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独特精
神文化内容与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2000
多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随着西方音乐和流行
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民族音乐在被大部分的人渐渐遗忘,它的流
传和发展和发展也不被人们重视。
民族音乐的这种状况与许多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流行音乐
相比,传统的音乐确实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通过琴、箫、
琵琶、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艺术水平较高,然而娱
乐性不足,需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的人才能欣赏出音乐的意境,
然而大部分的人显然并没有这一水平。人们欣赏音乐,更多的是
满足自己的娱乐要求,较高的欣赏要求和缺乏一定的娱乐性,这
也使得他们渐渐对传统民族音乐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是在教育方面,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民族音乐中
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民族音乐在教育方面并不
被人们重视。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
忽视。许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接受正式的民族音乐教育。
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的
培养。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
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
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
使学生对教材中仅有的民族音乐产生排斥态度,对音乐课丧失兴
趣。并且我们不难看到,对中国民族音乐接触更多的也只是在专
业院校。使得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缺乏一定的基础。
长此以往,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
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
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
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
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
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1). 以
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
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
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
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
情。 (2). 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
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
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
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
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
自我振奋、自我感动。
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的节
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音乐
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与时代相呼应的,
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改革民
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就要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
音乐作曲家,传统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了人们要改变它们。我们如
果一味去传承,而忽视人们逐渐变化的审美标准,相当于自己将
民族音乐文化抛入角落。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在秉承民族传
统上进行艺术的创新。中国知名民族乐队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
成功的例子。民族音乐要发展,只凭高水平的演出是不够的,更
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传统音
乐的继承和创新,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使人民感受到中国
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以此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最终使民族音
乐文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应让更多人接
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