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专业代码: 030105 作者姓名: 刘生 学 号: ********* 单 位: 法学院 指导教师: ***
2010年5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安徽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0年5月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10年5月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2
引 言......................................................1
一、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概述...................................1 (一)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内容 ............................................ 1 (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渊源.... ....................................... 2 (三)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功能 ............................................ 2 二、、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历史沿革现代西方国家法律对刑事诉讼中回避 制度的有关规定 ..................................................... 3 三、确立完善回避制度的价值分析 ..................................... 4 四、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缺陷 ...................................... 6 (一)回避人员方面............................................. . . . . .6 (二)回避理由方面 ......................................................... 7 (三)缺乏相应保障机制,难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8 (四)没有明确法官违反回避的法律责任 ....................................... 8 (五)缺乏无因回避的规定 ................................................... 8 五、程序化的刑事回避制度设计 .............................................. 8
(一)设立整体回避制度 .................................................. 8 (二)完善回避理由 ...................................................... 9 (三)强化保障措施 ...................................................... 9 (四)明确司法人员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10
(五)增设无因回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结束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3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摘 要 回避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源于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法官的中立,即法官在审判中不得存在任何偏私,而且必须在外观上使任何正直的人不能对其中立性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这项要求在诉讼中的体现就是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同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是有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时,不得参加该案件审理的一项制度。设立回避制度旨在保证司法人员中立,防止诉讼上的“角色冲突”以及“先入为主”,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保障司法公正。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回避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规定较为简单,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很多,因此对其中隐含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完善就变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司法公正;整体回避;回避人员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Abstract Challeng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 civil suit , It originates from judicial fairness and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of judicial fairness is judge's neutrality .That must make any person of integrity can not have any rational suspicion to setting up nature among them. This requires challenge system in legal action . Seting up challenge system aims at ensuring that the judiciary personnel is neutral and avoiding upper "role of legal action conflict " and "be prejudiced by first impressions"and protecting litigational rights of the interested party ,It ensure judicial fairness at the same time. Regulation is comparatively simple although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currently in effect having done out regulation to challenge system, Problem is in progress Discussing and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law becomie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avoidance system; entirety avoidance system ; Justice of Criminal Judiciary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论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前言 《世界人权宣言》第10条规定: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权由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为了保证刑事诉讼中的被追诉人获得一个公正、中立的法庭对其进行审判,世界各国普遍建立了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回避制度,在我国却没有引起法学界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学理上关注不够,实践上探讨很少。今天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不外是程序公正。然而他们却忽视一个基本问题:程序公正作为一个宏观课题,固然应当是诉讼法学研究的重点。但是,程序公正是由一系列制度、规则的公正以及权利义务的平等构成的,离开微观问题和局部的公正,就没有诉讼制度整体上的公正,也就没有程序的公正。制度建构也仿佛积薪,需要累积性的努力。如果具体制度的建设长期被忽视,只是一味地寄希望于所谓根本性的改革,那么改革充其量只能获得一些表层的成果①。
一、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概述 (一)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内容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审判人员等在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既是一项古老的诉讼制度,也是现代世界各国所普遍适用的一项制度。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峙,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
见 《世界人权宣言》第十条
① 贺卫方:“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 载《法学》1998年第9期,第42页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渊源 回避制度源于司法公正,在英文中,公正、正义一词为Justice,在诉讼中主要是指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源于“自然正义”原则,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自然法理论。最初含义即“任何与案件有关的人不得担任该案的法官”,早在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期,自然正义作为一项古老的程序公正标准,就已经成为自然法、万民法和神判法的主要内容。根据自然正义的第一项要求,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法官的中立,即法官在审判中不得存在任何偏私,而且必须在外观上使任何正直的人不能对其中立性有任何合理的怀疑。这一项要求体现在诉讼当中就是回避制度。 (三)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功能 从回避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有关司法实践来看,回避制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 1、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2、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的对待 3、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
二、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历史沿革及现代西方国家法律对刑事回避制度的规定
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历史沿革
回避制度初显于西汉而成于东汉。为了避免宗室、外戚、宦官等对皇权的干预,首
先在用人上规定明确的限制,开始产生回避制度的萌芽。据《汉书》记载:“宗室子弟无得在公位。”但这时的回避主要是以行政意义上的人事制度出现的,主要是规定官吏回避,到了唐朝才开始出现诉讼意义上的回避制度。 唐朝时期,为了防止官吏因亲属或仇嫌关系而故意出入人罪,《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规定了审判官吏的回避制度,称作“换推”制。《唐六典》卷六规定“凡鞠狱官与被鞠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①其中“亲,谓五服内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人家,并受业师经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及府佐于府主,皆同推换。”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凡案件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