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豆的储藏技术

土豆的储藏技术

土豆的安全储藏
土豆也叫马铃薯。在农村,土豆保鲜贮藏技术方面比较落后,
采用的主要是传统地窖方法,由于这种贮藏方法分散、规模小、
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技术水平低,导致土豆烂掉、发芽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土豆的品质及利用价值,仅仅可以满足一般农村家庭
的食用,很难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那么,在农村经济产业
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土豆能集中规模、大量储藏,以满足现
代农产品深加工的需要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民增收?
经过在我县部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际的调研了解、查阅相关资
料与请教技术人员,在此以土豆安全储藏作为主题,从农产品深
加工的角度浅谈土豆集中储存的科学储藏方法。
摘要:从贮藏前准备工作、贮藏以及贮藏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介
绍了马铃薯的贮藏技术,以期为马铃薯安全贮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豆马铃薯;储藏;管理
一、储藏前的准备事项
1、储藏库房的建设
集中、规模化的土豆储藏应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
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储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
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
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
内引起库温激变。
2、预藏
刚收获的土豆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
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
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天,块茎保
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
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土豆适宜
的贮藏温度为3—5℃,相对湿度90—95%,4℃是大部分品种
的最适贮藏温度,此时块茎不易发芽或发芽很少,也不易皱缩。另
外,土豆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为2—3个月。土豆贮藏
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
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浇水,以减少含水量,促使薯皮老化。以利于
及早进入休眠和减少病害。采收后在较高的温湿条件下(10—
15℃,相对湿度95%)进行愈伤处理,以便恢复收获时的机械损
伤,然后即可贮藏。
3、农药物处理
为了防止储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
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天割秧晒地,以免病
菌侵染块茎。
4、装袋打包
为方便运输、储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
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土豆、烂土豆、破损土豆、
畸形土豆、青头土豆。
5、运输环节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
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二、储藏
1、按时入库
将储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小时。一
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
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适中的储存量
储藏库存贮量与储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储藏库总
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立方米种薯重约
600kg计算,那么储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储藏库的总容
积(立方米)×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储藏条件
下,储藏200天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
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
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
低原料薯的品质。
3、储藏方法
(1)堆藏法
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先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
合熏蒸消毒,之后,将土豆入仓,一般每平方米堆750公斤,
高约1.5米,周围用板条箱、箩筐或木板围好,中间放若干竹制
通气筒。此法适于短期贮藏和秋土豆的贮藏。
按休眠期不同分开储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
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
期较短的马铃薯储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
成熟度不同分开储藏。
(2)通风库贮藏法
将马铃薯装筐堆码于床内,每筐约25公斤,垛高以5—6筐
为宜。此外还可散堆在床内,堆高1.3—1.7米,薯堆与库顶之
间至少要留60—80厘米的空间。薯堆中每隔2—3米放一个通
气筒,还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筒连接,并用鼓风机吹入冷
风。秋季和初冬,夜间打开通风系统,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则关
闭,阻止热空气进入,冬季注意保温,必要时还要加温。春季气
温回升后,则采用夜间短时间放风、白天关闭的方法以缓和库温
的上升。
按薯块大小分开储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
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
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3)药物贮藏法
贮藏中采用青鲜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处理,可以抑
制或减少发芽,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能防腐。方法是:
98%的奈乙酸、丙酮、细泥土、土豆比为1:2:100:3300。以
500公斤薯块为例,需要98%的萘乙酸甲酯1.5克,溶解在30
克丙酮或酒精中,再慢慢拌入1—1.25公斤干细泥土中,快速
充分拌和后,装入纱布或粗麻布袋中,然后将药物均匀地撒在
500公斤薯块上,药物要现用现配。在贮藏时,四周可遮盖1—2
层细板纸。使药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挥发。药物处理的时间以
收获后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即在休眠期)。否则经过休眠期开始
萌芽的马铃薯,即使用药物处理,仍不能抑止发芽。
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
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
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
条走道。根据储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
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储藏过程中的管理
1、温度、湿度的控制
土豆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
20天,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
1~4℃,转入正常储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
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
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
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
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2、消毒杀菌
入窖后,每120立方米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
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二氧化碳的抑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
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
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4、减少经常性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
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
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
5、抑芽药物的应用
土豆的休眠期一般为3~4个月,而油炸加工专用原料薯储
藏的时间更长,有时可能超过半年。所以即使储藏温度保持在
8~10℃之间,也应采取抑芽措施。在薯块伤口愈合后至萌芽之
前,即入库1~2个月内,用有效成分49.65%的气雾剂进行抑
芽处理,剂量约为60mL/t,浓度约为30mg/L,按储藏期不同
适当调整浓度,用药后密封24~48h即可。
总之,土豆集中、规模化储存期间必须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
严格控制储藏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土豆品质,降
低储存期间的自然损耗,才能为土豆深加工提供合格的原料,进
一步提高土豆的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确保农业经济产业调整,
使农民增收得到保障。
最后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感谢他在论文设计完成的整个过
程中给予的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