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 *****
学 号:**********
专 业:音乐表演
班 级:音表2班
日 期:2016年1月
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
价值。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是其发展的唯一
途径。本文认为创新要在理念上超越自我,突出特色,贴近时代,走向市场。
关键词:传统音乐;继承;发展;创新
在当今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生产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商品经济对传统音乐
的不断冲击。大量的流行音乐,电影电视音乐,网络音乐等等渐渐成为了社会音
乐文化的主导。而内涵丰富的传统音乐则逐渐在人们心中淡化。在商品经济的大
潮中,青年一代不了解传统音乐,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在大流音乐中迷失了方向。
绝大多数的人知道“四大天王”是谁,但几乎没人知道四大名旦为何物;很多人
会弹奏钢琴吉他,却不知道缶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传统音乐的继承
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中国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湖南怀化有一种流传上百年的剧中——“麻阳花灯戏”,而在各乡各村曾
经都活跃过一支支花灯戏班子。每逢秋收时,人们围着晒谷坪,点上篝火,唱起
了花灯戏。清脆悦耳的唱腔和幽默风趣的表演,表达者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女
儿出嫁时,幽怨的哭嫁歌诉说着母女之间的依恋之情;老人离世时,哀伤悲痛的
花灯调则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花灯戏被各种大流
音乐所取代,甚至被看成是极为老土,不上档次的小儿戏。随着花灯艺人先后离
世,当年那种从年头唱到年尾,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花灯戏已经淡出历史舞台,
那些回味无穷的唱腔、调子、动作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据报道,此类现象绝
非个例,整个传统音乐界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该如何继承
该怎样发展。
一、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没有继承
这一稳固的根基,发展就如同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如《流水》在我国被代表为
知音的象征,在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航天器收录了管平湖先生演奏
的《流水》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去茫茫宇宙为人类寻觅“知音”。岂不知,从战
国时期至今的2000余年里《流水》产生过很多个版本。但无论如何变化,它始
终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新。中
国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
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还要树立对传统音乐的自豪感和
自信心,坚定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另一方面,发展是继承传统音乐的目的和归
宿。继承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没有发展,继承就不会产生新的血液,就不
会有生命力。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试想,当初的《流水》如果没有千
百年来人们的传承和创新,很有可能就会销声匿迹。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中谋
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二、 科学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
当今,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拿几首民歌做些改头换面的工作,就成自己的创作
四处推销,或是停留在模仿和改编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样的继承与发展只不过
是“老调重弹”,这样也不会给我们的传统音乐带来新生,以致这样的继承就显
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因此,我们不能把继承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渗透到中国传
统音乐的核心和灵魂。继承传统音乐那种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创新精神,继承
传统音乐种独特的语言,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这样的科学
的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才会创造出中国音乐的新传统。
三、 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唯一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
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笔者认为创新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
重要途径。
1. 创新才会使中国传统音乐焕发生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任何意识形
态和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总是随着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
国传统音乐也必然在不断战胜落后和腐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自己,以顽强的传承性不断超越过去,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颖音乐文化。中国
传统音乐是我国千百年来阶级社会的产物,精华和糟粕往往会同时存在于音乐形
态中,由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创作,所以都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因
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利用以前艺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能进一步
创造出新的内容。例如:当代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印象》作为中国近现代
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原生态民族歌舞,从山村乡寨走向世界,
为中国式的的舞台艺术走向世界市场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运作模式。舞蹈中,有
75%的演员来自当地的山村,为世人展现了当地人内心原汁原味的风格。这样的
现象还有很多,只有在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中,中国传统音乐才能随着时代的步
伐向前迈进。
2. 如何科学的创新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课题。首先,应该
突出特色,贴近时代。我们要在充分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深挖历史文
化资源,展现幸福的新生活,不断的对传统音乐进行创造性地转换,不断的去伪
存真、去粗取精,提高品位。如:一九四三年“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在革命根
据地延安发展的新秧歌,为我国传统的歌舞艺术打开了另一扇门。传统秧歌经过
改造,一跃成为了表现新时代人民群众风貌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其次,要借鉴国
外,为传统音乐输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其新生。如,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
就是东西方音乐文化擦出的火花。它是一部以西方交响音乐的形式展现我国民族
音乐的大型组曲,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被国内外
众多交响乐团演奏,成为中国管弦乐在世界乐坛上演出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再次,
应该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中国传统音乐铜市场
需求的切入点,采取最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使传统音乐不失其原味又有发展创
新的市场经济成份,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能促进积极的发展。这几
年流行乐坛上有一支叫做“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团,她们将传统器乐表演与现
代流行音乐的丰富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在国内外均获得了成功。最后,高新科技
成果能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LED宽
屏画卷,无线电控制的缶等等我国传统音乐同高科技完美的结合让劝世界看到了
一个历史悠久、繁荣昌盛中国。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它才
能保持长盛不衰,才会让子孙后代拥有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才会更加放出更加璀
璨的光彩。
参考书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6-134.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23-290.
[3]李西安,《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104-2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