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的财务审查与管理方法
一,合同的财务审查要点
1、合同入档财务前应该对合同进行审查
2、财务根据合同审查结果向公司进行风险点的告知,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或风险规避策略。
3、财务人员审核每个合同当成一个项目管理来进行看待,关注利益和均衡。
1)关注资金的均衡:资金口径下收入合同是否覆盖相对应的支出合同及相关税费、直接人工成本。即收入合同金额>采购金额+相关税费+执行合同所需直接人工成本(工资及五险一金)+销售佣金或者销售奖金
2)其次,关注的是营业利润的均衡
即:收入合同金额>支出金额+相关税费+执行合同企业成本+销售佣金或者销售奖金。财务人员在拿到合同后首先考虑的涉及上下游的收益及支出。
公司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运营管理成本,直接乘以盈利系数,简单的判定此合同是否合适。将合同审核看作一个具体的项目管理,用现金流口径和损益口径分别看待审核。通过彻底分析经营现状和预估未来,得出均衡方案。根据资金预算可以决定货币到底是从松还是从紧,利用内部银行直接控制了合同的收款和付款的进度。而利润预算呢,控制的是价格和周转。预算的整个体系,又决定了对应部门和责任人的绩效。
4、要考虑企业内控和企业执行成本
5、合同是否合法、合规。
6、合同是否有立项手续、是否符合预算标准、是否符合公司流程
7、涉税问题的严格、清晰、准确。发票的种类、税率、开具时间(商品的预收款尤为需注意)、开票内容及规格型号,尤其是涉及软硬件销售、混合销售等具有特殊税法规定的经济业务保证合同和发票实质上的统一。
8、合同中收付款时间、收付款方式、收付款账号要准确。
收款时间越短越好,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付款和验收3天后付款,表述上可差了不少。从收款效果上说,电汇>支票>汇票
9、违约责任条款、知识产权条款、保密条款、不可抗力、争议解决条款审核的主力是法务或者律师。如果没有对应岗位需要财务人员审核的时候,个人建议经常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需求和关注点,原则定义、标准细节要明确和清晰,减少歧义。
二,企业签订合同注意的8个涉税点
1:设置税收政策变化特别条款。
增值税虽是价外税,但是与定价也存在密切关系,通常也是谈判重要考虑事项,4月1日前后签订合同中,需要就增值税税率下调事项进行明确,避免引发纠纷,当然这种民事约定不得违反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
2:关注合同生效及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签订合同不代表合同立即生效,同时需要关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如财税〔2016〕36号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3:交易价款或报酬应含税。
从商业交易的惯例来看,交易价款应该包含税款,合同中明确交易价款为含增值税价款,可以减少交易双方围绕增值税可能发生的争议,尤其在税改频繁期间。
4:明确交易方纳税人身份。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增值税计税方法、税率(征收率)上存在差别,交易合同中应明确纳税人身份,必要时可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复印件作为合同的附件,明确开票类型、开具日期、送达期限等内容。
5:取得合法有效抵扣凭证。
取得不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他合规抵扣凭证或者不合规,对受票方都会造成法律和经济损失,可考虑将增值税发票的取得和开具与收付款义务相关联,并就开具发票所造成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损失赔偿金。
6:注意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变更的税务处理。
如果合同标的发生变更,则可能涉及到混合销售、兼营的风险,纳税人需要关注发生的变更是否对其有利,必要时,需要在合同中区分不同项目的价款。
7:价外费用的定性。
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不仅包括价款,还有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各种性质的收费,建议与价款没有关联的费用可以签订独立合同,避免被课税。
8:注重三流一致,防范虚开风险。
三流一致,三证统一,合同与企业的账务处理相匹配,合同与企业的税务处理相匹配,合同与企业发票开具相匹配,使得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三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