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2型糖尿病的基因检测

浅谈2型糖尿病的基因检测

・532・ 陈刚,赵红卫,徐琦,等.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人凝 血酶原复合物研究[J].四川化工,2006,9(5):4— 8. Pabinger I,Brenner B,Kalina U,et a1.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Beriplexw P/N)for emergency antieoagulation reversal:a prospective multinational clinical trial[J].J Thromb Haemost,2008,6(4):622 —631. Lessinger C A,Blatt P M,Hoots W K,et a1.Role ofpro— 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 in reversing warfarin an・ ticoagulation:a ren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Hema- tol,2008,83(2):137—143. Gmbh S K.Freiburg 6 factorⅧconcentrates.factor VE/ yon willebrand factor concentrates,factor IX concen. trates,activated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J]. Transfus Med Hemother,2009,36(6):409—418.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Ju1.2014,Vol 23 No.7 [17] Keeling D,Tait C,Makris M.Guideline on the selection and rise of therapeutic products to treathaemophilia and other hereditary bleeding disorders[J].Haemophilia, 2008,14(4):671—684. [18] 李斌,吴竞生。血友病的综合治疗[J].血栓与止血 学,20l1,l7(2):88—91. [19] 周志忠,曹艳花,林妙,等.冷沉淀与凝血酶原复合物 联合在大出血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 15(9):1 073—1 074. [20] Robblee J A,Wilkes P R,Dickie S J,et a1.Bleeding in a jehovah’S witn ̄s patient undergoing a redo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ontrolled with cryoprecipitate and a pmthmmbin complex concentrate[J].Can J Anaesth, 2012,59(3):299—303. 收稿日期:2014—03—14 (本文编辑:王作利) 作者简介:黄皤(1985一),男,江西省吉安县人,硕士学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浅谈2型糖尿病的基因检测 王雪涛,朱燕萍 (西山煤电总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太原03005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 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达3 亿¨J。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2010版 中国糖尿病指南指出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9.7%, 大约10人有1人是糖尿病,这是令人震惊的事实!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其中2型糖尿病占95%。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不明,但公认的是遗传和外界因 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发病之前,可以通 过糖尿病基因检测进行评估和预防。所谓糖尿病基 因检测,是指通过基因芯片等方法对细胞中的DNA 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糖尿病致病基 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1 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现状 目前糖尿病公认的主要易感因素有:年龄、糖耐 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家族 史、现代的生活方式以及肥胖等。其中糖尿病家族 史一般指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有无糖尿病。2型糖 尿病的发生、发展分为4个阶段:遗传易感性——胰 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糖耐量减低和空腹 血糖受损——临床糖尿病。糖尿病的基因检测与此 有关。常见的2型糖尿病基因有16种:亚甲基四氢 叶酸还原酶(MTHFR)、脂联素蛋白(ADIPOQ)、钙激 活蛋白酶lO(CAPN一10)、尾加压素Ⅱ基因 (UTS2)、磺脲类药物受体1基因(ABCC8别名 SUR1)、维生素D3受体(VDR)、瘦蛋白(LEP)、脂蛋 白脂酶基因(LPL)、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 (ApoE)、解偶联蛋白3基因(UCP3)、解偶联蛋白2 基因(UCP2)、雌激素受体(ESR1)、细胞毒性T淋巴 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E一选择素(SELE)、 白细胞介素1(IL1A)。在这l6种基因中,大体有五 类。第一,血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MTHFR,ADI— POQ,CAPN一1O。第二,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基因: UTS2,SUR1,VDR。第三,与肥胖相关基因:LEP, IJPL,ApoB,ApoE,UCP3,UCP2。第四,免疫调节相关 基因:CTLA4,SELE,ILlA。第五,ESR1。 2 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报告单 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报告单显示。笔 者选用的是联合基因集团的基因检测报告单。选择 它的原因是:联合基因以4 000多项的基因专利技 术,高居国内第一位,且2002年联合基因已经拥有 了79条糖尿病相关基因的专利。联合基因集团是 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我国领航基因企业,糖尿病基 因报告分为6个梯度:一一,一,+一,+,++,+ 1J 1J]J 1J n M :2 rL rL rL rL 临床医药实践2014年7月第23卷第7期 ++。一一表示风险很低,一表示风险较低,+一 表示风险略高,+表示风险较高,++表示风险很 高,+++表示风险极高。这6个层次是从风险很 低,不易患病逐渐到风险极高,极易患病。以下是l 例患者的报告单,它先判定16种基因的阴、阳性,再 综合判断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报告单 

注:一表示风险较低,+表示风险较高。 3单个基因研究现状 这l6种基因中,任意单个基因与糖尿病的关联 性已有很多研究证明。例如ApoE,ApoB通过影响 血脂与糖尿病均有明显正相关。LEP,IJPL与肥胖和 糖尿病存在相关性,特别是MTHFR基因反映同型 半胱氨酸和糖尿病。MTHFR基因可以反映多个疾 病,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它也是糖尿病的关键基 因。Neugebauer等【2 研究了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在内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THFR基因 型及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发现并发DR组的 MTHFR等位基因突变明显高于无此并发症组,从而 说明了MTHFR基因C677T是DR的易感因素之一, 进而证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MTHFRC677T多态 性可能相关。 4糖尿病基因检测的价值 第一,疾病的发生和检查分为五个梯度:基因水 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临床前——组 织器官水平。基因水平就是分子水平。它是最早和 诊断最准确的水平。基因检测是疾病最早的预警, 在现代医疗模式中更加重要。现代医疗中以预防为 ・533・ 主。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更早地预防糖尿病。第二,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糖尿病基因报告可以进行个体化 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指因人而异。比如:如果LEP, IJPL为阳性,就应小心肥胖,注意饮食,从这方面预 防;如果MTHFR,ADIPOQ为阳性,那就应加强锻 炼,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胰岛素抵抗等等。 5糖尿病基因检测的不足之处 第一,基因检测价格较高。2型糖尿病基因检测 我院为512元,医保报销后100多元。但是门诊患者 不报销,包括很多健康体检中心也未人医保,是全自 费。第二,基因行业缺乏准人机制,统一原则。目前 该行业欣欣向荣,基因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 展。该行业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基因结果 的判断。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很多,随着科学的进步, 将来可能会更多。但糖尿病主要基因并不多。各个 厂家因为经济利益选择的相关基因不同,其结果也不 同。所以我们急需国家层面的标准和规范。以美国 为例,美国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院专门制订准人规范 和行业标准,对于基因公司的具体操作项目、硬件水 平等都分别有相关的资质认证。美国病理学院定期 审查实验室的项目、人员等。这些程序和经验我们可 以借鉴。目前国家正在整顿该行业,已叫停二代基因 测序产前检测在临床的使用。本文论述的2型糖尿 病基因检测属于一代测序,是相对成熟的结果。国家 食药总局(CFDA)曾发布二代基因测序产前检测的叫 停与一代测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无关。规范是 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6前 瞻 该行业规范后,通过国家标准最后给出其糖尿 病发病风险,并由医疗机构提出进行相应的预防措 施,相信它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笔者期 待大范围、多民族的糖尿病基因检测和2型糖尿病 发病的关联性研究,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Neugebauer S,Baba T,Watanabe T.Methylenetetra- 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as a risk fac- tor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NIDDM patients[J]. Lancet,1998,352(9 126):454. 收稿日期:2014—03—14 (本文编辑:王作利) 作者简介:王雪涛(1979一),男,山西省晋中市人,在职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科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