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3期 2011年6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10 No.3 Jun. 2011
文章编号:1671—4229(2011)03-0051-05
行波激励下大跨度拱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刘爱荣,唐 潘,禹奇才,张俊平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大跨度拱桥在行波激励作用下的平稳随机地震响应特性,揭示了地震视波 速及场地条件对大跨度拱桥的地震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地震场地条件对大跨度拱桥地 震响应影响很大,随着地震视波速减小主拱圈内力表现为递增趋势,当视波速为50 m・s 时拱脚弯矩较一致 激励增大了84%;随着场地刚度减小主拱圈内力逐渐增大,在一致激励作用下,软场地及中等场地条件下,拱脚 弯矩分别比硬场地条件下增大了94%和22%. 关键词: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随机振动;行波效应;场地条件 中图分类号:TU 31l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有关拱桥的地震响应性能研究已有较
多涉及,地震响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谱法、时
程分析法(包括一致激励、多点激励和行波效应)、
随机振动法.王君杰等基于SMART-1台网一次强
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与此地震相对应
的地震动空间随机模型及参数,并以四川宜宾金
沙江南门大桥为例,阐明了地震动空间变化对大 跨度拱桥抗震安全的重要意义¨ ;DUMANOGLU
和SOYLUK等利用随机振动分析方法,研究了地
震空间变化及局部场地效应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响
应特征的影响 -31;LU Z H等利用Pushover法研究
了钢拱桥的地震响应特征l4 ;胡伟岸等以无锡下甸
桥为例采用一致地震激励和行波效应时程分析法,
研究了拱肋的几何非线性,以及几何、材料双重非
线性对大跨度拱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节点
位移偏差向量范数的概念 J.刘爱荣等以广州新
光大桥为研究背景,利用时程分析法系统研究了
多点激励、行波效应等时程激励对大跨度连续刚
架拱桥的地震响应的影响 。 ;赵灿晖等以某跨
径为336 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例,采用虚
拟激励法研究了各方向激励及三维多点激励效应
对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 .
由此可见,近年来绝大多数学者对地震响应
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反应谱法以及时程分析法,对 随机振动法涉及并不多.然而,反应谱方法由于难
以考虑桥梁支座所受地震动的空间不一致性而使
大跨度桥梁的抗震分析具有严重不足,时程分析方
法虽然可以考虑此因素,但也存在计算工作量大,
计算结果过于依赖所选取的地面加速度时间历程
曲线的缺点,具有极强的局限性.由于地震的随机
性和突发陛,在随机干扰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具有随
机性,因而较理想的方法就是应用随机振动理论进
行地震动的描述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随机地震理
论基于以往大量强震记录,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地
震动,掌握地震动的集合特性,对于结构的反应也
作为集合的特性从统计概率上评价.利用随机振
动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具有统计性,并从概率意
义上对结构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以某跨径为
420 m的上承式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振动方
法研究了大跨度拱桥在不同视波速以及不同场地
条件下的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特征,旨在探索
大跨度拱桥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规律.
1 多维多点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1 多点激励下的基本方程
在绝对坐标系下,把结构内部节点(下标s)与
支座节点(下标b)区分开来,则多点地震激励下
收稿日期:2010—09—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06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10650040000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0A03020001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Y1-C751)资助 作者简介:刘爱荣(1972一),女,教授,博士.E.mail:Liu—a.r@163.corn
52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0卷
结构的运动方程可用分块矩阵形式 表示为
Mb J) ̄+ C sb] Xs)+
[K
sb 三 ) ㈩
式中, 、c、K分别为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
矩阵,下标s、b分别对应于结构的非支座节点和支
座节点自由度;X、X和 分别表示地震激励下结
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向量;P 表示地震作用于
各支座节点的力.
在求解式(1)时,可以将结构的内部节点的绝
对位移 分解为拟静位移y、和动态相对位移 ,
其中拟静位移满足方程:
[ Kb 1[Xb J )
由上式可得
=一 X = (3)
式中,F=一 ~Ks 称为拟静模态矩阵,其力
学意义为结构支座节点的单位静位移引起的整个结
构的拟静位移.
将式(3)代入式(1),展开整理得
M sY r+C sY r+KY r=一M sF X b一 C sF+CIb X b L4
当假定阻尼力不是与绝对速度 成正比,而
是与动态相对速度 成正比时,式(4)成为
M sY r+C sY r+KY r=一M sF Xb S
式(5)的形式就和经典动力学方程有着同样
的形式.
1.2行波输入
假定地震波沿地面以常量视波速传播,各点
的波形保持不变,只是存在时间滞后和振幅衰减.
在多点激励的随机加载中,各激励点可以按
如下的PSD关系式输入
Sf ( )=S0( )e 州 (6)
式中,d : ,表示地震波从f点传播
到m点的时间滞后;{D }={ }一{ },表示f、
m两点间的距离;S (09)为某一指定点的输入
PSD.
1.3随机地震动空间模型
在桥梁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中,只要确定了地
震地面运动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及相关关系,就可 以得到结构各个物理量的响应(输出)功率谱密度
函数,进而求得其概率统计均方根值.本文分析所
选取的地震动模型为Ruiz和Penzien改进的Ka—
nai.T ̄imi谱模型¨ :
一 ± : 一[1一( / ) ] +4 ( / )
S0 (7) (05' 一∞r2) +4 。
式中, 、∞,分别为高通滤波器的阻尼比和振
动频率.这是一种双过滤白噪声模型,能起到抑制
低频地震动分量的效果.该模型对应于不同场地
条件的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地震发生时,大跨结
构的各支承点由于受行波效应、局部场地效应及
空间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各支承处输
人的地震波不同.在本文的分析中不考虑局部场
地效应,认为各支承点处输入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是
相同的.
表1 不同场地条件下改进Kanai—T ̄imi模型参数
取值 Table 1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the improved Kanai—Tajimi spectrum model under different field conditions
场地条件 o2g/(rad・s ) w//(rad・s。。)
依据参考文献[11],对应2类场地土Ⅶ度设
防时谱强度因子5 取17.26 cm ・s~,这就确定
了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e ,依据
这些参数确定的地面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如图
1所示.
1.4E-02 妄1-2E—O2 j 1.0E-02 函8 0E.O3 6 0E.03 4 0E一03 2 OE・03 0.0E+00
图1 地面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 Fig.1 Power spectrum curve of ground acceleration
为了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根据结构的自振
频率,取激励频段为[0.1 Hz,10.0 Hz],计入了50
个振型的影响,为适应数值计算的要求将激励功
率谱在激励频段内离散为200个频率点,积分间 第3期 刘爱荣等:行波激励下大跨度拱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53
隔为0.05 rad・s~.阻尼比取值为5%
2 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的结构模型为某主跨为420 m大跨
度上承式劲性混凝土拱桥,桥面距江面高140 m.
净矢高为87.5 m,矢跨比为0.208;拱轴线为悬链
线,拱轴系数m=1.6,主拱圈截面形式为单箱三
室混凝土箱型截面,梁高7.0 m,宽16.0 m.
采用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离散,主拱圈、立
柱、T梁及横梁离散为空间梁单元,立柱顶的双向
活动球形钢支座采用约束放松来模拟,即放松立
柱与横梁相交结点的3个转动自由度和顺桥向、
横桥向的平动自由度,只保留竖向自由度;两拱脚
采用固定约束.全桥共离散为1 137个结点,1 835
个单元,结构模型如图2.
图2 大跨度拱桥有限元计算模型
Fig.2 The FEM of long—span arch bridge
3 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3.1 视波速对主拱圈内力的影响
随机振动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发生的概率特
性,且考虑地震的行波效应较为方便.假定地震波
沿纵桥向方向传播,计算过程中均采用常量视波
速.根据有关文献的取值方法 ,本文计算时分
别取值为50 m・s~,150 m・s~,250 m・s~,400
m・s一 ,800 m・s一 ,1 500 m・s一 ,2 500 m・s一
及无穷大(即一致激励).
计算结果表明(见图3),随着视波速的增大,
主拱圈各部位的竖向位移均方根随机响应趋势并
不表现出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在跨中位置附
近,行波效应使得跨中竖向位移增大,对抗震不
利;而四分点附近,随着视波速的增大,行波效应
使得1_,/4竖向位移减小,对抗震有利. 纵桥向距离,m 图3不同视波速作用拱肋竖向位移的均方响应
Fig.3 Mean square roots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 under dif- ferent shearwave velocity
从图4~6中还可看出,纵桥向一致与行波激
励作用下拱顶附近的轴力和弯矩非常小,这是由
于结构沿顺桥向具有对称性,而纵向激励(行波激
励)是反对称的,只有反对称振型被激发,正对称
振型无贡献,反对称振型只产生反对称的内力和
位移,故拱顶附近轴力较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视波速的增大,主拱圈拱脚弯矩、轴力、剪力
呈递减趋势,并最后接近于一致激励,在低视波速
50 m・s 时拱脚弯矩、轴力、剪力分别为
9.10E+8N・m、3.81E+8N、2.87E+7N,而在
0 60 12O 180 240 300 360 420 纵桥向距离/m 图4不同视波速作用下拱肋弯矩的均方响应
Fig.4 Mean square roots of bending moment under different shear wave velocity
图5 不同视波速作用下拱肋轴力的均方响应 Fig.5 Mean square roots of axial force under different shear wave velocity
5E+07 0E+07 5E+07 0E+07 5E+07 OE+O7 0E+06 OE+00
纵桥向距离/m 图6不同视波速作用下拱肋剪力的均方响应 Fig.6 Mean square roots of shear force under different shear wave veloc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