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比较研究

中国证券期货•03 2011123理论•

Theory 投稿信箱:

zgzqqhzz@163.com

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浓厚,75.4%的大学生为作为中国公民而感到自豪,87.9%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九成的同学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然而也应看到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学生思想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当代大学生继续对我国历史、国情和现行制度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三、对出国问题的认知1.对西方经济大国无明显崇拜意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学生出国深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言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蛊惑而产生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人认为是当代大学生丧失了对国家民族的信心,缺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耀感。那么当代大学生自己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以美国为例,大多数同学在谈及美国时并没有明显的崇拜意识,同学们认为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值得佩服,但同时对于美国的更多印象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论及近年来经济领先世界的国家——日本,大多数中国学生表现出的是一种厌恶感。作为中国民众中最敏感、最容易为爱国主义情绪所感染的群体,中国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讨厌和憎恶日本。最近几年,一直流行着“抵制日货”的口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多的同学认为“在同等的条件、质量下,必然选择国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购买国货与民族意识没有必然联系。2.对出国深造表示高度认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出国深造都表现出了同一个信念,那就是高中历史课本上讲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认为出国者并非显示不爱国,而是为了学成之后报效国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国内就业压力过大,出国一是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另外从国外归来后自身的竞争力也将有所提升,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综合各种对于出国原因的分析,都凸显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出国深造的高度认同,同时也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认为谋求出国者并不能简单地与不爱国划等号,更不是对国家民族未来失去信心。四、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的若干思考1.爱国主义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扬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不断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邓小平总结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为使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认知到,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但同时决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决不放弃国家主权,决不放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决不依附于外国资本。2.引导学生将爱国激情转化为行动历史上,学生一直都是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当代大学生在国家民族认同上,主流趋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不够全面深刻。以在大学生中较为盛行的“反日”为例,在互联网上,一些学生不完全是因为日本的所作所为而“反日”,也是因为其他许多非日本的因素在“反日”。于是,“反日”成了一个发泄各种不满的“出气筒”,它实际上承载着许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大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个性张扬的时期,怀着爱国的激情,却往往容易做出过于偏激的事情。应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的统一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不断成熟、不断完善,使这种积极向上的爱国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1]黄朗.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2,1(96).[2]徐雅芬.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德育论坛,2002,6(53).[3]徐玫.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教研探索2008,5(22).

作者简介:禹得水(1984—),男,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助理工程师。姜超颖(1984—),女,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工程师。

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比较研究王淑慧 胡景男(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对指标进行赋值,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常用的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即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和缺陷,并提出采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建议,以提高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性,得到准确、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运作与绩效进行客观地评价,并将评价信息应用于未来决策优化、促进被监督主体达到预期绩效的管理行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权数与指标变量取值是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两大重要因素。权数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及计算是否准确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及指导价值尤为重要。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尤其影响到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在整个绩效评价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鉴于此,本文对几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将各方法组合运用的建议。一、指标赋权方法理论和实践研究1.指标赋权方法的分类多指标综合评价确权方法可归为两大类: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主观赋权法多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客观赋权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基于指标数据信息,通过建立一定的数理推导计算出权重系数,如TOPSIS法、灰色关联度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2.各种赋权方法的比较研究一般而言,样本数据完整,应采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如果缺乏样本数据,则应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而且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可信度高于德尔菲法;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比较精确,因子分析法有较大偏差;若样本中含有大量的模糊数据,且同一层次指标个数较多,应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分类,再用AHP法分别做各个子类的权重。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比较分析1.主观赋权法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观赋权法是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与层次分析(AHP)法。(1)德尔菲法。该方法是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对已拟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并赋予相应权值的一种调查法。该方法一般需经过多轮匿名调查,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由组织者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优点是:该方法适用范围广,不受是否有样本数据的限制,如果专家选择适当,能够较好反映普遍性的意见。缺点是:受专家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过程较繁琐,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当多个专家判断发生争议时,不容易得到有效解决。适用于不易直接量化的一些模糊性指标。[1]

(2)层次分析(AHP)法。AHP法是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经验予以量化,特别适用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数据的情况。如果缺乏样本数据,特别是含有大量定性指标时,建议采用AHP法。与德尔菲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①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科学决策方法。通过两两比较标度值的方法,既包含了主观的逻辑判断和分析,又进行客观的精2011 03•中国证券期货124

理论•

Theory

投稿信箱:zgzqqhzz@163.com

确计算和推演,从而使决策过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科学性。②AHP法是一种系统的决策方法,把待决策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最上层是决策系统的总目标,根据对系统总目标影响因素的支配关系的分析,建立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判断,计算出每个方案相对于决策系统的总目标的排序权值,整个过程体现出分解、判断、综合的系统思维方式,也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系统思维原则[2]。

AHP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表现在:①在应用中仍摆脱不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评价专家主观上的不确定性及认识上的模糊性[2]。②AHP法是通过两两比较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当

评价对象较多时,很难实现[3]。③判断矩阵易出现严重的不一致情况。④如果增加新的因素到现有模型中,原有因素的排序会改变,出现次序逆转现象。⑤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AHP法无法处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得具有相关性的绩效指标存在重复计算权重、夸大某一因素重要性的可能[4]。

2.客观赋权法应用较多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等。(1)主成分分析法(PCA)。PCA法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方法。PCA法具有两大突出优点:①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人为确定的,而是根据综合因子的贡献率的大小确定,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客观且唯一。②PCA法可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解决指标间的信息重复问题,简化了指标体系结构。主成分分析中各主成分是按方差大小依次排列顺序的,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舍弃一部分主成分,只取前后方差较大的几个主成分来代表原变量,减少计算量。然而,PCA法也存在缺点:①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对样本量的要求也比较大,不适合定性指标较多问题的评价,同时样本量的规模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②新指标不可能完全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有一定的偏差。③PCA是一种相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没有直接的经济意义,难以对主成分作出客观的经济解释,有碍于作最后的定性分析。④对于应该选取多少个主成分,进行评优排序不能很科学的确定。(2)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该方法同样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在应用原理、模型特征和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优点主要有:①因子分析法解决了诸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把大量的数据浓缩成少量的涵盖大部分信息的因子,保证绩效评估的客观性。②因子分析法要求选定的指标承载尽可能大的信息量,可以降低指标信息收集的成本,并要求指标尽量精简,简化运算。③因子分析法能够构建一个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评估指标体系[4],可以进行整体性评估并得出一个较为客

观、科学、可信的评估结论以供决策。④能够量化每个评估指标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和影响程度,各指标的权数都是从数学变换中伴随生成的,明确了各指标在组织中的优先权和重要性,更具客观性。⑤可以得出各指标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还可以通过评估结果发现评估对象本身的薄弱环节,从而为绩效改进指明努力的方向。缺点:因子分析法,虽然避免了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但赋权结果没能客观反应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有时其赋权结果与客观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子分析法仅能得到有限的因子权重,无法有效地获得各个独立指标的客观权重,当构成因子的指标之间相关度很低时,因子分析将不适用。[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