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科研论文 信息技术 高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电化教育已有近80年的历史。全国县以及县以上
的教育部门都设立了电化教育机构,各学校也配置了相对应的
电教设备,培训了一批会使用电教设备的教师。这些设备中,
以广播、幻灯机、录音机、电视、语音室为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
机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但是,多数学校受计算机数量、
教学课件的拥有量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水准的限制,当
前的应用还是初步的,大多仅仅讲公开课时,用投影仪播放一
个课件,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应用,利用CAI教学的就更
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人们的感觉有五点:1、计算机辅助
教学就是一台计算机加一部投影仪;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不
过是减轻了教师的板书负担,对教学协助不大;3、计算机辅
助教学在讲公开课时用一下就行了,平时上课就没这必要了;4、
做课件太难了,我们学不会,也没时间学;5、课件做得好不好,
就是看它用了多少效果,好看不好看。
针对这些现象和观点,本人有下面几点思考:
一、准确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
CAI)是指用计算机协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向学生
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教学服务。用于执行教学任
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或课程软件,简称为课件。计算
机辅助教学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使用CAI课件展开教
学活动,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由教师设计计算
机课件,学生则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课件,展开学习。
CAI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课程软件三
部分组成。
CAI具有如下特点:
1、大容量的非顺序式信息阅读方式
计算机可存贮大量信息,包括一门课程或与某个对象相关
的全部知识。学习者能够浏览,并与系统实行交互,主动地
选择自己所学内容。
2、学生能够控制学习内容和进度。
CAI系统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也设置一些同步措施,仅
当学生掌握了前一部分知识后才进入下一步的学习。这样,学
生的学习进度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能够选择适合每个人的
最佳学习速度。
3、因人施教、即时反馈
CAI系统可通过提问、判断、转移等交互活动,分析学生的
水平和学习状况,调节学习过程,达到因人施教和系统即时反
馈。
学生在CAI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因为教学
进度是由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来控制的,通过连续的提问-反
馈或是操作一反应刺激等交互活动,学生在CAI活动中处于一
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不象被动受教时那么容易疲劳和受
干扰,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网络技术使CAI可获得群体的支持
当前的网络技术使CAI可获得群体的支持,解决个别化学
习与群体学习的矛盾。
二、准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现实中,常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过度夸大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作用,认为教师能够与粉笔与黑板说再见了;二是认为计
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把板书放到了计算机屏幕上,和粉笔加黑
板没多大区别,以前没有计算机,不是照样培养人才吗?公说
公说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以上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仔细推敲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个词,我们发现它非常贴
切。既是“辅助”,就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传统教学
手段的不足之处,必须依赖计算机来补充。计算机对传统教学
手段的补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是将传统教学中教
师通过黑板、幻灯片、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加工成文字、
图形、声音、影象、动画等素材,实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将它
们组织起来,通过投影仪播放,或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播放。
利用这种模式实行课堂教学,能够使抽象深奥的知识以简单明
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
好地协助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促动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升对信息的吸收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能够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
提升课堂利用率。
计算机的动态变化还能够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
和变化体现在学生面前,协助学生思考,使学生由形象的理解
提升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
好的作用。比如,在高中数学中讲授y=Asin(ωX+φ)的图象时,
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学生可看到函数图象是如何从正弦曲线逐
步变化而得到的,从而领会A、ω、φ三个参数对函数图象有什
么影响。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使用练习测验型课件时,课件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当
学生送入答案后,计算机判断其准确与否,并给予相对应反馈。
当学生答对时,课件会予以适当鼓励,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当学生答错时,课件会给予适当提示与协助,或者把问题分解
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直到学生对该知
识或技能的掌握达到要求为止。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型课件,提供或控制一种富有趣味性
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目
标明确、富有教学意义的游戏活动中,得到训练或有所发现,
以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关系,而不是
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不要认为计算机辅助
教学对教学效果毫无协助,继而将它拒之门外,也不要把它当
成灵丹妙药,把每一节课都上成计算机课,而应该恰到好处地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
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用课件与做课件的关系
一说起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家马上会想到就是学习课
件的制作。很多地方组织教师实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培训,也
是学习课件制作。其实,这人为地加深了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畏惧。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自己会做课件固然很
好,想要什么课件就做什么课件。其实不会做也没关系,只要
会使用就行了。至于做课件这件麻烦事,完全能够交给会做的
老师去做,也可从网上下载,或到市场上购买。这就好比汽车
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我们要用汽车,只要学会开车就行了,
至于造车,那是汽车厂家的事情。
四、课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在课件制作中,要防止出现以下问题:
1、花里胡哨,喧宾夺主。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
手段加以修饰,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也不能做得
花里胡哨,更不能加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声音、动漫,否则,
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
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
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
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
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
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
用材得当。不能混淆时代的特征背景,甚至违背社会公德,否
则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破坏整个课件的风格。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
新型教学手段,因为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
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
力,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
为之去探索、去实践、去开发、去研究,课堂教学的明天会更
加辉煌、更加灿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