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是土生于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其叶子可用来口嚼或做成卷烟来吸。最早享用烟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红人。当欧洲探险家抵达新大陆时,烟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十六世纪,烟草被传入欧洲,然后再流传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纪以前,烟草大部分以咀嚼、嗅闻(snuff)、烟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制造香烟的机器被发明,纸烟成为烟草使用的主要型式。 在国人众多的嗜好品中,崇洋媚外之风越刮猛,唯独香烟这个为国家创造最大税利的奢侈品最使国人扬眉吐气,尽管洋烟在80年代的中国各地也神气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国产烟最终还是打败了这些侵略者。 高档香烟吸引人之处在于其优美醇和的香气。同样是烟草,同样只是吸吸它的烟气而已,人们竟愿意用百倍的价钱买来享受,这同香水的情形一模一样——香气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戒烟”口号震天响,烟民仍有增无减,看来,要消除香烟的危害还得另辟蹊径。目前医学界认为最好是研制出无害的“保健烟”取代对人体健康有损的香烟,这个计划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段进行。首先将焦油含量降一半,再降低尼古丁含量,再降低焦油含量„„直至降至对人体完全不造成损害为止。 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讲讲容易,做起来难。你把焦油和尼古丁去掉一些,烟民们就接受不了,说是“没劲”。唯一的办法是加香,骗骗“瘾君子”的嘴巴和鼻子,让他们慢慢忘掉熟悉的气息而逐渐喜欢上对人体无害的香味化合物。“加香”当然是加天然烟草或酷似天然烟草的香味成份。 日本最早找到一个替代物,这就是目前风靡世界的据说能“治百病”的草本植物——芦荟,芦荟叶子烤干以后适量加入烟草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油和尼古丁,而“吃味”与烟草最接近。当然经过调香师再配一种专门的“芦荟保健烟香精”加进去以后“烟民”就更欢迎了。日本科技界称芦荟保健烟的问世是“本世界烟草工业的一大革命。 加香技术对鼻烟的制造就显得更重要了,因为鼻烟只嗅闻其香气,没有点燃抽吸,所以加入的香料也与卷烟不同。当然,那个时候只有天然香料,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合成香料还没有出世呢。 烟草、玉米、西红柿、土豆、巧克力并称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现。从印第安人发现烟草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烟草于17世纪才传入我国,当时我国人民普遍的是抽旱烟,之后开始有人抽水烟、吸鼻烟。。《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侵略中国的同时,把香烟也带入了我国。1885年,美国烟草大王杜克父子创办的杜克父子烟草公司首先向我国正式输入其生产的小美牌香烟。1903年到1905年我国的一些民族烟草企业相继成立。 现在中国的香烟生产也是中国工业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些地方香烟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支柱,是纳税大户。 有了烟草和香烟,因此就有人吸抽。从而香烟就有了极大的制造和销售市场,就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香烟的主要成分 尼古丁 香烟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毒性极大,而且作用迅速。40-60毫克的尼古丁具有与氰化物同样的杀伤力,能置人于死地。尼古丁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 焦油 在点燃香烟时产生,其性质与沥青并无多大差别。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 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烟草在发酵过程中以及在点燃时会产生一种烟草特异的亚硝胺(TSNA)。 一氧化碳 吸烟时,烟丝并不能完全燃烧,因此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促进胆固醇增高,也可以间接影响某些肿瘤的形成。 放射性物质 烟草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以钋210最为危险。它可以放出α射线。 其他有害及致癌物质 除了上述有害物质之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烟中的金属镉、联苯胺、氯乙烯等,对癌细胞的形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卷烟过程测评控制系统开发 上海烟业 2007.01 期作者: 卢游 邢伟标 摘 要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作为一种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战略,通过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思想、体系、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活动。本文将西格玛测评控制方式应用到卷烟制造生产过程测评系统的设计中,论述了卷烟制造过程测量的开发背景,并在该系统中,给出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上海卷烟厂在实践西格玛测评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理论模型与计算模型设计过程、测评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西格玛测评控制系统在卷烟制造过程应用的创新意义、应用效果和开发体会。
关键词 西格玛管理方法 西格玛测量模型 卷烟过程测评控制系统 1、卷烟过程测评控制系统的开发背景 上海卷烟厂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起,致力于加强卷烟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实现了膨胀烟丝、制丝、滤棒成型、卷包等关键工序的参数化控制,计算机数采技术在生产一线广泛应用,并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主要工艺技术参数的工序能力指数评价。近几年来上海卷烟厂在全国烟草行业“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率先应用了稳态过程控制的评价管理思路,不满足于追求成品合格率100%的质量控制水平,从参数化控制、SPC评价发展至运用西格玛测评来开展质量评价、质量改进,为卷烟制造企业实现多点生产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引领了中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寻找到一条符合卷烟生产质量控制特点的卷烟制造过程评价的新路,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2、卷烟过程测评控制系统的开发 2.1西格玛测评的基本思路 根据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以及基本概念,结合卷烟生产的特殊性,确定计算上海卷烟厂卷烟制造西格玛水平的基本思路如下: ——关注顾客需求,根据实际生产流程,确定关键质量特性,确定核心流程图; ——设计抽样方案,并考虑抽样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西格玛水平;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寻找不足、改进空间。 2.2西格玛测量模型的设计 2.2.1理论测量模型的建立 由于上海卷烟厂生产的卷烟品牌较多,且生产作业流程相似,在西格玛水平的计算方法上雷同,鉴于此,在过程测评中,选择了产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的某规格卷烟作为测评对象,通过对该规格卷烟制造过程质量水平的测定,来建立西格玛水平测评方法,寻求过程改进的机会,验证测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原有卷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组织现场工艺技术人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围绕影响卷烟制造过程的两项关键特性(水分与温度),确定出50个关键质量特性(CTQ),涵盖制丝、卷接、包装、成品各个环节。然后根据筛选后的50个CTQ,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简化,流程环节从原先66个浓缩至21个,并根据讨论结果绘制出核心流程图,作为西格玛水平测评的基本框架。(见下图1)
图1 卷烟生产核心流程图(示意图) 理论模型数据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测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数据的采集方法及抽样比例上反复斟酌,同时针对50个CTQ中每一种数据的类型及量化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形成了数据收集方案。数据收集形式有自动数采、人工检测两种,由于生产现场是过程数据的发源地,而且有比较完善的实时数采系统,因此数据收集遵循数采优先原则。
2.2.2计算测量模型的设计 由于烟草加工的特殊性,每一道工序质量对总体的影响并非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确定西格玛水平计算模型时,采用了对每个CTQ的质量水平换算成DPMO(百万机会缺陷数),再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每个过程平均合格率的方法。在环节之间或者过程之间,采用的是RTY(流动合格率)的思想,并根据过程对总体贡献程序的差异性,赋予其相应的权重,计算几何平均合格率,然后转换为过程的总体西格玛水平。
最终的西格玛水平的计算模型如下:
图2 西格玛水平的计算模型 P1….P8表示每一个环节的合格率 C1、C2、C3表示叶片、烟梗、烟丝的权重,C1+C2+C3=1 D1、D2表示滤棒和烟丝对烟支的影响程度,D1+D2=1 P11=(P1C1×P2C2×P3C3×P4C4)……………(1) NY= …………(2) 由NY查表计算出SIGMA水平 上述计算的西格玛水平仅仅代表了烟厂某规格卷烟的水平。实际中,上海卷烟厂具有多种牌号。假设有n种,则如果获取全部牌号的信息,则得到的西格玛水平代表总体水平。假设现得到n种牌号A、B…N的标准合格率分别为NY1,NY2,…,NYn,其质量水平分别为R1σ、R2σ…、Rnσ,且可利用其产量作为权重的参考值,为W1,W2…,Wn,则其整个卷烟厂的NY可加权平均获得,即NY=NY1W1×NY2W2×…×NYnWn
利用直接计算或查转换表,可得整个烟厂的西格玛水平。如下图3:
图3上烟厂西格玛水平示意 2.2.3卷烟过程测评控制信息系统设计 西格玛水平测评信息系统是融合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数据中心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可以高效便捷地对工厂卷烟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进行SIGMA水平计算、比对分析等,为工厂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数据依据,为工厂灵活管理提供帮助。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数据中心为平台,以先进的软件技术为实现手段。 —利用现有业务系统和数采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减少后期数据的人工录入。 —根据各类技术指标即时更新系统,使系统适应工厂生产模式的需求。 —根据工厂生产特点,充分、有效地为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依据。 系统具体架构图如下:
图4卷烟过程测评控制信息系统具体架构图 3、项目的创新点 本研究课题在卷烟生产过程应用六西格玛方法进行评价是国内外烟草行业首例成功的实践,其关键技术创新在于形成了西格玛测量模型、卷烟过程测评控制信息系统等,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创立崭新的质量评价思路。在国内外烟草行业首创了以稳态过程控制的评价管理思路,不停留在追求成品合格率100%的质量控制水平,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开展质量评价、质量改进,寻找到一条适合以过程控制为特点的卷烟制造过程评价的新路,并填补了国内外该项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国内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崭新的一页。
(2)提出了西格玛评价模型。提升了国内六西格玛的应用水平,从单一的项目改进提升至系统控制评价,探索建立了一套以顾客关注质量为权重点,以CTQ为核心的西格玛测评模型,为国内同类企业提供自我衡量产品制造能力的测量评价工具。
(3)建立快速测评信息系统。使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充分地与现代设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技术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