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报2009年第11期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
董义军乔娇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借鉴已有低渗透油气藏成功开发经验,结合超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对策,
对实际开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现状;挑战;对策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
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是在1969年前的20年间,
在盆地西缘段褶带先后获得工业性油气流井,在三叠系和侏罗
系发现了几个小油气田。进入70年代,在盆地中南部发现并陆
续开发建设了一批侏罗系低渗透油田;到80年代底,累计形成
年产136.8×104t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在90年代,油气勘探
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陆续发现和开发了三叠系安塞、靖安
大油田,古生界靖边、榆林大气田。
进入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先后发现了乌审
旗、苏里格大气田和西峰大油田。至今已先后成功开发了36个
低渗、特低渗油气田,创造了著名的安塞、靖安、西峰油田开发
模式,靖边、榆林、苏里格气田建设模式。2008年对鄂尔多斯盆
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继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后的又一重
大举措。
一、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现状
在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先后开发了马岭、吴旗、红井
子等侏罗系油田。80年代末至90年代,长庆油田针对安塞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大量开发试验研究与科技攻关,
发现并开发了安塞、靖安等三叠系大油田和靖边、苏里格等特
大型气田。长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加深了对盆地内油气藏地
质条件特殊规律的认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中,
必须始终坚持分油田和区块,深化油藏研究和认识,同时进行
储量、单井产量和经济界限的研究评价。对于油田的开发,要井
井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对于气田的开发,井井都要进行
酸化压裂投产;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降低开
发建设成本,实现效益开发。
长庆油田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的长期勘探开
发实践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创造性的形成了“六大油气
勘探开发理论”、“四种建设模式”、“十一项主体技术”、“十项关
键技术”、“十项技术政策”,已成功开发的安塞油田、靖安油田
都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三低”油藏经济
开发理论,为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建设
速度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面临新的挑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
在综合油田发展基础和国家能源需求的情况下,长庆油田
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的战略目标:2015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
万吨,这意味着长庆油田将有望成为中国西部的大庆油田。2008年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在加大现有主力油田、气田上产力度
的同时,锁定鄂尔多斯盆地储量规模巨大的超低渗透油藏,展
开了大规模产能建设,超低渗油藏成为其原油快速上产的主力
接替区。长庆超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华庆、姬塬、吴起、志靖-
安塞、西峰两侧五大区带,石油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地质储量
6.07×108t。与特低渗透油藏相比,超低渗透油藏岩性更致密、
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开发难度更大。也具
有油层分布稳定,储量规模较大,原油性质较好,水敏矿物较
少,易于注水开发等有利条件。超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开发潜
力巨大。
三、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在储量一定、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管理、技术、资源配置等
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对推动油气田快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以安
塞、靖安、西峰模式等为借鉴,在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
中,通过实施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
采购和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在资源
配置方面,实行以市场配置和优化资源。优选具备相应资质、业
绩表现良好的社会单位作为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主力队伍保障,
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规模建产、快速建产。
根据市场队伍的保障情况、各工序的难易程度以及现场实施风
险大小,建立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并以价
格调控市场、优选队伍、降低投资成本。通过前期的开发实践,
表明要实现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
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2.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快速增储上产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管理体制的一个重
要特征。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油田开发中,将原先彼此分
散、独立的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视勘探开发为一个有机
整体,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
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储量向产量的转化。长庆油
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盆地
大面积“三低”油气藏背景下存在油气富集区,为勘探开发一体
化奠定了最有力的物质基础,勘探开发一体化又是提高油气田
整体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能够有
效解决储量接替问题,实现快速增储上产,井均征地大幅度减
少,有效减少征地费,节约开发投资。勘探向开发延伸,
开发向区域经济184企业导报2009年第11期勘探渗透,通过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勘探、评价、开发的有序衔
接,真正体现了组织管理一体化、方案部署一体化、生产运行一
体化。
3.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技术模
式
目前,长庆油田已逐步形成了低渗、特低渗油藏勘探、开发
的配套技术,实现了1.0×10-3μm2以上的油藏有效开发。但
对小于1.0×10-3μm2储层的有效开发难度较大,尚需技术攻
关。影响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
长8、长6超低渗储层为例,影响其开发的因素较多,如储层物
性差、孔喉细小、可动流体饱和度低、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等,
该储层资源潜力巨大,开发难度大。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应以“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投资成本”为
核心,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以技术攻关的成果指导开发建设,以
开发建设的效果检验技术攻关的成果,实现技术攻关与开发建
设间的有效互动。在总结0.3mD储层攻关实验成果及特低渗透
油藏开发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攻关发展特
色技术,完善成熟配套技术,形成适合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且
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技术系列,是高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
低渗透油藏的核心与关键。
四、结语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已实现历史性
突破,2008年油气当量突破2500万吨,油气年净增长428万
吨,正向着5000万吨油气当量的发展目标迈进。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的实践表明: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能够
满足大油田管理的需要;标准化和市场化可以实现油田的大规
模建设;利用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透油藏的规模开发可以解决
“三低”油气田现实上产问题;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可以实现储
量的快速增长。在油田的后续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实践与探
索,寻找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道富,朱义吾,李忠兴.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胡文瑞.鄂尔多斯盆地靖安示范油田高效开发的理论、技术与管理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3]李逵.安塞特低渗油田效益开发管理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4]黄书先,陈华.西方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1)[5]张霞.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J].国际石油经济.1999(2)[6]钱燕霞.中外石油勘探开发管理体制对比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5)[7]屈耀明.油田企业推行油藏经营管理的思路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05(2)[8]黄琨,张坚.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4)[9]史成恩,万晓龙,赵继勇,柳良仁,孙燕妮.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层开发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云南大理高新区发展对策
扶涛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以大理高新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南省大理高新开发区目前存在问题,在对产生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
提出解决目前大理高新开发区发展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新开发区;融资;产业集聚;管理模式
一、大理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
大理高新开发区根据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决定,结
合大理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按照大理州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和规划布局,构建生物制
药、绿色食品加工、新技术、新材料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2)建设大理市独具特色的一流山水园林大城市的重要新
区。(3)将大理高新开发区建设成为云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
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试验示范区。(4)将将大理高新开发
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
作的经济特区。
二、大理高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大理高新开发区管理体制不灵活,存在着管理效率不高,不能适应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大理高新区属于政府委托管理型,是目前高新区一种主流
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级高新区中渐渐暴
露出了它的不足,束缚了园区的发展。我国由经济功能向城市
功能的转换过程中,面临社会事务日益繁多的局面,高新区的
机构都存在突出的膨胀和管理方式向传统体制回归的问题。在
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既能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又能避免传
统城市管理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的弊端,是高新区共同面临的
体制性挑战。大理高新区随着社区的不断扩大,社会事务和管
理工作日益增多,人少事多,工作力量不足。加上州市授予高新
区的权限得不到全面落实,多头管理、交叉检查的现象日益突
出,高新区原来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已受到冲击。
!!!!!!!!!!!!!!!!!!!!!!!!!!!!!!!!!!!!!!!!!!!!!!!!!!!!!!!!!!!!!!!!!!!!!!!!!!!!!!!!!!!!!!!!!!!!!!!!!!!!!!!!!!!!!!!!!!!!!!区域经济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