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策

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策

南 

謦觑獭 国聊● 

提要2009年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 

案件大幅增加,并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浓重 的保护主义色彩,使中国也成为国际贸易纷争 

摩擦的一个中心.反倾销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 

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 大受害国.本文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指 

出在经济低迷背景下国外时华反倾销的一些 

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摩擦;经济低迷;应 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反倾销是作为w'ro允许的国际上保护公 

平竞争的手段存在的,在维护国内产业发展中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WTO的国际贸 

易自由化的深入,各国的关税水平降低,各种 非关税措施实旌受到很大约束,反倾销措施越 

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 即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特别是从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 机以来,保护贸易政策开始抬头,发达国家对 

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频繁实行反倾 

销政策。因此,有必要对反倾销的现状进行探 

析,寻找其成因,从而拟订出卓有成效的对策。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特点 (一)国外对华反倾销数量多、频率高、金 

额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出 

口贸易量也急剧增长。尤其是2001年加入 

WTO以后,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中国产品 

销往国外,“中国制造,,越来越引起国外企业的 

关注。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针对 

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反倾销越演越烈。根据商 务部中国贸易救济网站所公布的最新资料,笔 

者初步统计了2009年欧美对我国的反倾销案 

件已过百,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美国 

2009年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目标也是中国。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前 

l】个月,美国实施的各类贸易救济案约5O宗, 其中一半以上针对中国。按照商务部的说法, 

美国对华贸易诉讼“立案频率之高在贸易救济 

史上都极为罕见”。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9 

年前11个月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案金 

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639%。美国国 

际贸易委员会还在2009年l2月3O日以6票 全部通过就油井管反补贴案作出最终裁决,通 

囫 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策 

口文/向冬红 

过了美国商务部此前作出的加征10% ̄16% 关税的初步裁定,涉及中国钢企90多家,金额 

27亿美元。 

(二)涉案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华反倾 销国家越来越多。I ̄J'b对华的反倾销产品从最 

初的几种产品扩大到目前几千种产品,涉及包 

括化工、五矿、轻工、钢铁、机电、机械、建材、食 

品土畜、医疗保健、纺织等在内的十多个行业, 

4,000多种商品。尤其是美国的特别301款和 

超级301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 

展到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 会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对华反倾销的国家除了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外,2009年9月份以来,阿 

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 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三)对中国产品价格确定具有明显的主 

观性,反倾销税征收幅度大。国外起诉中国的 

倾销产品,大多数是我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 特别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的产品。如,中国 

生产和出口到欧美的纺织品,发达国家的纺织 

业在中低档产品上已经失去了对发展中国家 

的竞争力,他们为了保护这些不景气的企业, 

减少失业人数,一旦提起反倾销诉讼,就一定 会确定倾销存在。在确定反倾销税的征收上也 

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实践中,他们也常常不用 

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121同一产品的国家,对我 

们国家产品所征收的税费往往高于其他国家 

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西方一些国家反倾销税 

的征收幅度是很大的,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几 

百乃至上千。如2009年美国商务部决定对部 分中国生产商和出121商出12的钢格栅板征收 145.18%的反倾销税,面对如此高的税率,无论 

哪家企业都无法承受,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相 

关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已占有的市场份额。 

(四)在对华反倾销中呈现“双反、反规避、 

日落复审 的特点。“双反’’就是对来自某一个 

(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 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进行裁决。自2004年 

加拿大首次对我国烧烤架产品发起“双反”调 查以来,截至2009年11月,我国已先后遭受 

“双反”调查37起,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 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 

IJ月以来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 

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 

我国发起1O起“双反,,调查。这一措施已成为 

近两年来美国对付中国产品的主要贸易手段。 

反规避措施主要针对规避反倾销税令的行为。 在2009年美国和欧盟分别对华发起了两起反 

规避案件。2009年欧美对华反倾销案中关于 

“日落复审”调查和终裁的案件几乎占到总数 的20%,而终裁结果都是继续实施反倾销措 

施。根据各国的反倾销制度反倾销税应该在生 

效之日起的5年内终止,除非复审发现有继续 实施反倾销税的合法理由,这就是所谓的“日 

落复审”规则。而2009年美国和欧盟对华采取 的反倾销日落复审案件都是维持原反倾销措 

旖。 

(五)国外对华反倾销具有连锁效应。我国 

某一出口商品在一个国家遭到反倾销投诉后, 其他国家因害怕我国的产品对其也造成损害 

而也采用反倾销进行预防。2009年我国的纺 

织品、钢材、冶金等行业的一些产品都遭受了 

这种厄运。 二、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 原因 

我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 因很多,既有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企业经 

营运作不够规范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很大 

一部分是因为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歧 

视和不合理的做法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以下分 

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出口量激增,引起 

进口国恐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5月号上(总第392期) 速,出口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保持对较多国家 

特别是西方国家贸易的顺差,并且我国出13的 

产品大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大部分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低,而我国在劳动力原 

材料等生产要素上相比发达国家有着绝对优 

势,对国外的相关产业有着强烈的冲击,引起 

了进口国的恐慌,导致进口国纷纷提出反倾销 

的诉讼。 2、国内出口企业各自为战,过度竞争,竞 

相压价,出口秩序混乱。20世纪九十年代以 

来,在国家外贸体制逐渐放松管制的情况下, 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拆 

台、大打价格战的“窝里斗”现象层出不穷,导 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对进口国企 业构成一定的威胁也给国外企业和政府以反 

倾销的13实。 

3、我国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 

结构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虽 

然有了很大改善,实现了以出13初级产品为主 向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的改变,但还存在很大的 缺陷。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现状至今无 

法改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易给进口 

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我国的贸易伙伴主要 

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集中,而反倾销措施是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冠冕堂皇的手段。 4、本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失误。我国出口 

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 

把握,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 

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一些出13企 业由于急于成交,报价较低,易给进口方造成 

“低价”的印象,在产品上也缺乏创新,产品附 

加值低,往往使一些“好货”卖不出“好价钱”, 

再加上一些企业未能根据国际市场和进口国 

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 

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 

概率。我国对美输出的丝绸就是个典型的例 子。 5、对反倾销不应诉或应诉不力,企业内部 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反倾销机制。虽然最近几年 

中国企业应诉率上升,但是国外对华反倾销案 调查后,仍然有许多企业害怕打“洋官司”,普 

遍存在“搭便车”的侥幸 tl,理,一哄而散,不应 

诉。而且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应付国外反倾销的 

机制,缺乏专门的管理机制和训练有素的人才 

往往仓促上阵、心有余而力不足,兴师动众、付 出很大成本,最后结果总是不佳。给那些对我 

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造成了易于成功的错觉, 

助长了有些国家肆意对华反倾销的气焰。 

(二)客观原因 1、经济低迷,各国的保护贸易政策抬头。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2008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 

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而对反倾销措 

施的约束就比较弱,因此反倾销措施成为各国 

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方案。 2、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度上对中国的歧视。 

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 

有偏见,在实践中,往往给予“非市场经济国 

家”的待遇,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 

替代国的选取上又别有用心和不负责任 如, 

国外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常以土耳其、韩国、 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确定正常价值作为中国 

彩电的正常价值。而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 要远低于新加坡和韩国工资水平,也低于其工 

人工资水平,更有甚者,很多案件曾经屡屡采 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国。这样, 

必然得出中国企业存在严重倾销行为的结论。 三、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应从企业本 

身和政府发挥其职能两方面进行。以下笔者从 

两方面阐述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一)企业自身采取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反倾销问题 

暴露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层次不高的问题, 

只有建立有效的跨国经营战略,建立真正的中 

国跨国公司,才是解决反倾销根本有效的措 施。因为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后,企 

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网络化生产、研发、 

销售体系,这样不仅提高了竞争档次,而且可 

以通过海外投资转移原产地,经营本土化以及 

内部转移价格方式等来规避反倾销问题。另 

外,还可以利用与投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在 

万一遭到反倾销诉讼时,使得损失最小。海尔 公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O多个海尔公司 

在美国成立制造中心,大力推行本土化,当地 

州政府和居民都报以一种欢迎和认同的态度, 南卡罗来纳州政府还以“海尔”来命名一条新 建公路,从而也避免了国外对华产品的反倾销 

诉讼。当然,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不能急功近 

利,按照真正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哲学和行为模 市= 

式,逐步形成与跨国公司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 

管理模式,进行持续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 

文化创新;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品牌、实施国际 名牌战略。 

2、不打价格战,实行“以质取胜”,提高产 

品的附加值,出口市场应多元化。虽然近年我 

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还是以密集 

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且 

出13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一定程 

度上导致了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诉讼,所以作 为企业应该改变这种现状,实行“以质取胜”, 

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企业出13 

的市场不能过于集中,应该积极地开辟新的市 场。 3、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建立高效的应对反 

倾销的机制,积极有效地应诉。企业建立反倾 

销机制,需要培养熟悉国际反倾销法律的人 才,配置应对反倾销的高效信息沟通体系,建 

立一套完善的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新机制,及时 

向外方提供“正常价值”资料,有利于保持主 

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 

沟通系统,能够使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迅速 

调用有关产品生产、营销的信息,以便于正确 

决策、迅速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企业要学法、 懂法、用法,学会用国际贸易法规来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勇于应诉。 

4、与同行、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国 

外对华的反倾销一般不是针对某一家企业,往 

往针对的是我国的所有企业,所以我们应与同 

行联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壮大声势,也可将诉 讼费用分摊,同时可在信息资源等方面实现共 

享,提高我国企业的胜诉率。反倾销在某种程 

度上来说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博弈,因此 企业只有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其他非政府组 织通力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反倾销案件。在很多 

案件中,在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积极施加影响 

下才得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特别是近年来国外 

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的反倾销调查中,行业协 

会和商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大多数行业 协会和商会的斗力不强、与业内企业的凝聚力 

不够,所以在未来的反倾销道路上,行业协会 

和商会必须从根本体制和管理机制上创新,才 

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政府在应对反倾销中应采取的策略 

1、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给予中 国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5月号上(总第39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