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祝 贺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热力学分析 2l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热力学分析 祝 贺,汪丹峰,陈倩倩,沈国飞,唐志永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 201210)
摘要:CO 加氢制甲醇是温室气体CO:资源化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耦合非理想体系 PR状态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压力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C0:的转化 率,同时提高了CH,OH的选择性;增加原料n(H2)/n(CO: 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和CH,OH的选择性。另外,适当添加少量CO 作为原料,CO可能从产物转变为反应物,因此虽然降低了反应过程CO:的转化率,但能够增加单位C02的CH3OH产率,不过, 若原料气中CO含量过多,则CO:加氢过程转变为传统的CO加氢过程;由于反应过程受热力学平衡的制约,CO:单程转化率 较低(约20%-30%),采用尾气循环的工艺过程能够成倍提高C0:总转化率。 关键词:二氧化碳;资源化;加氢;甲醇;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 中图分类号:0642;TQ013.1;TQ22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219(2015)03,21.05
COz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碳氢化合物燃 烧的终极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含碳资源,CO 资源化是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化学惰性 较强的CO:在一定温度和高效催化剂条件下进行 催化转化而加以化学利用,如CO 重整CH 制合成 气、C0 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CO 加氢制 甲醇I】-21。其中C0:加氢制甲醇是一个极具前景的研 究领域,一方面,产品甲醇是现代化工和能源产业 结构中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另一方 面,该路线中合成和精馏操作单元的投资与传统路 线(co加氢制甲醇)的投资相当,而原料CO 的丰 富廉价,进一步提升了该路线的经济性[31。 COz加氢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催化剂 活性组 分、载体和助剂的选择,考察不同制备方法、预处理 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热力学平衡数据是CO 加 氢制甲醇过程重要的基础数据,若能认清CO 加氢 制甲醇的热力学规律,将会对催化剂的研制、反应 器的结构形式和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等提供重要 的理论指导与基础数据支持,而对于CO:加氢制甲 醇过程系统的热力学分析鲜有文献进行报道。 处理复杂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问题的经典方 收稿日期:2014·10—1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 技专项(xDA02000000);作者简介:祝贺(1984一),男,工程师, 从事碳一化工、能源、环境相关的反应器开发及计算机『方真, 电邮zhuh@safi.ae.all; 通讯作者:唐志永,研究员,研究方向 为反应工程、系统集成及复合能源体系,电邮tangzy@sari.ac. ca 0 法主要有两类[81:平衡常数法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 法(又称自由焓最小法)。对于含有CO 、H 、CO、 CH3OH等非理想气体体系,早期文献报道主要采用 平衡常数法,通过SHBWR 、PR,SRKt 伽等状态方程 求解,这需要进行详细的过程推导和复杂的计算机 编程,计算成本高,工作量大。周密【1l 等指出计算甲 醇合成体系的平衡组成时,偏离非理想物性可以在 Aspen Plus商业软件中采用BWRS物性方法,但未 指明计算复杂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所采用的方法。 本文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针对CO 加氢 制甲醇的非理想气体混合体系采用PR状态方程, 对量子气体氢气的临界参数进行修正【 21,通过商业 软件Aspen Plus内吉布斯反应器对CO:加氢制甲 醇过程进行热力学平衡分析。
1 反应体系 COz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中,若不考虑生成烷 烃、醇等副反应及体系可能存在的少量惰性气体如 N 等,主要反应有:
CO2十3H2甘CH3OH+H2O A/-/=-49.43 kJ/mol (1) CO2+H 2甘CO+H2O AH=-41.12 kJ/mol (2)
CO+2H 2铮CH 3OH =一90 kJ/mol (3) C02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中共有五种反应化合 22 天然气化工(C 化学与化工) 2015年第4O卷 物CO:、H2、CH3OH、CO、H20,其组成元素有C、H、0 共3种,通过原子系数矩阵和化合物化学式系数矩 阵分析可知系数矩阵的秩为3,根据相律分析,独立 组分数为5,则独立反应数为2,其中反应(1)为主反 应。
2热力学与动力学 CO 加氢制甲醇过程,独立反应数R=2,即需要 2个独立反应及相关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来分析CO 加氢过程。动力学方程型式及参数,很大程度依赖 于催化剂,同时也受到反应器类型及操作条件等因 素影响。 用以控制化学过程的方法主要是改变:(1)温 度;(2)压力;(3)反应物的比例;(4)催化剂。若不知这 些因子对平衡及速度的影响,就不但不能使其充分 发挥作用,有时还可以引起混乱。动力学与热力学 是相辅相成的,动力学的研究必须以热力学的结果 (肯定反应有可能发生)为前提条件,而热力学只有 与动力学相结合才能全面解决化学反应的实际问 题 4】。 因此,不同结构和特性的催化剂上的动力学过 程虽然有所差异,但都遵循热力学,即都受到热力 学反应趋势和极限目标的限制。分析二氧化碳加氢 制甲醇过程的热力学过程,可以帮助判断反应进行 的方向、过程的控制因素(热力学还是动力学)和热 力学平衡的限度,避免热力学上不可行或者不利的 生产和设计条件。
3结果与讨论 3.1 温度、压力和原料气n(Hz)/n(CO ̄对平衡的影 响 CO 加氢制甲醇体系内,原料气只有H 和CO , 因此需要研究温度、压力和原料气n(H2)/n(C02)等对 体系热力学平衡的影响。 以250 、5MPa、n(H2)/n(C02)=3(由反应(1)的化 学计量数确定)为基础,研究温度、压力和原料气 n(n )/n(CO )等对热力学平衡过程中CO 的转化率
、甲醇的选择性S 和CO的选择性Sco的影响, 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1)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达到平衡时,H 和 CO的物质的量分数Yn、yco增加,CH30H和H20的
物质的量分数y ̄l,y 。降低,CO 的物质的量分数
Yco 变化不大; c0^降低;SM降低,5co增加;反应温度 从20O℃上升到28O 时, co 从37.62%降低到 25.07%,而sM从96.04%降低到42.99%。 (2)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达到平衡时,Yn、Yco、 yco,降低,YM、Y}Lo增加; c【)|、5M增加,Sc0降低;操作 压力从1MPa上升到10MPa时, m从16.95%上升 到40.1 1%,_SM从9.6O%上升到90.87%。 (3)随着n(H2)/n(C02)的增加,达到平衡时,Y 。 、 yco降低,YH.增加,yM,y}Lo变化不大; c().、S 增加, co 降低;原料n(H2) (C02)从2增加到4时, n从20.47% 增力Ⅱ至0 31.75%, lM从65.66%增力Ⅱ至0 74.67%。 温度、压力和n(H2)/n(C02)对平衡组成的影响, 有其热力学方面的根本原因,可以通过对独立反应 (1)和反应(2)的影响进行分析: (1)C0 加氢合成甲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促 进反应(1)和反应(2)朝正方向进行, 0 增加;同时可
能由于主反应反应(1)比反应(2)放热量大,低温对甲 醇生成有利,降低温度S 增加。但从动力学角度而 言,低温会降低催化反应,研发高性能的低温催化 3111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C0 加氢合成甲醇主反应反应(1)的分子数 降低,增加压力有利反应朝正方向进行,有利于C0 转化, o 提高。压力对反应(2)没有影响,因此提高 压力,.s 增加。但高压会增加体系压缩功耗,增加运 行成本。 (3)增加原料n(H2)/n(C02),促进主反应反应(1) 朝正方向进行, 。,增加,但提高原料Hz含量会增 加H 消耗,增加了原料成本,廉价的H 来源也是 制约其工业化的难点之一。 3.2 n(CO)/n(C02)对平衡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知,以CO 和H 为原料时,反应 产物为CO和CH,OH,CO作为副产物降低了 CH。OH的选择性,因此原料中可补充少量的CO以 提高CH。OH的选择性。根据反应(2)可知,CO可能 是产物也可能是反应物,传统的甲醇和CO的选择 性定义将失去意义。以反应器为基准,引进基于单 位CO 输入的CH3OH产率的概念y c ,定义为 反应器达到平衡时甲醇流量和反应器入口甲醇流 量的差值与反应器入口CO 流量的比值,见式(4)。 第3期 祝 贺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热力学分析 23 ~](M/CO,i ̄I: (4)一— 【4J
CO 加氢过程,原料气只有H 和CO ,CH OH 和CO是产物。若原料中加入CO后,反应(2)可能朝 正方向也可能逆方向进行,因此CO既可能是产物 也可能是反应物,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平衡时产 物中CO与原料气中CO的流量差值△Ⅳco:Ⅳ踟· 响一 ·yco 若△ >O,则原料气中CO量小于平 衡时CO量,CO为生产物;若△Ⅳc0<0,则原料气中 CO量大于平衡时CO量,CO为反应物。 以250%、5MPa、n(H2)/n(CO )=3为基础,研究原 料, ̄(co)/n(co9对过程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原料n(CO)/n(CO;)的增加,达 到平衡时,Y}L、Y o降低,yco、Yc 0』、YM增加;当n(CO)/
rt(C09较低时(低于O.O5),△Ⅳco>O,CO为生产物;当 n(co)/n(co9较高时(高于0,1),△Nco<0,CO为反应 物。所以,随着原料气中n(CO)/n(C09增加,CO逐步 从生产物变为反应物,因此虽然 降低,但 y眦 仍然增加。不过,若原料气中有太多的CO,则 CO:加氢过程转变为传统的CO加氢过程。 3.3尾气循环及案例 上述分析可知,对于CO 加氢过程,高压、低温 等条件有利于提高C0 的转化率,但由于化学平衡 条件的限制,CO 单程转化率(即上文定义的CO 的 转化率 0 ,以进入反应器的C0 流量作为基准) 只有20%-30%,可考虑采用尾气循环的方式来提 高CO 总转化率(以原料气的CO 流量作为基准)。 建立如图1所示的COz加氢循环工艺过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