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烷催化转化新进展

甲烷催化转化新进展

第3O卷第2期 2010年4月 山西化工 

SHANⅪCHEMICAL INDUS IRY V01.3O No.2 

Apr.2010 

;t: :‘‘ : :r:・:l= : :・:‘ :t :・ :※:煤藿銮 瓷辕※ : : :t: :a: : : :一: 一: : 一: : : 

引 言 甲烷催化转化新进展 

王芳, 吕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甲烷的合理利用是最近10年的研究重点。概括了甲烷的主要来源和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 

甲烷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甲烷;催化转化;合成气 

中图分类号:TQ52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50(2010)02-0036-03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随着天然气在世界 

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日趋增大,对甲烷的加工利用愈 

来愈受到重视。未来lO年,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 

率每年将保持在3.9%左右,发展速度将超过石油、 

煤炭等其他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费量 

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3.8%提 

高到35.0%。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尚处 

于初级阶段,产量仅为300多亿m /a。甲烷作为化 

工原料主要限于生产合成氨、甲醇及其衍生物,其用 

量占天然气消耗量的5%一7%。对此,我国提出在 

2l世纪大力发展天然气,并与石油和煤的开发利用 

形成互补。可见,天然气工业将在我国21世纪的能 

源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焦炉煤气也是甲烷气 

体的重要来源。焦炉煤气主要由氢气和甲烷构成,同 

时含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硫化氢 

和其他烃类,对其充分利用将对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 

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u J。以3亿t/a 

焦炭计算,在煤焦化过程中可副产1 350亿m /a焦 

炉煤气。其中,除部分回焦炉自身加热和用作城市 

收稿日期:2010-03-17 作者简介:王芳,女,1984年出生,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煤气及发电外,还有约1/3的富余煤气,这部分焦炉 

煤气就成为待利用的资源。但是,由于焦炉煤气中 

的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要I:L-氧化碳大几十倍,其 

破坏臭氧层的能力也与氟利昂类似。所以,焦炉煤 

气的充分利用成为环境保护的需要。 

甲烷水合物,即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的另外一 

个潜在来源,它是由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在一定温 

度和压力下形成的似冰雪状结晶化合物,又称为可 

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油气的清洁环保、 

储量丰富的新型能源。据国际地质勘探组织估算, 

目前,天然气化合物含甲烷资源占全球煤、石油和天 

然气甲烷资源的53%,其总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 

石油等化石燃料能量总和的2倍~3倍。我国的甲 

烷水合物资源量虽未完全探明,但已经发现,我国领 

海及专属经济区具备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和 

物源条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而且在我国南海北 

部等海域有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可能性。有专 

家认为,一旦该能源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 

延长几个世纪。甲烷水合物研究已经随着能源短缺 

的日益加剧,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研究和能源工业发 

展的一大热点。 

综上所述,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我国的能源消 

耗又日益增加的今天,充分利用甲烷资源,将甲烷直 

接转化成合成气和液体燃料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经 

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2010年4月 王芳等。甲烷催化转化新进展 ・37・ 

1 甲烷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主要途径 

甲烷作为化工原料生产化学品有直接转化和间 

接转化2种途径 4。。直接转化是将甲烷直接转化 

为工业上需求的产品,包括甲烷氧化偶联制乙 

烷 J、乙烯,甲烷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甲醛等以及甲 

烷无氧芳构化等反应【6引。直接转化法中,甲烷转化 

率和产品收率低,短期内无法实现工业化。间接转 

化法是将甲烷转化成合成气,进而合成氨、甲醇、乙 

醇等化工产品。目前,甲烷的大规模利用主要依赖 

于间接转化法。 

甲烷分子的活化是甲烷转化利用的基础,无论 

是何种转化,都必须经过甲烷的活化。甲烷是最简 

单的烷烃,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的地位完全相同, 

用其他原子取代其中任何1个原子,只能形成1个 

取代甲烷。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这 

种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了甲烷化学性质的不活 

泼性。甲烷重整就是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催 

化作用促使甲烷的C—H键断裂,重新组合新的化 

学键,以利于后续工艺对甲烷的充分利用。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合成气的传统方法为甲烷水 

蒸气重整法,这种方法目前已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但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是强吸热过程,设备投资和 

能耗都很高,而且生产出的合成气中H 的含量较 

高[n(H )/n(CO)约为3] J,不利于进一步的费托 

合成和甲醇合成反应的进行。利用甲烷制合成气, 

除了可以采用水蒸气转化及部分氧化技术以外,还 

可以采用二氧化碳进行重整反应。该方法可生成富 

含CO的合成气,既可解决蒸汽转化法中氢过剩的 

问题,又可实现CO:的减排。这一堪称环境友好工 

程的研究动向是在第lO届国际催化会议上提出的。 

该技术有效地将甲烷利用和二氧化碳转化结合在一 

起,不但对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防止 

全球气候变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变废为 

宝,得到氢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小于或等于1的合 

成气,适合费托合成、甲醇合成和羰基合成的原料 

气。因此,该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同样成为近10年来 

的研究热点之一【10-12]。 

1.1 甲烷水蒸气重整(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e, 

SRM 

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是传统制取富氢合成气的 

重要途径,是目前工业上较成熟的制氢工艺,也是最 

简单和最经济的制氢方法。在生产氨水、甲醇以及 

其他化工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氢均由甲烷水蒸气 重整制得。从1926年开发应用至今,已经对此工艺 

做过许多方面的改进,大量地用于氢的工业生产。 

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是可逆吸热反应,一般需 

在高温下进行,同时伴随着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发生。 

催化剂一般采用添加有助剂的Ni/AI:0,催化剂。 

若要从催化剂表面加速去炭,可在反应进料中采用 

过量的水蒸气u引。甲烷水蒸气转化制得的合成气 

进入水气置换反应器,经过高低温变换反应把CO 

转化为CO 和额外的氢气,可提高氢气产率¨ , 】。 

此反应的缺点是,在目前使用的催化剂条件下,设备 

投资和能耗高,单程转化率较低。 

1.2 甲烷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POM) 

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 

成气成为关注的焦点。该反应是温和的放热反应, 

见反应式(1)。 

CH4+1/202一CO+2H2 (△日=一35.5 kJ/mo1) 

(1) 

该反应在较低温度(750 cI=一800 oC)下达到 

90%以上的热力学平衡转化,反应速率比水蒸气快 

1个~2个数量级,且生成的CO/H 体积比为1:2, 

有利于费托合成制甲醇和高级醇。经过多年的研 

究,虽然关于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催化剂等方面的 

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催化剂的稳定性仍 

是制约该工艺实现工业化的因素之一,且甲烷直接 

氧化反应存在爆炸危险,还原气氛的气相反应会导 

致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 

催化剂积炭失活、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将是今后 

深入研究的方向¨ 培J。 

1.3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arbon dioxide reforming) 

CH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而CO 是主要的温 

室气体,两者都是十分丰富的c1资源。将其同时 

转化为具有较高价值的化工原料,对于高效利用c1 

资源、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甲烷水蒸气重整相比,该重 

整的CO/H 体积比为1:1,更有利于费托反应合成 

长链烃,并且也适合含CO 较多的天然气。该反应 

对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有一定的意义。 

CO:是温室气体,又是很多工业过程的副产品,通过 

该反应不仅可以合理利用能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 

上净化环境。同时,由于CH 和CO 都是结构很稳 

定的小分子,在化学反应上都属不活泼性物种,因此 

两者的同时活化利用成为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 

课题。 ・38・ 山西化工 2010年4月 

1.4 甲烷自热重整(autothermal reforming of meth— 

ane,ATR) 

甲烷自热催化重整反应见反应式(2)、(3)和 

(4)。 

CH4+1/202 CO+2H2 △H295<0(2) 

CH4+H20叫CO+3H2 A >0(3) 

CO+H20 CO2+H2 △ <O (4) 

从反应方程式(2)、(3)和(4)可以看出,该反应 

耦合了放热的甲烷部分氧化和强吸热的水蒸气重 

整,反应体系本身可实现自供热,既可抑制反应器内 

的高温,降低反应器中热点的形成,又可降低体系的 

能耗,同时可以实现大空速反应。 

甲烷自热催化重整反应过程的关键是H:o/ 

CH 和0:/CH 的体积比值。因为甲烷水蒸气重整 

是吸热反应,甲烷部分氧化重整是放热反应,结合后 

会形成一个新的热力学平衡,这个平衡就决定了反 

应温度。同时,最佳的O:/CH 和H:O/CH 体积比 

下的反应可以得到最多的H:量、最少的CO量以及 

炭沉积量。所以,掌握最佳的0 /CH 和H O/CH 

体积比的关系,是自热式重整反应的关键 ¨。 

甲烷自热重整反应过程同样也存在装置投资较 

高、生产能力较低、催化剂积炭失活、传热和传质等 

问题,同时对反应的控制也比较困难,这些都有待于 

对催化剂体系及工艺开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结论 

甲烷既是自然界中廉价且资源丰富的含碳化合 

物,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之一。无论 

从生态还是经济的观点看,利用其催化重整反应制 

取合成气,对缓解能源危机、防止由于温室气体排放 

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将 

产物合成气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甲烷的 

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力,董跃,张永发,等.中国焦炉煤气利用现状 

及发展前景[J].山西能源与节能,20o6,加(1):1-4. [2]蔡秀兰,董新法,林维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制合成气 

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6,31(4):57--62. 

[3]黄军军,方梦祥,王勤辉,等.天然气利用技术及其应 

用[J].能源工程,2004,40(1):24.27. [4] 阎子峰,宋林花.天然气有效利用回顾[J].石油大学 

学报,1997,21(1):103.108. 

[5]刘建军.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催化技术进展[J].郑州 

大学学报,1999,28(1):l1O.114. 

[6]任相坤,王长发,王龙根.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研究进 

展[J].工业催化,1996(1):3-8. 

[7]华月明,胡望明.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研究新进展 

[J].化工进展,2001(9):28-31. 

[8]李玉红,孟小华,赵维.甲烷催化氧化研究新进展 

[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49-51. 

[9]胡捷,贺德华,李映伟,等.Ni/zro:催化剂上甲烷水 

蒸气重整反应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4,32 

(1):98—103. 

[1O]孟和,胡瑞生,张晓菲,等.稀土烧绿石型催化剂上 

co2重整c 制合成气反应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 

2006,24(S1):63-66. 

[11]齐风伟,陶旭梅,李洁,等.热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 

同作用重整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J].天然气 化工,2007,32(5):32-36. 

[12]WangJunxia,LiuYan,ChengTiexin,et a1.Methane re- 

forming with carbon dioxide to synthesis gas over Co- 

Ni-based magnetoplumbite catalysts[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3,250:13-23. 

[13]李琼玖,叶传湘.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工艺方法[J]. 

氮肥设计,1996,34(5):45-46. 

[14]黄海燕,沈志虹.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的研究[J].石 

油与天然气化工,2000,29(6):276-279. 

[15]李文兵,齐智平.甲烷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天然气 

化工,2005,25(2):165-168. 

[16]王海涛,田树勋,李振花,等.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催化反应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23 

(1):4445. [17]严前古,于作龙,远松月.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 

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26(3):145・151. 

[18]毕先均,洪品杰,戴树珊,等.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的研究[J].分子催化,1998,12(5):342-348. 

[19]牛春艳,徐合林.CH。与CO 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研究 

进展[J].贵州化工,2006,31(5):14.21. 

[20]Mariana M V.Autothermal reforming of methane over Pt/ 

ZrO2/Al2o3 catalysts[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 

2005,281(1):19-24. [21]王胜,王树东,袁中山.甲烷自热重整制氢热力学分 

析[J].燃料化学学报,2006,34(2):222-225. 

(英文摘要下转第4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