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廿七日发秦淮

廿七日发秦淮

廿七日发秦淮,残月在马首,思君尚未离巫峡也。夜宿长巷,闻雨声,旦起不休。舆夫泥没骭,良苦。见道旁雨中花,仿佛湘娥面上泪痕耳。” ---王百谷寄马湘兰书

别后妾顷刻在怀,寤寐未忘知己。遥忆故人,恨天各一方。中心郁结,不能朝夕。继见联枕论心,又得秋水盈窗,寒虫破梦。此情此景,真妾销魂时也。何日见君,了却相思债,作人世未有之欢乎?长江天堑,未能长渡,八河相讯,神与俱驰。 ----马湘兰报王百谷书

吴山如黛望借红袖拂白云令山灵色喜乃车音杳然恋恋与黄口儿燕婉不贻讥红拂诸人哉雨寒岁暮才一相思便增白发

仆且行矣恐君凄然不敢握手松间一榻春以为期行云柬来无负然诺长安东门别立马生白发才吟此篇泪痕在袖

别后草色凄凄,波光滟滟,动离人许多愁恨。遥想白门上,正新蝉初奏,如竽如琴,与卿嚼徵含商亦复相同,仆依纸于耳中闻之矣。仆与卿爱之恋之,但仆心中有卿,不知卿心中有仆否。隔墙送过秋千影,莫须有;不抱琵琶过别船,未必然。一笑。 ----屠赤水寄霞卿书

《马守真致王百谷书》 妾秦淮筑室,小住萍踪。略蓄雏环,聊供肆应。乃风流学士,裘马少年,诗酒留连,几无虚夕。盘桓妆阁,竟引为殊荣。是以再拓隙地,更建回廊。池馆清疏,莳花木以招蛱蝶;楼台幽静,扫曲径而延嘉宾。酒绿灯红,灯光灿烂;歌声舞影,舞态翩跹。时亦不少貂冠珠履之流,绸缪缱绻,朝朝暮暮,无尽无休,泄泄融融,如胶如漆。但曲终人散,事过情迁。回首前尘,便如梦幻泡影矣。 自从檀郎辱临寒舍,一见倾心,两情相悦。迨酒阑人去,送客留髡,此夕爱情何以愈之。时妾少负盛名,谬承公子王孙,奖饰逾恒,推为六院之冠。以是艳羡者固多,而妒嫉者也不乏其人。乃不谓竟有官场败类,落魄才人,勾结不肖吏胥,横施强暴,借索.逋为词,以逮捕相恫,索诈数度,掘金半千。奈所蓄既尽,而欲壑未填。时则幸得西台御史,与檀郎有旧,得檀郎请为居间,慨然俯允,始获解围,幸免鱼肉。此情此德,耿耿于怀。妾欣幸之余,无以克报,窃思郎既有心于妾,妾唯委身于郎。而郎谓:“余岂欲得汝而援手乎?脱人之危,而因以为利,去厄之灾几何?古押衙而在,匕首不陷于胸乎?”噫噫!是蔼然仁者之言也。郎意良厚,我心为坚。第溯自妾受兹惊恐,卧病河房;而郎亦径反吴门,未遑相送。从此一别,后会何期?昕夕相思,形之梦寐。然此身不及相从,终难自释。以前迹象,若干年来,时时入我梦中。 迨此次贵友吴公来白下,遥承寄语,藉谂起居佳胜,欢忭奚如。并闻菊秋望日,为檀郎寿辰。届时妾当买楼船,载婵娟,专赴吴门,捧觞上寿也。身未登程,神已驰依左右矣。释晤非遥,虔候晋福。

《李香君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 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泪洗面”而已。 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呜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陆沉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遍。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提钦勘问,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心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度,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 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他。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幼弟,柳老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悯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噫!佳人虽属沙吒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 远望神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珏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珏,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宏光二月,香君草缄。

《柳如是寄钱牧斋书》 古来才子佳妇,儿女英雄,遇合甚奇,终始不易。如司马相如之遇文君,如红拂之归李靖,心窃慕之。 自悲沦落,堕入平康。每当花晨月夕,侑酒征歌之时,亦不鲜少年郎君,风流学士,绸缪缱绻,无尽无休。但是事过情移,便如梦幻泡影,故觉味同嚼蜡,情似春蚕。年复一年,因服饰之奢靡,食用之耗费,入不敷出,渐渐债负不赀,交游淡薄。故又觉一身躯壳以外,都是为累,几乎欲把八千烦恼丝割去,一意焚修,长斋事佛。 自从相公辱临寒家,一见倾心,密谈尽夕。此夕恩情美满,盟誓如山,为有生以来所未有,遂又觉入世尚有此生欢乐。复蒙挥霍万金,识得委身。服侍朝夕。春宵苦短,冬日正长.冰雪情坚,芙蓉帐暖;海棠睡足,松柏耐寒。此中情事,十年如一日。 不意江山变迁,家国多难。相公勤劳国家,日不暇给。奔走北上,跋涉风霜。从此分手,独抱灯昏。妾以为相公富贵以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江南春好,柳丝牵舫,镜湖开颜。相公徜徉于此间,亦得乐趣。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柳如是别传读书笔记——柳如是汪然明尺牍笔记一 黑字为尺牍原文,红色为陈寅恪公考释摘选,绿色为妙门轩增补之笔记,狗尾续貂,不甚惭作,千祈古风流人物及大师海量,垂怜不究唐突自大之罪。 林天素序 余昔寄迹西湖,(林天素之游西湖,当在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每见然明拾翠芳堤,偎红画舫,徜徉山水间,俨然黄衫豪客。时唱和有女史纤郞,(寅恪案:“女史纤郞”当指王修微而言。)人多艳之。再十年,余归三山。然明寄示画卷,知西泠(亦称“ 西陵橋 ”、“西林橋 ”。在杭州孤山西北尽头处,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路。)结伴,有画中人杨云友,人多妒之。今复出怀中一瓣香,以柳如是尺牍寄斜索叙。瑯瑯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然明神情不倦,处禅室以致散花,行江皋而解环珮。再十年,继三诗画史而出者,又不知为何人?总添入西湖一段佳话,余且幸附名千载云。

第一通 湖上直是武陵溪,此直是桂栋药房(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间河东君游杭州时然明所借居之处。)矣。非先生用意之深,不止于此。感甚!感甚!寄怀之同,乃梦寐有素耳。古人云:“千里犹比鄰。”(曹植《赠白马王彪》其二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不知是否化用此句,“丈夫”这虽非关女性,然而与然名柳隐却颇切合也。)殆不虚也。廿八之订,一如台命。

第二通(河东君此札之主旨乃向然明借舫春游。) 早来佳丽若此,又读先生大章,觉五夜风雨凄然者,正不关风物也。羁红恨碧,使人益胜情耳。少顷,当成诗一首呈教。明日欲借尊舫,一向西泠两峰。余俱心感。 (《春星堂集》壹载“汪然明小传”云:制画舫于西湖。曰不系园,曰随喜庵。其小者,曰团瓢,曰观叶,曰雨丝风片。 《春星堂诗集》壹“不系园记”略云:“(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夏仲为云道人筑净室,偶得木兰一本,斫而为舟,四越月乃成。计长六丈二尺,广五之一。陈眉公(陈继儒)先生题曰‘不系园’。佳名胜事,传异日西湖一段佳话。” 《春星堂诗集•随喜庵集崇祯元年花进题词》(《春星堂诗集》一)略云:“余昔携不系园,有九忌十二宜之约。时骚人韵士,高僧名姝,啸记骈集。董玄宰宗伯(董其昌)颜曰随喜庵。”)

第三通 泣蕙草之飘零,邻佳人之迟暮,自非绵丽之笔,恐不能与于此。然以云友之才,先生之侠,使我辈即极无文,亦不可不作。容俟一荒山烟雨之中,直当以痛哭成之耳。

第四通 接教并诸台贶,(读若况,此处特指他人赠与的书信或诗文,大抵汪然明所传达非止一人约见书信。)始知昨宵春去矣。天涯荡子关心殊甚。紫燕香泥,落花犹重,未知尚有殷勤启金屋者否?感甚!感甚!刘晋翁(刘同升(1587-1646)字晋亲,江西吉水人,崇祯十年(1637年)殿试第一,杨嗣昌夺情入阁,何楷,林兰友,黄道周言之,俱获罪,刘抗疏,谪福建按察司知事。明亡,投唐王,赣州起兵抗清,败死,妻詹秀,早殇,岳父汤显祖。)(湖上草载有《赠刘晋卿》七律一首,当即作于此时:子政还传中垒官,景丹一札动长安。才推玉树披云馆,名在金茎承露盘。作赋雄凤龙堞起,怀人明月兔园寒。应知同甫悲歌意,剪烛忧时过夜阑。)云宵之谊,使人一往情深,应是江郞所谓神交者耶?某翁愿作交甫(恐是谢三宾.交甫,即郑交甫 。相传他曾于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於汉臯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文选•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棄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李善注:“《神仙传》曰:切仙一出,遊於江滨,逢郑交甫 。 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 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見。”),正恐弟仍是濯缨人(语本《孟子•离娄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后以“濯纓”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等句之意,盖谓己身将如渔父“鼓枻而去”,即乘舟离西湖他往也。河东君既自比渔父,是亦以“某翁”比屈原。)耳。一笑!

第五通(河东君此札所言择静地以避迹一事,在其寄寓西湖然明横山别墅以后。) 嵇叔夜有言:“人之相知,贵济其天性。”弟读此语,未尝不再三叹也。今以观先生之于弟,得无其信然乎?浮谈(没有根据、没有内容的空谈。清 龚自珍 《<徽州府志·氏族表>序》:“若夫齊梁之浮譚, 江左之虚風。”)谤谣之迹,适所以为累,非以鸣得志也。然所谓飘飘远游之士,未加六翮,是尤在乎鉴其机要者耳。今弟所汲汲者,亡过于避迹一事。望先生速择一静地为进退。最切!最感!余晤悉。

第七通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 (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 蔡经 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 方平知经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 麻姑自云:“接侍以來,已见東海三爲桑田。”又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事见晋葛洪《神仙传》。),则为刘阮重来耳(东汉刘晨和阮肇的并称。相传永平年间,刘阮至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晋,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天台山寻访,旧踪渺然。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元杂剧中有王子一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似谓然明若偕己身同访商山之友人,如麻姑与王方平同过蔡经家之例,则此约可践;若然明与其友人同至己身所居之处,必不得相见,如刘晨阮肇重到天台而仙女已渺然矣。)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指托便人带的书信。)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毎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