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8期(第24卷总第360期)
感染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并
发症,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等,
其中以血行播散性结核及深部真菌感
染最严重,可威胁病人生命。
感染的防治原则是:①不盲目给
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病人并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这不但不能防止细
菌感染,反易导致真菌感染发生。②
病人一旦出现感染,即应尽快选用敏
感、强效、无肾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血行播散性结核用异烟肼、利福
平、乙胺丁醇及匹嗪酰胺四联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用氟康唑静滴治疗等),
并加强支持疗法。③反复感染者,可
辅以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肌内注射,
丙种球蛋白5g/d静滴)治疗,减少感
染发生。
高凝状态及血栓普通肝素予普通肝素125U[(1mg/(kg·d)],加入10%葡萄糖100ml静滴,1次/d。2~4周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钠每次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IU皮下注射,1次/d,2~4周为1个疗程,以后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一般不须实验室监测。抗凝血药常用华法林0.05~0.4mg/(kg·d),1次口服。半衰期32~46小时,第3日作用达高峰,可维持4日。使用时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抗血小板药常用以下3种:①双嘧达莫(潘生丁),起始剂量为25~50mg,3次/d,以后渐增至75~100mg,3次/d,持续用药4周以上才起作用,用药时间0.5~1年,也可采用4~6mg/(kg·d),3次口服,剂量过大时可出现血管性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②阿司匹林:50~150mg/d,小剂量仅抑制血栓素,而使血小板解聚,大剂量使用时前列环素也被抑制导致此作用消失。③丹参注射液:0.4ml/kg静滴,1次/d,连用10~14日。溶栓疗法适用于血栓形成的3日内,尿激酶的剂量为1.5~3万U/日,静滴,每4~6小时1次,2周为1个疗程。调脂药物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胆固醇。电解质紊乱及低血容量肾病综合征有体液丢失的患儿应及时补充含钠液,长期应用激素的患儿可考虑给予氢化可的松静滴,有条件者使用血浆及代用品。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主要治疗环节如下:①供给适当蛋白饮食:在保证患者每日食物总热量(应达125.5~146.4kJ/kg,即30~35kcal/kg)的前提下,要注意饮食蛋白的量和质。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蛋白排泄及损害肾脏,早已被废弃,目前主张每日蛋白入量以0.8~1.0g/kg为宜。近年研究发现饮食蛋白组成(氨基酸成分)也影响尿蛋白排泄,故有学者提倡NS病人宜多进大豆蛋白为主的素食,而不宜多食动物蛋白,此观点也应重视[1]。②促进肝脏合成蛋白:从前多用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但疗效不著而不良反应大,现已不用。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经多年研究推荐用中药当归(30g)、黄芪(60g)煎剂(每日1剂)促进蛋白合成,现已推广应用。NS时由于体内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随尿丢失,而能导致机体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及活性维生素D缺乏,这也应通过饮食及药物补充进行治疗。特发性急性肾衰竭该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为:①血液透析。除维持生命外,并可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减轻组织(包括肾间质)水肿。②利尿。对袢利尿剂仍有反应时,应积极给予,以冲刷掉阻塞肾小管的管型。③积极治疗基础肾小球疾病。由于导致特发性急性肾衰竭的多数病例为微小病变病,故对强化治疗(如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反应常十分良好,随着尿量增多急性肾衰竭逆转,但是基础病若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激素抵抗性疾病时,病人预后差,急性肾衰竭可能无法恢复。肾小管功能紊乱
研究发现,肾
病综合征患儿发生肾小管功能减退的
机制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
收,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表
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
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
现肾小管功能缺陷的患儿常提示预后
不良。
参考文献
1HunsickerLG,AdlerS,CaggiulaA,etal.
Predictorsoftheprogressionofrenal
diseaseinthemodificationofdietin
renaldiseasestudy.KidneyInt,2007,51:
1908-1919.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孙嫱
100045
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
专题讲座
CHINESECOMMUNITYDOCTORS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