点余味,淡远只是不说过火的话,不说“浓的化不开”的话周作人与文学革命•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文学思想的发展周作人(1885-1967)•1885年1月生。
1901年考入南京水师学堂管理班。
1906年去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后改入立教大学。
1909年与羽太信子结婚。
1911年秋归国,在家乡教书。
1917年任北大教授。
1938年任伪北大校长,1941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督办。
1945年12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十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
1949年1月出狱,8月回北京。
1967年11月逝世。
人的文学(1918)•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
•我们所说的人乃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
•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
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满足。
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
•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他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改造生活的力量。
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
人的文学•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
•这两个要点,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常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
•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
第一,关于物质的生活,应该各尽人力所及,取人事所需。
第二,关于道德的生活,应该以爱智信勇为基本道德,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道以上的因袭的礼法,使人人能享自由真实的幸福生活。
人的文学•我所说的人道主义,乃是着中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所以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
•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士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正面的。
写这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
(二)是侧面的。
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都很可以供研究之用。
平民文学(1919)•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
我们说贵族的平民的,并非说这种文学是专做给贵族,或平民看,专讲贵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贵族或平民自己做的。
不过说文学的精神的区别,指他普遍与否,真挚与否的区别。
•贵族文学形式上的缺点,是偏于部分的,修饰的,享乐的,或游戏的,这内容上的缺点,也正是如此。
•平民文学应该著重与贵族文学相反的地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
平民文学•第一,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
我们不必记英雄豪杰的事业,才子佳人的幸福,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第二,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既不做在上面,自命为才子佳人,又不立在下风,颂扬英雄豪杰平民文学•最怕被人误解的两件事,非加以说明不可。
•第一,平民文学决不单是通俗文学。
他的目的,并非要想将人类的思想趣味,竭力按下,乃是想将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适当的一个地位。
•第二,平民文学决不慈善主义的文学。
在现在平民时代,所有的人都只应守着自立与互助两种道德,没有什么叫慈善。
平民文学所说,近在研究全体的人的生活,如何能改进到正当的方向,决不是说施粥施棉衣的事。
周作人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变化•1918-1922年,人道主义的文学思想•1922-1924年,自由主义的文学思想1、自己的园地2、文学上的宽容3、贵族的与平民的自己的园地(1922年)•主张要尊重个性。
“依了自己的心的倾向,去种蔷薇地丁,这是尊重个性的正当办法,即使如别人所说果真应报社会的恩,我也相信已经报答了,因为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却也一样的迫切需要蔷薇与地丁。
”“倘若用了什么名义,强迫人牺牲了个性去侍奉白痴的社会,那简直与借了伦常之名强人忠君,借了国家之名强人战争一样的不合理了。
”•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离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
文学上的宽容(1922年)•文艺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而亦为人类的,所以文艺的条件是自己表现,其余思想与技术上的派别都在其次。
•现在倘若拿了批评上的大道理去强迫统一,即使这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实现了,这样文艺作品失去了他唯一的条件,其实不能成为文艺了。
因为文艺的上面是自由不是平等,是分离不是合作,所以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
•宽容决不是忍受,不滥用权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发展是宽容,任凭权威来阻遏自己的自由发展而不反抗是忍受。
正当的规则是,当自己成求自由发展时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取忍受的态度;当自己成了已成势力之后,对于他人的自由发展,不可不取宽容的态度。
贵族的与平民的(1922)•文艺上贵族的与平民的精神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人讨论过,大都以为平民的最好,贵族的是全坏的。
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想,现在却觉得有点怀疑。
•我现在的意见,以为在文艺上可以假定有贵族的与平民的这两种精神,但只是对于人生的两样态度,是人类共通的,并不专属于某一个阶级。
•平民的精神可以说是叔本好耳所说的求生意志,贵族的精神便是尼采所说的求胜意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