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活动.2doc

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活动.2doc

1 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活动 广东省雷州市东里第二中学 指导教师:陈春辉 学 校 广东省雷州市东里第二中学

项目设计 主持人及所在班级 曹曼婷 九(8)班 岑漫球 九(8)班

合作者 蒋康波 陈冠奋 丁封德 陈月莹

一、选题背景 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最近提出要把我省不但建设成为经济强省而且建设为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实践,接触社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周围的教育资源,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而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课改的方向。 为此,我们选择了雷州石狗为对象,全面调查石狗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力求通过这次活动加深学生对雷州石狗的民俗文化的了解,增进爱国爱乡的情感,培养社会公德,同时提高学生对特色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的管理,增加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2007年8月22日,广东省目前向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推荐的,以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50多个项目中,临时决定再增加湛江两个项目。这样,湛江共有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遂溪醒狮、吴川飘色、吴川舞鹰雄、东海人龙舞等6个项目入选,是广东省推荐相关项目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湛江不仅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人文,当地的各种民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 雷州石狗就堪称“天下一绝”。在雷州,所到之处,无论是博物馆、村口、古道、巷口、门口、水口或古墓祠前,都能看到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的石狗雕像,可以说,只要有建筑、有门的地方就有石狗雕像。我们知道,忠实的狗虽常被用来看家护院,但守护神以石狮最为常见,以石狗取代的少见,然而在雷州,清一色的石狗驻守门户,实在罕见。雷州石狗于是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雷州文化精髓--石狗。 2

雷州石狗冠天下 二、活动目的 1.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主体探究、亲身参与、创新思维的意识。 2.通过开展关注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雷州石狗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价值,了解雷州石狗的现状和发展。 3.鼓励学生更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以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5.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能力;学会调查地方特色文化的方法。 三、活动内容 1.对雷州民俗石狗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普及。 2.实地考察雷州石狗形状的多样性。 3.重点调查雷州石狗的文物保护状况。 4.与名城局、文化局领导座谈,并将调查和建议提交有关部门。 四、活动过程 一)成立小组及分工 顾问:林海生(校长) 朱文豪(副校长) 冯庆耀(副校长) 张贵(副校长) 辅导教师:陈春辉 活动小组成员及分工 职 务 姓 名 班 别 职 责 组长 曹曼婷 九(8) 总策划 副组长 岑漫球 九(8) 组织、主持 组员 蒋康波 九(8) 摄像、照相 组员 陈冠奋 九(8) 材料整理 组员 丁封德 九(8) 对外联系 组员 陈月莹 九(8) 撰写

二)制定活动方案 各阶段详细活动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 段 时 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主要负责人 第一阶段 2010年11月 确定课题题目,明确方向、成立机构 雷州市三元塔公园、西湖公园、博物馆、社区 曹曼婷

第二阶段 2010年11月至 2011年10月 调查采访文化局、名城局、宣传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文化局、名城局、宣传部、学校 岑漫球

第三阶段 2011年11月至 2012年11月 资料整理以及相关活动 学校、社区、农村、博物馆 蒋康波

第四阶段 2012年12月 总结评价 校内 陈冠奋 第五阶段 2012年10月以后 深化活动、扩大活动影响 学校、社区农村 丁封德

三)活动过程 1.开题仪式 3

在开题会上,我校校外科技辅导员莫远能老师为我们作了《雷州石狗文化的历史、现状》课题讲解,使我们对雷州石狗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光凭一节课题讲解是不够的,于是队员们分成活动小组展开了调查研究。

雷州石狗深受小朋友喜爱 2.采访雷州市文化局局长 按照活动计划,我们来到了雷州市文化局,对王局长进行了采访。在这里王局长告诉我们:雷州石狗是雷州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要研究雷州石狗的起源,就要研究雷州的历史,从“雷”字里认真考究,才能探索出雷州石狗的真正源流,雷州石狗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保护与传承。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雷州有古老的传说,雷神爱惜万物,怕太阳把万物晒枯,常派遣天狗去食太阳,有“日蚀”现象就说是“天狗食日”。各自图腾文化的融会贯通,对雷神的崇敬,对狗图腾的崇拜,成为俚、僚、僮人的共同信仰,因而逐步形成并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石狗文化。

村民屋前的石狗 4

3.采访雷州市名城局林锋局长 一对栩栩如生的雷州石狗 林局长说:上古的雷州,是一块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增加人口,从古至今,体魄健壮的石狗最受雷州民众的崇拜。于是便雕刻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若有灵验,又前来答谢石狗,还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长大。有的孩子还取名“狗子”,直到现在,一些抱孙心切的老人,仍在农历初一、十五日捧三碗番薯(地瓜)汤或三碗饭与一块猪肉,偷偷地向石狗烧香求拜。随着时代的发展,雷州先民对狗又赋予了种种神奇的传说。 传说南朝陈代(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五里白院村的陈生,以打猎为生,养有九耳异狗。一日,这只狗九耳齐动,陈氏便邀其邻十多人到州北的乌仑山打猎,结果,异狗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便抱回家中。翌日,一阵雷电将卵劈开,跑出一个两掌分带有“雷”、“州”两字的男孩,后为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由于德才兼备,唐贞观时,被任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爱抚百姓,稳定雷州。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祀念,尊其为“雷祖”,而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又有一传说,很久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师称,是太阳神的恶作剧,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阳神降雨。这时,人们便想起与天狗同为兄弟的地狗。人们用绳捆绑着石狗,抬上荒坡游行,并用荆条不停地抽打,吆喝着“快些去天上讨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话语,地狗受到鞭笞后,便向天狗说明原委,天狗听后就冲向太阳神狂吠,要其招云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阳神惊怕了,立即向雷神、电母、云师求情降雨。三天后,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庄稼丰收。 雷州两面临海,气候独特,降雨量较少,旱情常见。解放前,效仿抬石狗游坡求雨的事在雷州屡见不鲜,这种仪式在雷州“石狗坡”举行最多,规模较大,参与人员有时多达二三千人。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时代繁衍生息中遗留下的宝贵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创作。 5

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近几年,来自各地的学者、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在观赏雷州石狗后都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雷州石狗是雷州民俗文化的一枝奇葩,这样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他们呼吁,要保护雷州石狗,挖掘与研究雷州石狗文化,以此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早在四五千年以前,雷州的红土地上,就有先民在采集渔猎,繁衍生息。雷州市企水镇的英楼岭、卜抱山、覃态岭,英利镇的英典北、兰园岭、西湾岭、石头堰岭、流沙寮岭、那停村,东里镇的溪南水库北坡地,遂溪县的鲤鱼墩,徐闻县的华丰岭等山冈遗存有新石器时代雷州先民生活的文化遗址,出土有石斧、军、石凿、石环、石铲与敲砸石器,还有夹砂陶残片与陶拍等生产生活用具。唐代左拾遗、史馆修撰、礼部员外郎沈既济(约750—800)著述的《雷民传》中说,唐时,距离罗州200里的雷州海康郡,时常有雷火爆发于野岭中,每次大雨过后都有拾到黧石,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叫做雷公墨……又有在雷霹雳的地方或土木中拾得楔象斧的,叫做霹雳楔。唐昭宗朝(889~904)在广州任职的刘恂在《岭表录异》中也有类似的关于雷州的记述。北宋时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1031—1095)撰写的《梦溪笔谈》里也这样说:现在有人拾得雷斧雷楔的,都说是雷神所遗坠,大都是雷公轰隆隆震动后才有,可我未曾看见过。元丰时期,我居住在随州,夏天下大雨发大雷,震断一块树木落下,才有拾到一块楔,我才相信所传说的事。凡是雷斧大部分应该是用铜铁制作的,可是楔是石头,像斧又无孔。世上传闻雷州多雷,有雷祠存在,那个地方多有雷斧、雷楔。沈括等认为雷斧、雷楔是雷电霹雳响震过后的遗物,却不知它们实际上是上古时代雷州先民生产生活的工具,如石斧、石石、石凿之类的石器。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还未有科学的考古研究。但是,他们所作的录异、笔谈之类的对社会自然现象的记录,为我们今天进行科学的考古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愚昧落后的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天上的天帝雷神主宰着人世间和自然界。自然界的种种怪异现象,使人们迷惑不解,认为这是天意与神灵在作祟。尤其是雷州多雷,大雨时隆隆的雷声迅猛激烈,他们认为是雷神追雨,雷神威力无比,主宰自然界;只有祈求雷神,才能保佑自然界的平安宁静。于是,产生了人们对雷神的崇拜,敬雷崇雷成为雷州先民古老淳朴的民俗风尚。 4.采访雷州市市委宣传部部长陈云 陈云部长说:雷州境内现存有1.5万至2.5万只古石狗,被称为散布民间的“雷州兵马俑”。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有地域型,时代型与时代的地域型;有原始类,抽象类,具象类,人格化类;有文象武象之分。不同时代的石狗各具特色,特征鲜明,从简单到粗犷、古朴典雅到雍容华贵,造型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一个时代雷州的社会文明与人们对德福的崇尚。譬如秦时石狗,轮廓粗犷,方方圆圆,反映出当时人们认同天圆地方之说。汉朝石狗,及其简约,十分抽象,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对于这一份厚重的民间文化遗产,雷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文化部门都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各项保护工作,不仅广为征集遗落民间的石狗,还组织专家研究整理相关文献,使石狗文化在雷州大放异彩。2004年,雷州石狗被列入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18个试点项目中。目前,一座大型的石狗园林展示馆正在修建之中。届时,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湛江,就可以观赏到完整的雷州石狗文化。

相关主题