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117 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李园园 ,李得成 (1.陕西延长石油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9;2.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陕西西安 71O1O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采用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方 法,结合野外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对全区7口钻井、70多块铸体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分析结论认为长 6油层组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颗粒分选好,粒级比较均一,圆度为次棱状。杂基含量低,颗粒 支撑,以线状接触为主。胶结类型有孔隙式、接触式,为典型碎屑岩储层特征,为将来根据其岩石学特征 制定相应合适开发方案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岩心薄片;细粒长石砂岩 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3--0117—03
1前言 郑庄油区位于陕西省延长县境内的西南部(图 1),地表为黄土塬地貌。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 北斜坡东部,研究区储量面积已经全部动用,开采层 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度8~ 15 9,6,渗透率0.5~1.2×10 m ,含油饱和度35,- ̄ 45 。原油综合含水率25 ,原油采收率为8 ,油井 自然递减率16%。该区靠自然产能保持生产,产量 低、递减快,使得该区块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 约。为了降低油井递减率,提高采收率,搞清储层基 本特征尤为重要。储层岩石学特征是开展其他研究 工作的基础。本文采用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 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 储层岩石学特征,为后续制定合适开发方案提供基 础地质依据。 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 2长6油层组岩石学类型 据野外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室内对全区7口钻 井、70多块铸体薄片的显微镜下详细观察。通过粒 度分析结果统计可知(图2),长6油层组以细粒砂岩 为主,平均值可达86.2%,中砂平均含量8.2%,粉砂 平均含量5.1 ,粘土平均含量0.5 。砂岩类型以长 石砂岩为主(图3),占砂岩总量的93.2%。砂岩颗粒 分选好,粒级比较均一,圆度为次棱状。杂基含量低, 颗粒支撑,以线状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有孔隙 式、接触式,可见少量薄膜一孔隙式、孔隙一薄膜式 和压嵌式等。
瑚 8o ;∞ 嬖帕 ∞ O -.
中砂匀l 糟砂 枯土 图2长6油层组粒度分布频率 3长6油层组组构特征 .
3.1碎屑成分 根据裴蒂庄砂岩分类投点方法,对研究区长6 油层组砂岩碎屑进行投点得出:碎屑成份主要以长 石为主,其次是石英和岩屑。其中,长石43.O%~63. 0%,平均54.9 ;石英15.0 ~26.0 ,平均21.
收稿日期t2OlO一1O—l5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1一),2007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理学硕士,现在延长石油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从 事石油地质勘探。 11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第23期 8 ;岩屑平均8.7 0/oo,其他平均4.8 ,岩屑主要由变 质岩(片岩、千枚岩)、火成岩(喷发岩及隐晶岩),为 典型的长石砂岩(见图3)。
图3长6油层组砂岩岩石类型 (Q石英砂岩,F长石砂岩,R岩屑砂岩) 3.2填隙物组分 长6油层组中的填隙物含量4 ~30%,主要有 自生绿泥石膜、方解石、铁方解石、沸石、铁泥质等及 其它少量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少量沥青质等。 填隙物中,胶结物含量2.5 ~21.5 ,平均9. 88 。主要胶结物为绿泥石、次生石英、方解石、高岭 石、伊利石、长石加大。部分井段中见含量较高的浊 沸石,个别砂岩中含少量铁方解石。钙质中细砂岩、 钙质细砂岩和钙质粉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较 高,多在5 ~2O 之间。 绿泥石胶结物呈纤维状集合体多垂直碎屑颗粒 边缘生长(图版I一1、2),部分向粒间生长并充填于 粒间孔隙中。碎屑颗粒紧密接触时,纤维状绿泥石衬 边多平行于或呈切线状分布于颗粒边缘。少量呈粒 间充填物,绿泥石也交代黑云母、少量泥质内碎屑和 杂基。 次生石英加大在研究区长6砂岩中普遍分布, 只是发育程度和含量有差别(图版I一3)。当石英颗 粒被粘土矿物衬边包围时,自生石英偶尔也以硅质 (多个粒状微晶石英集合体)充填于邻近粒间孔隙 中。大部分长6砂岩中的石英碎屑具1~2级加大边, 即加大边长度达到碎屑石英颗粒周长的1/5—2/5。 次生石英加大多见于粒度较粗的河道相砂岩以及碳 酸盐胶结物、绿泥石和伊利石衬边不发育和黑云母 含量中等一相对较高的砂岩中。 方解石胶结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微晶(粒径10"-- 20t ̄m)方解石集合体,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长 石、黑云母、石英和岩屑泥质内碎屑和杂基。这种方 解石往往充填于水化膨胀的黑云母内碎屑内,部分 重结晶为粗泥块状亮晶方解石。另一种为块状到嵌 晶状(粒径1OO~35O m)亮晶方解石,充填粒间孔隙 并包裹微晶方解石,部分或完全交代碎屑长石和一 部分石英及岩屑。薄片中可见亮晶方解石交代绿泥 石衬边和次生石英加大,充填于次生石英加大之后 的剩余粒间孔隙中(图版I一4)。因此,说明亮晶方 解石形成于自生绿泥石、次生石英加大和伊利石之 后。 填隙物中,杂基主要为泥质及粉尘铁泥质杂基, 还有少量黑云母、泥岩岩屑和千枚岩岩屑在机械压 实过程中形成的假杂基。长6砂岩中杂基含量一般 3 ~8%,平均为2.04 。杂基充填于粒间孔中,部 分被绿泥石和方解石胶结物交代。 4长6油层组砂岩阴极发光实验特征 阴极发光法可以解决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的现 象,阴极发光是用阴极射线管发出加速电子进行激 发而产生的一种荧光。根据矿物的发光特征来研究 其成分、晶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阴极发光法常用来区分碳酸盐类型,方解石常 见的阴极发光颜色为黄色、橙红色,含铁方解石多为 亮橙黄色。铁方解石褐色、桔红色。白云石多为橙红、 暗红色,含铁白云石发光颜色为橙褐色。铁白云石在 含铁量>6 时不发光。利用阴极发光特征还可以区 分碳酸盐成因:方解石在氧化环境下发光昏暗或不 发光;在淡水渗流环境中发光暗;在重结晶、埋藏环 境下发光明亮。 郑庄研究区长6砂岩中,根据碳酸盐的发光特 征以黄色、橙红、桔红色为主,说明主要的胶结物是 方解石(图版I一5),其次为铁方解石(图版I一6)。 还可见铁方解石交代方解石。 且碳酸盐胶结物发光较明亮,根据阴极发光区 分碳酸盐成因,得出胶结物主要形成于重结晶、埋藏 环境。此外,在研究区许多砂岩孔隙中,充填含量高 的铁泥质,其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均为黑色不透 光,但在阴极发光下部分为发黄色、桔红色光的碳酸 盐胶结物,说明可能被铁泥质浸染。 5结论 长6油层组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颗 粒分选好,粒级比较均一,圆度为次棱状。杂基含量 低,颗粒支撑,以线状接触为主。胶结类型有孔隙式、 接触式,为典型碎屑岩储层特征。主要填隙物有自生 绿泥石膜、方解石、铁方解石、沸石、铁泥质等及其它 少量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少量沥青质等。尤其是 绿泥石膜的生成,对石英和长石的加大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对保留砂岩的原始孔隙度起到了作用;方解 石等碳酸盐的生成既可以堵塞孔隙度,降低储层原 始孔隙度,但是又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降低砂岩 的压实程度,为后期的酸性水溶蚀和次生孔隙的形 2010年第23期 李园园等 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119 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也是研究区低孔低渗的重 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49~151. E2] 吴胜和,熊琦华.油气储层地质学[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lOb13. [3] 张美珍,曹寅,钱志浩.石油地质实验新技术方 1.单偏光镜镜下,长石、石英颗粒周围的自生绿泥 石膜,yn一2—3,IOX20 [4] E5] 法及其应用IN].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2O4~205. 刘伟,窦齐丰,黄述旺,等.成岩作用的定量表 征与成岩储集相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209:399~403. 张金亮,司学强,粱杰,等.陕甘宁盆地庆阳地 区长8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 影响I-J].沉积学报,2004:225,- ̄232.
2.扫描电镜下颗粒表面的绿泥石,针一针叶状,分布 主要在颗粒表面和孔隙表面,wt202—57—4,长63
3.扫描电镜下的次生加大的石英,wt202—57—6 4・方解石,单偏光,郑深1—2—3,IOX 20,长63 5.发亮黄色光的方解石,yn2—8 6・发橘红色光的铁方解石,Yn2~8 图版I 各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胶结物 120 内蒙古石油4L.r- 2010年第23期 双重均质复合油藏压裂井模型研究 熊 宇,贾永禄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为高效开发油藏提供依据,针对双重均质复合油藏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 缝,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双重均质复合油藏考虑裂缝储集和裂缝表皮效应的线性流模型井底压力 表达式。应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压力及压力导数对时间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对其动态特征 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压力动态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裂缝储集系数、裂缝表皮系数 和无因次导流能力,其它参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与其对普通直井油藏的影响相类似。 关键词:线性流;双孔均质复合;压裂;裂缝;压力动态 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6—7981(2010)23一O12O—O3
近年来,对垂直裂缝井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张学文[1]、李辉[2]等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应用 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国外,AzariL3]、Cinco[4]和 Lee[4,s]等提出了均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 流理论和试井分析理论,Aguilera[ ]建立了双重均 质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模型,并对其压力动态进 行了分析。国内,刘日武[7]等建立了均质有限导流垂 直裂缝井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系列有限导流垂直裂 缝试井分析方法理论。目前,关于垂直裂缝井的研究 大多针对均质油藏、均质复合油藏、双重介质油藏, 未对双重均质复合油藏垂直裂缝井进行研究。本文 是在上述基础上,结合点源函数的思想,采用War— rant--Root模型来展开研究的。 1物理模型 双重均质复合油藏中存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 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基本假设如下:①地层中存 在两种不同物性参数渗流区,其内区储容比为ct,,内 区裂缝传输系数为 ,内外区导压系数比为1 。,内外 区流度比为M 。,内外区半径分别为rm r ;②双重均 质复合油藏内区被完全压开一条垂直裂缝,该裂缝 与井筒对称,其半长为xr,裂缝宽度为WI,裂缝渗透 率为k 。流体在裂缝中流动有压降产生。 ,, The Study of the Pet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6 Oil Beds in the Zhengzhuang Oil Area 、LI Yuan--yan 。LI De--cheng。 (1.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Yanchang petrolum,Shaanxi,Xi’an,710069;2.The developing institute of the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Xi’an,Shaanxi,Xi’an,710100.)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6 oil beds in the Zhengzhuang oil area。 Adopping at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the thin section、casting section and the SEM for the drilled core, combining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rilling core in the field.the authors observed and analysed abc ut 70pieces thin section in 7wells of the whole area,then come to a conclusion.The fine feldspathic sandstone is the most components in the Chang6 oil beds.The fine feldspathic sandstone’S grain is graded well;grain size grade is uniform;psephicity is subangular.There are a little matrix.It is surported by grain,lineal contact.The cemented type are porours and contact.It is a typical clastic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There V—m be provide the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 for development plan which depend on the petrologic characteris— tics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6 oil beds in the Zhengzhuang oil area. Key words:Zhengzhuang Oil Area;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6 Oil Beds;the Thin Section of the Drilled Core;the Fine Feldspathic Sand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