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技术一贮藏特性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休眠期。
一般有2-4个月,因品种不同而异。
在休眠期内,块茎的呼吸变弱,养分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环境对块茎的生理影响不大,即使在有利于萌芽的条件下,一般也不发芽。
休眠期过后,如果温度适宜,块茎即迅速发芽,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并加强通风,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延后萌芽。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而且在贮藏中能相互转化。
当温度降至0℃时,由于淀粉分解酶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如温度升高,单糖又合成淀粉。
但温度高于30℃和低于0℃都不利于贮藏,因为容易发生薯心变黑等生理病害。
日光、散射光或人工光线照射,都能使马铃薯块茎变绿或变紫。
其原因是在长期光照的影响下,块茎的表皮或薯肉会产生叶绿素和龙葵素。
龙葵素是一种有毒物质,当其含量超过0.02%时,对人畜有毒害作用。
因此,贮藏马铃薯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二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马铃薯适宜贮藏温度为3℃-5℃,过高易诱发萌芽,过低又会促使淀粉向糖的转化。
加工制造薯片或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宜贮藏在10℃-13℃的条件下。
贮藏场所的相对湿度应为80%-85%,过高易增加腐烂,过低失水增大,损耗增多。
适当的通风和气体循环可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也可减轻病害。
三贮藏技术马铃薯收获后,应在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阴棚下堆放预贮,时间一般为10-14天,一般薯堆不高于0.5米,注意通风、避光。
1.沟藏收获后的马铃薯先在阴棚或空屋里预贮,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
沟深l-1.2米,宽l-1.5米,长不限,薯块堆至距地面0.2米处,上面覆土保温,覆土总厚度0.8米左右,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
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易偏高,薯受热会引起腐烂。
2.窖藏多用井窖或窑窖贮藏,每窑可贮3000-3500千克,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因此薯块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
只要管理得当,效果还是很好的。
窖藏马铃薯易在薯堆表面“出汗”,为此,可在严寒季节在薯堆表面铺入草帘,转移出汗层,防止萌芽与腐烂。
蘑菇贮藏技术一贮藏特性蘑菇属于真菌类子实体,鲜蘑菇含水量高,组织柔嫩,很难长期贮藏,一般只做7-10天的短期贮藏。
二贮藏技术1.低温贮藏低温能延缓蘑菇的呼吸代谢,保持新鲜优良的品质。
蘑菇采后要迅速预冷预冷温度1℃-2℃,当蘑菇温度与库温接近时,装入保鲜袋内,每袋2千克,封口上架贮藏或装入内衬保鲜袋的筐内,折口贮藏。
要求温度0℃-3℃,相对湿度90%-95%,可贮7-10天。
2.清水盐水浸泡法清水浸泡可隔绝空气,蘑菇变色慢,体态饱满,但忌用铁器,以防蘑菇变黑。
盐水浸泡时,将蘑菇浸入0.6%的盐水中10分钟,捞出沥干,装入食品袋,可保鲜3-5天,如在低温条件下,可延长保鲜期。
3.化学药剂保鲜法把蘑菇在0.1%-0.2%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0.01%焦亚硫酸钠溶液漂洗5-6分钟,使蘑菇保持洁白的色泽,然后用20毫克/千克的矮壮素浸泡3-5分钟,可起抑制呼吸的作用。
将处理过的蘑菇迅速装入保鲜袋中,每袋l -2千克,随即密封,然后放冷库或冰柜贮藏,温度保持在0℃-3℃,相对湿度在85%-95%最好。
贮藏期内要常检查,及时挑出腐烂变质的蘑菇。
也可用0.00l%-0.1%的B9水溶液浸泡蘑菇10分钟,装入保鲜袋,在5℃-20℃下可贮8天,可有效地防止褐变,保持新鲜;也可用0.01%的6-BA溶液浸泡蘑菇10-15分钟,沥干后贮藏,可以延缓衰老,保持鲜度。
青椒贮藏技术一贮藏特性青椒原产于热带,果实对低温比较敏感,当环境温度低于8℃时就可能产生冷害,受到冷害后,种子和花萼发生褐变,果皮色泽变暗,产生不规则的凹陷斑点,不能正常后熟,继而感染病菌,造成腐烂。
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对青椒有保鲜、保绿作用,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伤害,造成萼片褐变和果实腐烂,不同品种以及不同产地的青椒对二氧化碳的忍耐力不同,一般情况下,2%以下为安全范围。
收获后的青椒易失水,使得果梗变干,果皮皱缩,贮藏过程中要采取保湿措施,同时,又怕水分过多,如贮藏环境中湿度过大,特别是结露水过多,极易引起青椒腐烂变质。
青椒采后有后熟过程,即由青绿色逐渐转为红色和黄色,由硬变软。
控制转红的关键措施是控制温度。
二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青椒贮藏适宜温度因产地、品种和采收季节不同而异。
温暖地区种植的青椒比寒冷地区的青椒对低温更敏感,同样,秋季采收的青椒比夏季青椒耐低温能力强。
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低温。
贮藏温度一般应控制在9℃-10℃,夏季贮藏不低于9℃,秋季贮藏不低于8℃。
一般管理较好的土窖洞可以满足青椒对温度的要求。
青椒贮藏要求的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过低果实易失水、萎蔫、果皮皱缩,影响外观品质,过高又易引起腐烂,降低商品率。
使用保鲜膜可以达到青椒要求的相对湿度,但应注意湿度过大易引起腐烂。
当贮藏库相对湿度过低时可在地面上洒水,或挂加湿草帘。
应用气调技术贮藏青椒效果较好,但青椒对二氧化碳比较敏感,维持氧2%-5%,二氧化碳l%-2%为宜。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选择透性好的保鲜膜和控制装果数量来控制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过量的二氧化碳可用消石灰吸收。
三贮藏技术采收期的确定和采收技术采收期对青椒的耐贮性影响较大,7月20日前后,雨季来临之前和9月中下旬霜前一周采收的果实耐贮藏,能贮2个月以上。
8月份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田间带病较多,这时采收的果实只能贮1个月左右。
采用塑料大棚等设施延迟栽培的,可在11月中旬收获,这种果实可贮至春节上市。
用于贮藏的青椒应在采前10-15天喷洒适当的杀菌剂,以防田间病害带入,同时在采前7-10天停止浇水。
长期贮藏的青椒应选果实充分膨大,果肉厚而坚硬,光亮而未转红的绿熟果。
采收应在晴天早晨或傍晚气温和果温较低时进行。
采收时应握住果梗采摘,防止果实和果柄受伤,并可用平头锋利的剪刀采摘。
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机械伤的产生。
采收后装入木箱、塑料箱或纸箱内箱内衬纸和塑料膜,及时运回预冷,避免太阳直射。
贮前准备及预冷贮前准备包括库房及一切用具的消毒和保鲜膜袋的准备。
库房消毒可用10克/立方米的比例燃烧硫磺进行熏蒸,也可用0.5%的漂白粉水喷洒库房墙壁、地面和贮藏架,贮藏用的箱、筐、蒲包等都要用漂白粉水浸泡。
如果是冷库贮藏应提前开机降温。
采收后的青椒,应先在高于贮藏温度1℃-2℃的条件下预冷1-2天,预冷的目的是尽快散去田间热、减少呼吸消耗,保持鲜度,同时,还可避免装袋后的结露,减少腐烂,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预冷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挑选,挑出红果、病虫果及挤压伤果。
贮藏方法 1沟藏选择背阴地方挖沟,沟深和覆盖层厚度应视本地区的寒冷程度而定。
一般沟深和宽各l米,长度视贮藏量而定。
青椒直接放入沟内,厚0.33-0.5米,或在沟底铺一层沙,将青椒散放于上,上面覆盖一层稻壳或沙,沟口处盖上草帘等保温防寒物。
也可将青椒装入筐内装八成满,再放入沟内贮藏。
10-15天检查一次,前期注意防热,白天气温高时盖上草帘,夜间揭开以利降温。
后期气温转低时注意保温。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雨雪进入,增加腐烂,此法可贮45-60天。
2窑洞贮藏泛指土窑洞、通风库、半地下式贮藏库等贮藏场所。
筐装,容量以15千克为宜,先在筐内衬一层薄纸,装满青椒后上面盖一层纸,再加盖盖子,成“品”字形堆码,这种方法容易失水,要注意保持库内湿度,10天左右检查一次,挑出转红果及腐烂果。
筐内也可衬湿蒲包,事先用0.5%的漂白粉水消毒,沥去水分成半湿状态时,放于干净筐内,装青椒八成满,然后堆码成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湿度。
管理上白天气温高时不通风,夜间气温低时打开库门通风降温,如果相对湿度低时,要注意加湿。
3冷库贮藏冷库贮藏的优点是可自动控制温度,是最理想的贮藏场所。
在冷库中可以用筐、箱堆码贮藏,也可用塑料薄膜气调贮藏,装筐贮藏法同窑洞贮藏。
4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包括塑料薄膜大帐气调和小包装自发气调两种形式。
大帐气调的作法是将经过挑选和预冷的青椒装入消过毒的箱内,每箱装10千克,按“丁”字形交叉式堆放。
每垛堆48箱,最上层加盖麻袋或牛皮纸等,防止塑料帐顶的水滴直接滴在青椒表面。
底层放置5-7千克消石灰,吸收过量二氧化碳。
为防止帐内湿度过大引起腐烂,最好在扣帐前在帐顶吊加药棉球,用量为0.05-0.1毫升/升的仲丁胺,或用0.1毫升/千克的克霉灵。
扣帐密封后,即进行充氮降氧,把帐内氧降到2%-5%范围内,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2%以下,对帐内气体要每天测定一次,及时采取措施补氧和吸收二氧化碳。
贮藏过程中,应每隔10-12天拆帐倒动一次,剔除病变和腐烂果,换上干燥的薄膜或将帐壁水擦干,大帐气调最好在机械制冷库内进行,可贮60-70天。
小包装贮藏是一种自发气调的贮藏形式,它主要是通过选择薄膜透性和装果容量来控制袋内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气调的目的。
选择透气性较好的保鲜袋,容量控制在2千克/袋,配合使用防腐剂,可贮藏45-60天,商品率达80%以上。
此法窑洞和冷库均可贮藏。
5.其他注意事项青椒在贮藏过程中极易转红,这也是它后熟的一个生理表现。
转红与环境温度和气体成分有关,严格控制贮藏温度,使之控制在最适温度的低限而又不引起冷害。
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可抑制青椒的转红,但又不宜过高,掌握在2%以内为宜。
青椒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病害引起腐烂,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采前田间病害带入引起发病;二是病菌通过机械伤口侵入,遇适宜环境发展蔓延;三是冷害或气体伤害造成组织坏死病菌侵入。
解决的办法是:采前喷洒杀菌剂,消灭田间病害;避免产生机械伤;做好库房和一切用具的消毒;控制好温湿度和气体成分;贮藏期间要使用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